專題報導

More →

企業GenAI時代 商用筆電助陣

近幾年,隨著語言模型快速迭代與成熟,生成式AI(GenAI)也被寄予厚望,成為企業加速創新轉型與提升生產力的一大利器。過去,許多討論聚焦在如何運用雲端模型或是在企業內部打造出高效能運算環境來進行AI模型訓練,然而由於隱私和安全性、成本以及回應速度等考量,生成式AI運算也開始移向邊緣端,在更靠近資料源的地方,透過邊緣裝置的算力來進行即時的生成與回應,從而提升工作效率與生產力。這樣的變革趨勢帶動了邊緣裝置的發展,AI PC也隨之應運而生。 不少專家與分析師預期,AI PC將在2025年開始迎來換機潮,而且商用機種成長力道將優於總體表現;英特爾更估計到2028年約有八成PC出貨都是AI PC。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生成式AI應用越來越成熟,如何釋放Edge GenAI的力量來強化生產力與協作將蔚為重要。搶在2025年新春初始,網管人也邀請多位專家分別探討AI PC的規格性能、市場發展以及分享可能落地的GenAI應用場景。

AI賦能SOC 託管服務升級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下,資安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駭客組織利用生成式AI生成擬真、高效且針對性的攻擊手法,例如精準的釣魚郵件與自動化漏洞攻擊,讓傳統防禦措施捉襟見肘。面對外部攻擊威脅日益複雜, SOC(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服務成為企業對抗新興威脅的重要堡壘。SOC服務提供的7×24監控與分析,結合AI驅動的威脅偵測與應變策略,不僅能主動發現潛在威脅,更能協助企業模擬駭客行為以驗證防禦力,為現代化應用場景建構數位安全防線。

生成式AI推升風險 零信任保障聯網資安

在物聯網生態系統中,準確且可靠的身份認證方案成為維護數位信任的關鍵,從多因素驗證到生物辨識,這些技術被視為因應深偽威脅的重要防線。同時,生成式AI的廣泛應用也讓自動化攻擊變得更加高效和智慧化,其規模化的攻擊模式對目標系統構成極大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零信任架構已成為確保數據安全和系統穩定運行的核心策略,透過「永不信任、始終驗證」的理念,為數位環境建立強大的防護機制。 <p> 然而,資安挑戰並不僅止於此,分散式攻擊的頻率與複雜性正迅速上升,特別是針對分佈廣泛的邊緣裝置,這些裝置成為網路攻擊的高風險目標。為了有效防範,邊緣裝置的身份驗證、數據加密以及即時監控成為不可忽視的安全措施。此外,AIoT的快速發展使得物聯網系統的軟硬體組成日益複雜,供應鏈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參照SEMI E187、IEC 62443等標準指引,已是當前應對供應鏈安全問題的關鍵策略。這些綜合性的技術與管理手段,將為未來的資安環境提供更穩固的基礎,減少因技術進步而衍生的風險。 由新電子、新通訊、網管人雜誌共同舉辦的「第七屆物聯網安全高峰論壇」,旨在幫助物聯網產業人士與企業,強化資訊安全防禦能力,避免駭侵攻擊。論壇主軸深入探討物聯網產業在生成式AI與Edge AI快速發展下所面臨的資安挑戰,並介紹相應的最新防禦技術和解決方案。

產業趨勢

More →

發展AI勢須集中資料 Cyberstorage概念崛起

去年底,NetApp公布了第二份年度《資料複雜性報告》,從全球視角探討AI在2025年後將如何影響企業,以及如何駕馭伴隨變革性技術而來的複雜性和風險。在亞太區,有73%的受訪者指出,他們所屬企業的資料已完全或大部分針對AI最佳化;有85%的受訪者認為,資料統一對於實現AI成果極其重要或非常重要。另外,有72%的亞太區受訪者指出,擴大採用AI導致了業務安全挑戰增加;54%的受訪者強調,AI驅動的安全挑戰是其企業的主要壓力來源。

2025工業軟體走向多元化 雲端持續引領市場潮流

工業軟體呈現多元化趨勢,主因來自於製造業大力轉型與供應鏈遷徙所需。根據IoT Analytics調查,工業雲端基礎設施和服務軟體類別到2023年將達到327億美元,隨著製造商將關鍵軟體工作負載轉移到雲端並採用SaaS解決方案,雲端服務仍然是最大的市場驅動力。

金融業電子簽章應用完全剖析

電子簽章在個人戶投資、存款、轉帳和企業戶融資、交易確認等銀行業務中,已經普遍應用,並且在中國大陸的金融業也發展迅速,涵蓋證券業和保險業的多種線上業務,證券業透過線上平台進行新開戶和業務操作,保險業則推動電子投保,具有流程優化和成本降低的顯著效益。

挖礦病毒RedTail再變種 多漏洞入侵攻擊企業網路

在網路安全領域,攻擊者會不斷求變,想盡各種方法透過新的漏洞獲取惡意收益。自從Palo Alto的PAN-OS CVE公共漏洞被披露以來,Akamai已經觀察到有惡意挖礦程式開始利用這個漏洞進行傳播和入侵。

AI PC出貨量看俏可期 多因素推升市場需求

生成式AI的運算負載正在逐漸移向邊緣端,在更靠近資料源的地方,透過邊緣裝置的算力來進行即時的生成與回應,從而提升工作效率與生產力。這樣的變革趨勢帶動邊緣裝置的發展,AI PC在新運算時代下便應運而生。

AI轉型把缺工變成機遇 供應商結盟助中小企升級

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也分享目前企業所面臨的勞動力困境,他提到長期來看,到了2070年,台灣15到65歲的勞動力人口大約會減少920萬人,即便是短期觀察,未來4年,台灣的勞動力缺口也有35萬人之多,利用智慧科技來協助克服人力挑戰已是正本清源之道。

技術專欄

More →

最接近Windows使用體驗 Linux Mint動手玩(上)

Linux Mint作業系統提供絕佳的使用者操作介面設計,它讓一般用戶端從桌面的管理、軟體管理、更新管理到各種常用功能的使用,都變得更加簡單容易,就好像在使用Windows一樣。本文將分成上下兩集來介紹這款基於Ubuntu所設計的作業系統。

揭密SQL注入攻擊原理 駭客工具示範演練攻防

本文以「SQL注入攻擊」為主軸說明現代SQL注入攻擊的手法,並透過SQLMap工具進行實作,展示如何使用這個自動化工具進行SQL注入測試,這樣的實作將有助於了解一個低門檻的攻擊手法如何對資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以及如何有效地防範這類攻擊。

虛機備份VDP退場免驚 全能VM Backup來救援

從6.7版本開始,VMware vSphere就不再提供內建的虛擬機器備份方案VDP,因此必須手動備份或尋求第三方解決方案。在此推薦一款名為VM Backup的備份管理系統,不僅具備一般虛機備份功能,還進階提供異地複寫備援、連續資料保護、檔案層級還原等強大功能。

Suricata配NFQUEUE 打造即時阻擋攻擊IPS

入侵偵測系統(IDS)主要功能在於記錄當下的相關攻擊行為,但無法在當下即時阻擋攻擊,也因此有入侵防禦偵測系統(IPS)出現,本文將介紹一套開源碼社群中有名的入侵偵測系統Suricata,搭配Netfilter中的NFQUEUE機制,實作一個具有即時阻擋攻擊的IPS。

vSphere 8 U3亮點速寫 實戰新版RDU更新機制

透過本文的深入剖析和實戰演練後,相信管理人員除了可以理解新版vSphere 8 U3的新功能外,對於vCenter RDU更新機制將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且能夠快速地應用在所管理的vCenter管理平台中,輕鬆達到vCenter管理平台版本更新的工作任務。

實戰Aria Operations 智能AI簡化多雲管理

本文將深入說明VMware Aria Operations的運用實戰,並分享vSAN故障排除來做為實例,還會介紹如何善用自動化中心,解決平日維運中各類與資源回收、規模最佳化以及開關機、重新啟動虛擬機器等人工操作的需求,藉由自訂範圍、條件以及排程來自動完成。

深度專訪

More →

最低碳排滿足高效大容量 零信任組態權限擋駭客

Pure Storage認為,2025年AI將持續形塑亞太暨日本地區的科技情勢,隨著AI環境更加成熟,企業投資與運用AI的方式也將出現重大轉變。同時,Pure Storage也預測永續性將重新成為企業的三大優先目標之一,網路安全策略也將轉以資料保護為主。

現代化儲存趨勢席捲亞太 統一介面解決資料管理

隨著企業快速推進數位轉型,資料需求已引發IT儲存策略的重大轉變。由於資料呈指數級增長並分散在各處,過去為不同的工作負載提供迥然不同且彼此孤立的儲存解決方案,顯然已無法因應企業所需。

視窗伺服器內建SBC 小預算打造軟體定義儲存

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25雲端作業系統原生內建的儲存匯流排快取(SBC)技術,能夠讓企業在有限的IT預算情況下提供高效能和高彈性的儲存資源池。本文將先介紹SBC的技術細節,然後透過一步步的實作來示範相關的操作設定。

電子簽章拓展應用場景 開啟跨國金融無紙化時代

金管會於113年10月29日公布金管科字第11301960981號令,即日起生效實施的「金融業申請業務試辦作業要點」(以下稱試辦作業要點),金融業可進行特定範圍、期間、對象等的金融創新業務申請試辦。

主權AI浪潮興起 有效加速主義朝2.0邁進

自ChatGPT於2022年11月問世後,其在各領域知識面展現的泛用性,促使大型語言模型(LLM)於生成式AI的應用備受國際各界關注,世界各國因此將這股由生成式AI吹起的科技浪潮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

自帶軟體整合筆電AI功能 今年有望達主流價格帶

宏碁(Acer)近期發布一款針對商務組織打造的TravelMate P6 14 AI,這款重量僅有990g的筆記型電腦,搭載全新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支援48 TOPS NPU的AI性能、32 GB LPDDR5X的存取記憶體以及65 Wh電池。同時也搭配新一代Intel Arc顯示晶片,並且將最新AI軟體工具、安全防護功能整合於此款高階行動筆電中。

市場新知

More →

確保AI專案成功三關鍵

最近參加的每一場產業會議,討論的重點幾乎都圍繞人工智慧(AI)。顯然所有的企業無不爭先擁抱AI熱潮。不過在熱潮之後,開始聽到成功應用AI的質疑。蘭德(RAND)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一些研究顯示80%的AI專案預計會失敗。

與AI共贏的五項前瞻行動

從AI治理到AI營運,從IT架構現代化到建置混合雲環境,網路安全到永續符規等,在一連串受AI技術驅動的轉型中,我們揮別了2024年。

以網路韌性應對勒索軟體

近年來,隨著AI、雲端運算等新技術的出現,企業更加依賴資料,勒索軟體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也隨之增加。

微電網轉型提升機房韌性

全球暖化加劇,各國政府紛紛祭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傳統石化燃料發電的占比勢必逐年下降。在此趨勢下,企業不僅面臨更嚴格的碳排管制,也須因應逐步攀升的能源成本。

三大省思重振IT投資策略

在日益複雜的雲端環境中,速度是致勝關鍵。但公司對技術的投資往往零散而孤立。IT預算被分散於各環節,公司取得的成果帶來的效益甚微且零星;因此,世界各地的IT組織都出現技術僅能應用在狹隘範圍內的問題。

AI時代國際法規標準發展有備無患

人工智慧(AI)全面發展,在各個領域都發揮強大影響力,但是在毫無管制的情況下,顯然會出現難以控制的風險,因此近期全球各國與各專業應用領域針對AI制定基本法規與各領域的指南,重點涵蓋風險分級、隱私保護、公平性與透明度等議題。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