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創新應用場景促成各行各業大力擁抱AI,藉此提高生產效率、釋放創新。不過,企業更想知道AI究竟可創造多少實際業務效益?又該如何跨越預期與現實之間的鴻溝?
全球企業對AI的投資意願大幅攀升。根據安永(EY)2024年發布AI調查發現,高達95%受訪企業已投入AI解決方案,且相較6個月前的調查,組織從AI獲得正向投資報酬率(ROI)明顯增加,特別是「營運效率」面向,投報率從77%提升到84%,顯示企業透過AI應用在流程優化與員工生產力看到具體成效。
確實,AI已深入企業內部。凱捷管顧(Capgemini)報告指出有30%的任務由AI支援,並認為未來兩年還有40%工作內容可藉助如代理式AI自動執行。此數據與另一研究呼應,預估2028年《財富》全球500強有30%企業將會透過統一的AI賦能管道提供相關服務。
不過值得深思的是,儘管AI投資熱潮持續,企業是否完全釋放AI潛力?麥肯錫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全球80%的企業尚未在「獲利成長」層面看到AI帶來的實質成果。投資與整體回報的落差,凸顯一關鍵事實:AI並非一項孤立的技術。要持續釋放其價值,必須整合應用、資料及AI。
企業不是追求AI技術本身,而是期望利用包括AI在内的各種應用為企業帶來收益。其中,代理式AI無疑將為產業迎來新氣象。因為它是基於智慧自主系統,以嶄新的使用者介面(UI)與真人互動,在獲得自然語言指令後,智慧代理AI將自動處理多項複雜的業務流程,實現「洞察即時可得」使用體驗並有效解決商業問題。
代理式AI將徹底改變人們工作方式,等於每個人配有「數位同事」隨時待命協作。例如全球化學消費品領頭業者漢高(Henkel)透過代理式AI主動判讀管理大量、多樣且複雜的索賠文件,大幅優化退換貨流程速度。此案例凸顯代理式AI助力企業從「洞察到行動」進一步邁向「推理與執行」的典範轉移。
若要釋放代理式AI更大價值,第一步須將地端系統轉向雲端應用,讓數位基礎從「合規」邁向「卓越」的關鍵升級。接著建立值得信賴的數據管理體系,打破數據孤島並整合企業內部及外部數據來源,累積高品質且具備業務脈絡的數位資產,有助於展開數據治理與進階分析,擬定更具影響力的商業決策。像是英業達集團落實上雲及數據管理的轉型工程,管理層獲得決策數據時間大幅縮短90%,實現全球營運效率同步化目標。
<本文作者:陳志惟現為SAP全球副總裁、台灣暨香港澳門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