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TWNIC 台灣網路報告 數位信任 AI 網路安全 Skype

建立數位信任:應對不實資訊與AI內容挑戰

TWNIC 2024 年台灣網路報告

2024-12-02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公布2024年度《台灣網路報告》調查結果,這項委由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進行調查的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數位環境的信任度面臨嚴峻挑戰。調查顯示,高達78.82%的社群媒體使用者認為平台充斥假新聞及不實資訊,63.25%即時通訊軟體使用者也遇到類似問題,甚至59.81%民眾認為傳統媒體也存在不實資訊,反映數位信任危機已出現於各類資訊平台。同時,64.80%台灣民眾在過去三個月曾接觸到詐騙訊息,其中更有3.56%民眾受騙造成損失,凸顯建立可信數位環境的迫切性。

!此為分頁標誌前台不顯示!

對此,吳齊殷研究員表示,在當前社會氛圍下,要建立一個公正的第三方機構相對困難,但平台和媒體可以做到的是建立提醒機制。長遠來看,最終責任仍需回歸到使用者身上,而數位素養的養成必須從小扎根。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行為規範的建立比正式法律更為重要,因為當一個人從小就被教導在網路上該如何正確行動,這種行為習慣會自然形成。政府的角色則應該著重在提供鼓勵措施,支持個人和民間組織朝理想方向發展。

台灣民眾認為新聞媒體會受到政治與公眾事務網路言論影響的程度。

AI發展帶來新挑戰,素養待提升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數位信任面臨新的挑戰。調查顯示,69.47%民眾表示能夠辨識AI與非AI的差別,72.51%能評估AI服務的優劣,但僅有58.38%認為能有效運用AI完成任務。進一步分析發現,AI素養呈現明顯的數位落差:年齡和教育程度是影響AI素養的主要因素,青壯年族群的AI素養普遍較佳,這些差異顯示,在推動AI應用普及的同時,如何縮減不同族群的AI素養差距,將是建立全民數位信任的重要課題。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AI風險認知上出現明顯落差:74.75%民眾認為AI對自身風險較小,但62.10%認為AI會對他人造成風險。這種認知差異可能影響社會對AI發展的共識。對此,73.10%的受訪者支持由政府制定規範引導AI技術應用,反映民眾期待建立可信賴的AI發展環境。

詹婷怡董事長表示,AI已成為重要的跨國議題,雖然沒有一個最終或最正確的解決方案。但我們清楚認識到:AI技術固然重要,但AI治理更為關鍵。沒有良好的治理環境,AI技術就無法獲得信任,反而可能造成社會衝擊。面對科技快速演進,傳統的立法方式已經不足以因應,需要更靈活的監管框架,包括行業規範、自律機制等多層次的配套措施。透過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治理過程,形成階段性的解決方案,並持續推進。

許永真院長認為,技術發展快速且複雜,本質上是一個分散式的系統,需要各方共同參與才能確保安全。因此,推動的AI基本法是一個高層次的框架,目的是在管控與自由之間取得平衡。這部法律並非要完全定義AI的所有規範,而是確立AI必須被治理的基本原則,同時也要確保台灣在AI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不會因此受到過度限制。

台灣民眾對AI科技受規範的支持意向。

吳齊殷研究員則提醒,民眾傾向將AI治理的責任全部推給政府,這反映出『大政府』的思維模式,對社會發展其實是不利的。在當今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必須承認並尊重不同的社會價值觀。AI治理不能單靠政府,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應該扮演其應有的角色,履行相應的責任。必須從自律、規範與問責三個核心原則出發,在保護多元社會價值的同時,避免過度依賴政府導致社會價值單一化的風險。

王志仁總編輯認為,應該將AI治理與AI監管區分開來。AI治理涉及所有使用AI工具的個人、團隊和組織,例如媒體在使用AI生成內容時就需要清楚聲明來源,這屬於行業自律範疇。至於政府監管方面,雖然通常認為監管與創新是互相矛盾的,但適度的監管反而有利於創新發展。過度監管會阻礙創新,但完全缺乏監管框架也會讓業者投資卻步。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監管範圍,建立框架性的規範,讓產業在明確的軌道上發展。

網路安全威脅加劇,信任基礎需強化

今年度調查顯示,74.72%的受訪者預期台灣在未來一年內可能面臨境外網路攻擊風險,反映民眾對網路安全的高度警覺。然而,實際的資安意識仍有提升空間:63.08%民眾表示對2022年裴洛西訪台期間的網路攻擊事件不熟悉,71.98%民眾對國內航空公司遭勒索攻擊事件了解程度不足,顯示民眾對具體資安事件的認知有待加強。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