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公布2024年度《台灣網路報告》調查結果,這項委由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進行調查的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數位環境的信任度面臨嚴峻挑戰。調查顯示,高達78.82%的社群媒體使用者認為平台充斥假新聞及不實資訊,63.25%即時通訊軟體使用者也遇到類似問題,甚至59.81%民眾認為傳統媒體也存在不實資訊,反映數位信任危機已出現於各類資訊平台。同時,64.80%台灣民眾在過去三個月曾接觸到詐騙訊息,其中更有3.56%民眾受騙造成損失,凸顯建立可信數位環境的迫切性。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執行長余若凡於活動開場時表示,台灣的網路使用率,不論是固網或行動網路都高達八成五以上,但也面臨著數位信任的重大挑戰。假訊息及詐騙案件的增加,已造成數位信任的危機,這並非台灣獨有的現象,而是全球共同面對的議題。2024年度《台灣網路報告》顯示,在AI發展方面,台灣民眾展現高度期待但同時也相當謹慎,這需要完善的治理架構來平衡創新與風險。另外,台灣已是全球遭受網路攻擊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地緣政治的特殊環境下,必須提升民眾對資安的認知與防護能力。這些挑戰都不是單一機構或個人能夠解決的,TWNIC期許自己能作為政府、民間社會及企業間的橋樑,透過跨界協力,共同打造更安全、更值得信賴的數位環境。
會中同時以《建立數位信任:應對不實資訊與AI內容挑戰》為主題,邀請學研界專家齊聚,共同探討台灣數位社會三大挑戰,包含:資訊信任、網路安全,以及AI科技的問責性。余若凡執行長主持論壇,與會者包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齊殷、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詹婷怡、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特聘教授/院長許永真以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陶振超。
整體來說,四分之三的民眾認為觀看新聞是有用的,顯示新聞在台灣民主社會扮演重要角色。今年度調查顯示,數位平台包含搜尋引擎或新聞入口網站、社群媒體、YouTube及即時通訊軟體已成為台灣民眾獲取新聞的主要管道,總佔比49.25%,超越傳統媒體的42.55%。傳統媒體的整體佔比從2023年的45.96%下滑至42.55%,顯示民眾新聞資訊來源持續朝向數位化發展。然而,伴隨數位工具使用率提升的是信任度的普遍下滑。除了社群媒體和即時通訊平台,民眾對各類資訊平台的信任程度普遍偏低。
78.82%的社群媒體使用者認同社群媒體平台有很多假新聞或不實資訊,並對於各平台的資訊信任程度偏低。同時63.25%的通訊平台使用者也同意常使用的通訊軟體上有很多假消息。即便是傳統媒體,也有59.81%的民眾認同有不實訊息存在。且有64.80%台灣民眾在過去三個月曾透過各式管道接觸到詐騙訊息,其中更有3.56%民眾受騙造成損失。
在個人資料與隱私保護方面,有50.32%社群媒體使用者不認同平台會妥善保護個人資料及隱私。值得注意的是,網路言論的影響力已大幅擴散,77.89%民眾認為新聞媒體也受網路言論影響,使得不實資訊的影響範圍已擴及非網路使用者群體。
今年調查與去年2023年相較,52.17%民眾對自己查證新聞真假的能力信心度提升,超越沒有信心者的42.01%。顯示台灣民眾已意識到假新聞的普遍與嚴重,閱讀新聞時留意正確性,能有效降低假新聞的影響。
在資訊信任議題上,王志仁總編輯指出,在當前網路時代,假資訊的傳播已不再是單純的加害者與被害者關係,用戶可能也會參與到假資訊的創作和傳播過程中。以近日台灣在世界棒球冠軍賽的新聞為例,我們看到大量未經證實的『棒球作文』在社群平台上流傳。面對這個挑戰,媒體在把關資訊正確性上扮演重要角色。專業媒體需要透過嚴謹的查證流程,確保資訊的正確性。同時,我們也要提醒所有網路使用者,在接收資訊時應該留意來源是否具有公信力。值得注意的是,當使用者在網路上接收免費資訊時,往往不再是單純的消費者,而可能成為商業模式中的一環,這也是造成假資訊氾濫的結構性問題之一。
詹婷怡董事長表示,臨的假訊息問題需要從根本面來解決。使用者既是內容的消費者,同時也可能是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這使得平台責任的界定變得更加複雜。要有效因應這個挑戰,首要之務是提升全民的資訊素養和媒體識讀能力,讓每個人都具備辨識和阻斷不實訊息傳播的能力。其次,必須支持優質媒體的發展,這也是全球的趨勢。在台灣,看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在進行數位轉型,透過各種工作坊、國際交流等方式,提升內容品質和使用者體驗。唯有打造一個良好的媒體環境,並且讓優質內容更容易被看見,才能從根本上降低假訊息的影響。
許永真院長認為,網路上的信任建立需要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不能單純歸咎於平台或政府的責任。以目前的法律框架來看,平台雖然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但實際約束力仍然有限。就像Twitter改名為X後,雖然宣稱是為了言論自由,但研究顯示平台上的言論傾向有明顯改變。這凸顯了平台背後的運作機制往往難以被完全掌握。在建立可信賴的第三方機構之前,提升每個人的資訊素養,讓大家都能具備判斷資訊真偽的能力,是當務之急。
陶振超教授點出,面對這個趨勢,平台應該發展專業守則,而不是採取完全免責的態度。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簡單提醒使用者注意資訊正確性,就能有效降低個人的政治立場偏見,提高對資訊真實性的判斷。但在當今『絕對真相』越來越模糊的環境下,如何培養每個人的資訊責任感,特別是在教育現場,將是最需要著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