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2024-09-02
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開始試行,未來碳密集型的產品若進口到歐盟,將會開徵碳費,面對碳有價時代來臨,「淨零產業鏈」也須同步成型,唯有善用數位科技、落實雙軸轉型,才能贏得未來競爭力。
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知識管理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發揮的關鍵,若知識管理不當,企業極有可能面臨內部重要經驗流失、員工重複作業、誤用過時資料等情況,甚至影響到整體工作效率。
2024-08-22
依據內秋應智能科技的規劃,SYSTEX AI BOX一體機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推出,初期有入門款與進階款兩種配置,入門款適合模型參數在70億至80億左右的模型,進階款則可以到700億左右的參數模型,依據模型的大小,適用的硬體規格與效能也會不同。
2024-08-19
在全球戮力減緩地球暖化的共識下,節能減碳已成刻不容緩的議題,雲端運算、AI資料中心也需要更有效率的冷卻方案。在此情況下,液冷散熱方案在近幾年來受到高度關注,其中,浸沒式冷卻(Immersion Cooling)更被視為未來的潛力之星。
2024-08-12
企業對人工智慧與GenAI的態度,已經從觀望評估逐步走向在生產環境的落地應用。基於機敏資料的安全、人才以及成本預算考量,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在企業內部部署,且更偏好微調以及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應用,而這也推升私有一站式GenAI基礎架構需求。
2024-08-08
AI已經成為企業快速投入的技術之一,然而無論在企業內或雲端,傳統基礎架構技術正面臨複雜且僵化的問題,過去企業傾向自己動手建置,卻也因此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硬體費用,而複雜的AI軟體也可能讓開發人員的工作時間,大量地消耗在軟體堆疊工程、故障排除及優化上。
2024-08-07
在AI趨勢發展與技術演進的驅動下,企業對GenAI從原先的觀望評估,開始逐漸於生產環境落地應用。在NetApp 2024年雲端複雜度調查報告中也觀察到,有超過七成的企業意識到,若要成功地運用AI,資料(74%)以及IT基礎架構(71%)將是兩大關鍵因素。
2024-08-06
面對全球AI浪潮,運用AI加速轉型已成企業刻不容緩的議題。然而,HPE近期發布的《構建人工智慧優勢(Architect an AI Advantage)》報告中卻發現,儘管全球對AI的投資與日俱增,但企業卻過度自信而忽略了影響AI應用效果的關鍵領域,包含較低的資料成熟度、網路與運算配置的潛在缺陷,以及倫理與法規遵循等考量。
2024-08-05
從文字到視覺內容,乃至於複雜的語音,甚至是程式碼,在技術的快速演進下,生成式AI(GenAI)儼然成為數位資訊科技的顯學,對企業而言,GenAI已不是新興技術的一種選項,而是未來勝出的關鍵。
2024-07-16
美超微、日月光、中華系統整合攜手宣布將於高雄打造全台首座新一代水冷散熱技術的資料中心。由中華系統整合協助佈建,導入美超微新一代水冷AI伺服器及節能技術,以加速日月光半導體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優化研發與生產流程,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同時達成節能減碳成果。
2024-07-15
一般資料中心的使用年限,至少是10年至15年,甚至還可能長達20年,由此推估,現今多數企業的資料中心幾乎都是多年前建置,除非在建置初期就留有足夠的餘裕,否則,在電力以及冷卻空調能力幾乎都已經固定的情況下,將AI伺服器進駐到既有的資料中心,其實會面臨諸多難題。
2024-07-10
面對機架密度、功耗以及發熱量快速上升,在既有的資料中心內添加液冷散熱方案,已成為企業不得不的考量。根據Vertiv公布的《在資料中心部署液冷-高密度冷卻指南Deploying liquid cooling in the data center-A guide to high-density cooling》,近五分之一的資料中心(17%)已經使用液體冷卻,另外有61%的營運團隊正考慮在其設施中使用液體冷卻。
2024-07-09
根據Dell’Oro Group預估,資料中心液冷市場將在五年內大幅成長,而人工智慧(AI)是驅動其成長的主因,預計到了2028年,所有資料中心熱管理支出中,液冷技術將佔近三分之一;而整體熱管理市場(包括空氣和液體冷卻系統),在2023年至2028年間,將以14%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預估將上看120億美元。
2024-07-03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數位環境下,資料已成為企業最具價值的資產。然而,快速增長的資料卻也讓企業面臨資料保護與資料安全挑戰。為了協助企業克服管理複雜、無法保證備份資料的可還原性以及備份效能不符合預期的痛點,群暉(Synology)在近期發布全新的ActiveProtect資料保護解決方案。
2024-07-02
根據調研機構Gartner最新預測,2024年全球人工智慧(AI)半導體總收入預估將達到710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33%。Gartner研究副總裁Alan Priestley認為,生成式AI正在推動資料中心對高效能AI晶片的需求,在2024年,伺服器中所使用的AI加速器的總價值將達到210億美元,預估到了2028年,將增加至330億美元。
2024-07-01
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加速運算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的主軸也環繞著AI科技為核心,從雲端、核心、邊緣乃至於PC,各家大廠無不卯足全力佈局,看重的即是由硬體創新所帶動的AI應用,鑑於台灣完整的ICT生態體系,晶片業者也紛紛在此時發表新的晶片設計,包含超微(AMD)、英特爾(Intel)以及輝達(NVIDIA)都有新品發布。
2024-06-29
生成式AI掀起熱潮,不少企業也加速AI伺服器部署,雖然氣冷方案仍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但散熱趨勢正在漸近式地轉向液冷發展,而且不光是在伺服器設備本身,從機櫃到資料中心也都會一併考量。
2024-06-05
自去年11月博通(Broadcom)完成收購VMware以來,開始加速整併腳步,宣布改變銷售授權策略及合作夥伴計畫,這些更新可以簡單整理成三個面向。首先是計價模式的改變,除了全面取消了VMware永久授權(俗稱的買斷制),而改為訂閱授權外,計價的單位也從CPU數量改為依核心數和容量計算。
2024-06-04
儘管每家企業授權情況不同,但以新的授權方法來計算,成本都呈指數型增長,最低可能是需要支付兩倍的成本,而最高的成本,甚至會來到過去的10倍之多。這個數字相當可觀,也導致許多企業都在考慮從VMware by Broadcom搬遷到Nutanix,因為售價一下子增長太多,但企業的IT預算卻難以如此跟上。
在數位轉型的策略下,許多企業已經或正在評估雲原生(Cloud Native)架構,然而礙於平台變動涉及的層面太廣,涵蓋技術、人員培養到組織分工,這也使得企業內部經常出現拉鋸,Red Hat台灣區總經理孫媛音認為,Broadcom收購VMware可能成為加速企業改變IT既有架構的推進力。
AI寫程式碼恐隱含威脅 審慎避免軟體供應鏈風險
亞洲金融業採行電子簽章 他山之石可為應用借鏡
富智捷車用資安榮獲 ISO/SAE 21434 認證
Progress 任命 Ed Keisling 為資深 AI 總監
VicOne 2025 年汽車網路安全報告
運用 AI 強化 OT 安全 抵禦新興網路威脅
Appier 助力 URBAN RESEARCH以 AI 個人化行銷推升業績增長
DeepSeek啟示錄
洛克威爾運用 AI 創新重塑生產模式 引領工業自主化未來
趨勢科技將 AI 模型與代理轉成開放原始碼 促進代理式網路資安發展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0期
2025年3月
未來就是現在:後量子加密守護物聯網安全大未來 — 黃維中博士
第七屆物聯網安全高峰論壇 — 活動花絮
「硬」援裝置資安防護,實現可信賴IoT應用 — Infineon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