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2024-07-02
根據調研機構Gartner最新預測,2024年全球人工智慧(AI)半導體總收入預估將達到710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33%。Gartner研究副總裁Alan Priestley認為,生成式AI正在推動資料中心對高效能AI晶片的需求,在2024年,伺服器中所使用的AI加速器的總價值將達到210億美元,預估到了2028年,將增加至330億美元。
2024-07-01
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加速運算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的主軸也環繞著AI科技為核心,從雲端、核心、邊緣乃至於PC,各家大廠無不卯足全力佈局,看重的即是由硬體創新所帶動的AI應用,鑑於台灣完整的ICT生態體系,晶片業者也紛紛在此時發表新的晶片設計,包含超微(AMD)、英特爾(Intel)以及輝達(NVIDIA)都有新品發布。
2024-06-29
生成式AI掀起熱潮,不少企業也加速AI伺服器部署,雖然氣冷方案仍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但散熱趨勢正在漸近式地轉向液冷發展,而且不光是在伺服器設備本身,從機櫃到資料中心也都會一併考量。
2024-06-05
自去年11月博通(Broadcom)完成收購VMware以來,開始加速整併腳步,宣布改變銷售授權策略及合作夥伴計畫,這些更新可以簡單整理成三個面向。首先是計價模式的改變,除了全面取消了VMware永久授權(俗稱的買斷制),而改為訂閱授權外,計價的單位也從CPU數量改為依核心數和容量計算。
2024-06-04
在數位轉型的策略下,許多企業已經或正在評估雲原生(Cloud Native)架構,然而礙於平台變動涉及的層面太廣,涵蓋技術、人員培養到組織分工,這也使得企業內部經常出現拉鋸,Red Hat台灣區總經理孫媛音認為,Broadcom收購VMware可能成為加速企業改變IT既有架構的推進力。
儘管每家企業授權情況不同,但以新的授權方法來計算,成本都呈指數型增長,最低可能是需要支付兩倍的成本,而最高的成本,甚至會來到過去的10倍之多。這個數字相當可觀,也導致許多企業都在考慮從VMware by Broadcom搬遷到Nutanix,因為售價一下子增長太多,但企業的IT預算卻難以如此跟上。
2024-06-03
選擇Azure VMware Solution(AVS)服務,能在人員不變、技能不變、平台架構不變,程式碼也無須改寫的情況下,把工作負載遷移到一個完全一模一樣的平台。再加上最多五年的RI(預留執行個體)方案,更方便企業控制長期預算。
隨著VMware的授權模式轉變,反而更促使已經可以接受訂閱模式或是On Demand消費模式的企業,加速往遷移的策略邁進,考慮直接把環境搬上公雲,因為不只能節省直接的產品採購成本,包括後端的維運與相對應的管理的成本都可以委外而有所精省。
2024-05-20
為了克服資料倉儲與資料湖既有架構的侷限,資料湖倉(Data Lakehouse)將資料湖的靈活性與資料倉儲的結構化功能結合,為儲存和分析各種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提供統一的平台。其能解決Data Lake資料準確性的問題,也採用雲原生架構來保有橫向擴展能力。
近幾年才崛起的資料湖倉(Data Lakehouse)是一種新的資料管理架構,其結合了資料倉儲與資料湖的優點,讓企業不管是應用於BI分析還是資料科學,都能夠在單一平台中實現。
2024-05-16
短短幾年,資料湖倉(Data Lakehouse)概念便已在各個產業中落地,包含電子商務、零售、航空、遊戲、金融產業均已有先行企業採用。根據市場研究公司Propeller Insights調查,有70%的受訪者表示,三年內將有超過一半的分析會在資料湖倉上進行;另外,也有56%的企業認為若移轉到資料湖倉,將可節省五成以上的分析費用。成本效率與易用性是企業採用的主因。
2024-05-15
資料湖倉(Data Lakehouse)雖然才剛在台灣起步,但在國外討論已非常熱烈,原因即是要同時管理維護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與資料湖(Data Lake)架構並不容易,也漸漸無法因應AI時代下的應用需求,這才催生出新的現代化資料架構平台。
2024-05-14
資料湖倉(Data Lakehouse)的發展與資料的歷史演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字面上來看,Lakehouse是取自資料湖(Data Lake)的Lake加上倉儲(Warehouse)的house,本身就有整合並取其優點的意味。
2024-05-13
晶睿通訊於日前宣布再添智能搜索新功能案例庫(Case Vault),將過去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才能調出的關鍵影像,縮短到幾分鐘內即可快速拼湊事件全貌,並匯出完整事件報告。
2024-04-18
Akamai推出Akamai Connected Cloud分散式雲平台,提供兼具運算、資安與內容遞送網路(CDN)的一站式雲端服務,再加上全新推出的通用邊緣運算計畫Gecko,可望以分散式雲端的先進架構,透過新連結模式為企業及終端使用者帶來更優異的網路體驗與安全性。
2024-04-15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用邊緣運算與人工智慧技術,藉由分析邊緣設備收集而來的資料取得創新洞察,以進一步改善營運。而這股需求也推升了邊緣AI的市場發展,根據Market Research Future預估,全球邊緣AI硬體市場將從2023年的26.86億美元成長到2032年的159.8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21.92%。
2024-04-11
專注於Edge AI影像分析、物聯網(IoT)以及網路安全防護技術的大猩猩科技(Gorilla Technology),自2001年成立以來,便積極投入政府機構、智慧城市、安全城市、教育機構、智慧建築和工廠等垂直領域的應用,不只提供各種人工智慧驅動的網路分析解決方案,更融合了安全的功能,為企業的IT/OT和資安需求,提供全面性的保護。
2024-04-10
儘管邊緣AI能夠帶來諸多優勢,例如能對資料進行即時處理、減少延遲、能降低對外部伺服器發送機敏資料的需求、更有效地利用網路頻寬以及延長邊緣設備的壽命。但就實務上來看,多元件的整合與無縫協作卻是邊緣AI目前面臨的極大挑戰之一,特別是如何管理異質的硬體與軟體環境。
2024-04-09
相較於以往將資料送至雲端資料中心進行處理,再把結果推送到邊緣的Cloud AI作法,Edge AI的優勢是就近在邊緣處進行資料處理,因此能夠克服資料傳輸延遲的問題,更有助於即時地進行判斷與決策。
2024-04-08
全球資料呈指數性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數位潮流與技術趨勢發展都是造成資料大幅激增的重要關鍵,不管是影音串流、社交媒體運用,電子商務、雲端運算崛起,或是在COVID-19影響下不得不為的數位轉型變革,以及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帶來的智慧化浪潮,在在都帶領著資料格局的演變,從而也影響到企業儲存的布局與思維。
鏈結技術與市場,促進跨域媒合創新 「AI on Chip產業合作策略聯盟」串聯臺廠搶攻AI應用商機
F5 擴展 AI 驅動的 XOps 自動化與客製化功能
凱鈿攜手 Felo 打造 AI Agent 生態圈
AI 進入價值導向 Agentic AI 發展成關鍵
API全生命週期主動防禦
關稅戰中仍缺工 跨域綠才搶手
IBM 2025 數據洩漏成本報告:AI 模型與 AI 應用已成為門檻低、商業價值高的攻擊目標
台灣駭客年會 8 月登場 引爆資安韌性新革命
Dell AI Data Platform 聯手 NVIDIA 與 Elastic 釋放企業 AI 潛能
Tools for Humanity 深化台灣合作 共築全球真人網絡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5期
2025年8月
GAI在智慧製造的應用機會與趨勢 — 工業技術研究院業務發展處副處長吳志平
電網互動式UPS助力智慧製造之轉型方案 — Eaton
SASE 原生企業瀏覽器,全方位保護跨裝置資訊安全 — Palo Alto Networks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