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一詞被披露以來,雲端運算的推動掀起一陣旋風,從早期單純的定義什麼是雲端運算至今,轉而討論起如何運用以及建造雲端運算環境,甚至細部區分部署模式。
自從「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一詞被披露以來,雲端運算的推動掀起一陣旋風,從早期單純的定義什麼是雲端運算至今,轉而討論起如何運用以及建造雲端運算環境,甚至細部區分部署模式,將雲端運算區分為公有雲(Public Cloud)、私有雲(Private Cloud)以及混合雲(Hybrid Cloud)。
這其中,由於企業在私有雲相較於公有雲在資訊安全上更有一定的掌握度,同時可以協助企業建立走向公眾雲端之前的彈性資源架構,並且在任何變動的時刻都有可適應的IT來支持市場的變動而不致於手忙腳亂的效益,使得私有雲的部署在今日成為廣泛受到討論的議題。
然而,即便已經產生共通的名詞,也大概清楚私有雲是為了組織運行某個服務或營運模式而被設置,但是私有雲的面貌至今仍舊十分模糊,這是因為業者本身對於私有雲的想像各自不同,VMware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張振倫為此提出了很好的註解,「如果企業想要打造像Google、Amazon這類的雲端,那麼就該找Google、Amazon協助建置,依循VMware自身經驗所打造出來的雲端架構是屬於VMware的雲端運算。」正因為如此,在協助企業打造的過程中,自然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看法。
私有雲的特徵
|
▲賽門鐵克技術顧問陳力維表示,私有雲有五個特徵,包括動態的服務隨選、隨時隨地的網路存取、共用資源、快速地配置以及可被測量的使用率。 |
賽門鐵克技術顧問陳力維認為,私有雲只是一種架構,重點在於這朵雲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但不管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基礎架構必須有所改變。賽門鐵克定義了私有雲的幾個特徵,包括動態的服務隨選、隨時隨地的網路存取、共用資源、快速地配置以及可被測量的使用率。
針對這五個特徵,他也稍加做了解釋,「動態的服務隨選是指任何時候,只要使用者有需求,就能夠取得資源,而且可以只在有需要時才使用。而隨時隨地的網路存取則是在行動工作者日益普及的今日,透過支援各種標準的連線機制,讓使用者能夠以手上的行動裝置來存取各式各樣的服務。」
至於共用資源則是透過IT技術將所有的運算資源統一集中到資源池後,再依使用者需求,將不同的實體或虛擬資源動態地分配給多位使用者使用,而不需由部門各自提出專案來採購不同的IT設備。這些資源不僅動態而且可以快速且有彈性地供應,隨時可以按照需求申請。甚至,這些被分配出去的資源可以依照使用的程度來收取費用,包括虛擬機器的使用多寡,CPU、記憶體的消耗程度,所有資源都可以被掌握,並且透明地呈現。
由這些特徵所架構出來的私有雲,還缺少了一項很重要的因素,陳力維指出,重點在於企業定義的私有雲內容為何。外人要為企業決定非得把所有的應用程式服務都放在雲端才算私有雲,還是只有一樣服務放在雲端就算是完成私有雲的部署,這樣的推論一點也不切實際,私有雲的部署沒有範圍限制,端看企業的需求為何,如果今日企業事前做妥分析,發現只有Storage適合放在私有雲,那麼完成Cloud Storage建置就算是部署了私有雲,反之,企業有一百個服務想放在私有雲的架構中,自然企業就需要將私有雲打造成這一百個服務都能順暢運作的架構形態。
從主機虛擬化到服務自助化
一如雲端運算落實需要仰賴底層的IT技術,企業內部要形成一朵「雲」,也必然要有基礎架構來支撐,一般來說,多數會同意虛擬化是企業私有雲中最基本的IT基礎技術。然而,私有雲不僅僅只有虛擬化。NetApp台灣技術總監姜群從技術上分析私有雲與虛擬化的不同:「私有雲=主機虛擬化+儲存虛擬化+平台標準化+服務自動化+服務自助化」。
他認為,從技術上來看,私有雲是主機虛擬化、儲存虛擬化、平台標準化、服務自動化與服務自助化等技術的結合體。「目前許多企業都在主機虛擬化與儲存虛擬化階段,但這只是為了把資源釋放出來共享的階段而已,進一步必須朝向平台標準化、服務自動化與服務自助化等方向前進。」
姜群指出,平台標準化的重要性關乎企業最後需要投入多少維運管理的成本。若是主機虛擬化與儲存虛擬化都是用不同的平台開發,造成的結果就等於是開發程式被迫要具備.NET或Java兩套不同程式一樣,光是溝通就有其難度。換句話說,如果今日企業選擇的是VMware的平台,那麼所有的IT基礎架構部署應該跟隨著VMware的平台去開發,這包括了所有的伺服器、儲存以及網路的API都要一致。
倘若為了怕被某一家業者綁住,因而在私有雲中同時有各種不一樣的虛擬化平台,其結果就是管理成本將超過採購成本,「許多國外大型企業都盡可能朝向簡單化設計的道理也是在此,因為投入的金錢遠遠超出可回收的效益。」
當平台標準化後接著就是朝向服務自動化與服務自助化。最終,使用者只要在服務介面上輕鬆的點選幾個項目,就可以取得所需的資源,「這就像是線上購物,應用到雲端的概念上也是如此。」姜群說。
適合所有的應用服務
IBM針對一項企業認為那些服務可以應用雲端技術的調查顯示,企業最常將幾大類的服務導入到雲端之中,一是桌面電腦,因為綜效最快。二是系統資源,例如伺服器虛擬化、儲存虛擬化等等,三是共用服務,諸如各式各樣的報表工具的應用,再其次則是使用在開發專案中,由於軟體開發時都需要有開發工具或測試工具,由各個部門各自採購,相對在資源與投資都顯得浪費。
另外,有些企業基於產業的特殊性,也會以私有雲提供服務,例如支援生產線上的服務,像是工廠自動化的監控;或是將生產流程自動化導入雲的基礎中,未來新工廠啟動時也採用這個方式進行等等。
|
▲思科資料中心與無邊界網路事業部副總經理鍾昭德認為,真正的雲端應用是把現有的資料中心搬到私有雲後還可以提升效率。 |
然而,思科資料中心與無邊界網路事業部副總經理鍾昭德卻認為,私有雲最大的利基就是提升企業效益,如果今日企業採用任何私有雲技術來建置IT,但卻有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以致於企業沒有辦法把真正應用或關鍵性的應用放到這個基礎架構中時,這樣的架構不能算是雲。「真正的雲端應用是把現有的資料中心搬到私有雲後還可以提升效率。」
另外,他也認為,自動化的施行與否,端視企業需要,並非絕對。「所謂的自動化是手動該怎麼做,自動就該怎麼做,自動化不過就是把手動的程序變成一個自動的機制,但是手動的好處是有流程檢查點,自動化一樣有Check的過程,那麼自動化能為企業帶來多少精簡是值得讓人思考的問題。」
他解釋,倘若企業需要面對廣大的大眾,提供類似公有雲服務的話就可能需要,但是以企業內部來說,每天供應(provision)的虛擬機器就這麼多,而且與客戶進行相關的溝通本來就需要進行,若是如此,自動化的執行是否還有存在的絕對必要,就值得商榷,最終還是要視整體服務的內容來判定。
打造真正需要的私有雲
|
▲VMware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張振倫指出,由於每家企業面對私有雲的挑戰均有所不同,如何借助業者既有的技術與經驗,以符合企業部署私有雲時所構建的目標,也是多數企業真正面臨的挑戰。 |
面對各式各樣不同的看法,VMware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張振倫認為,重點還是打造出企業真正需要的私有雲才是關鍵,由於每家企業面對私有雲的挑戰均有所不同,如何借助業者既有的技術與經驗,以符合企業部署私有雲時所構建的目標,也是多數企業真正面臨的挑戰。
「有幾個要點是必須被考量進去的,例如私有雲的成本必須是可控制的,並且要提升IT反應的敏捷度,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法規遵循,同時兼具安全性與可控制性。」他提到,在這些條件下,如何運用現有的投資與技術或是更新設備的機會,來打造一個可管理的私有雲。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看雲端的架構,包括基礎建設、應用程式以及使用者,而這往往也是企業走向雲端運算的步驟,而私有雲的部署正被歸在基礎建設的層次,「企業不能奢望今日還是傳統資料中心的狀態,過了明天就進入了雲端運算,這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就算企業能夠在一夕之間進入雲端運算的範疇,但仍可能發生管理與維護過程中存在的顯性需求,但正因為企業沒有相關的經驗未能掌握,而產生災難。」 張振倫強調,企業不應該拋棄現有資料中心的技術以及經驗,而應以此為基礎,逐步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