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綜合醫院創立於1971年,目前已經成為台中區域級教學醫院,日前更獲得衛生署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比,成為全台中縣唯一取得重度級的私人醫療院所,全台僅有4家通過這項能力鑑定。
|
▲童綜合醫院創立於1971年,目前已經成為台中區域級教學醫院,日前更獲得衛生署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比,在IT基礎架構上也正在執行老舊的儲存裝置全面更新專案。 |
歷經38年辛勤耕耘,雖然醫療環境改變,而且面臨更多醫療環境競爭以及全民健保多元化給付制度的挑戰,但童綜合醫院仍投入大量IT預算,積極推動資訊化來強化醫療品質的提升。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童瑞龍指出,童綜合醫院自民國79年便開始施行資訊化至今。像是利用無線網路來實施行動掛號、行動醫療車巡防會診,這些早在幾年前便已經完成相關的IT部署,利用行動科技統籌所有醫療資源,有效協助醫療判斷,而且訊息也更透明。「資訊設備對於醫療的助益相當大,而這也是童綜合醫院這二十年來積極投入的主要原因。」
積木式IT架構 問題叢生
早期童綜合醫院IT規劃相當簡單,由於業務量小,儲存機制大多是由IT人員自行採購磁碟陣列,依照不同系統的需求來組裝,雖然穩定性不佳,但以人工作業的時代,這樣的資訊設備便足以堪用。
童瑞龍舉例,在當時檔案伺服器的建置,也只是依據二十多人有檔案存放的需求而設計,但隨著童綜合醫院的業務發展,檔案伺服器在全醫院中有二、三百人共同使用,偶爾會當機,資料也會損毀,還有故障與管理問題,狀況一堆。
「這樣的規劃在早期的資訊架構內是相當常見的,就像是堆積木一樣,醫院內有什麼需求,就再設計一套堆上去,直到有一天發現已經堆不上去了,才決定痛定思痛,重新檢討儲存設備到底有多少解決方案可以符合醫院需要。」
事實上,隨著童綜合醫院內部的資訊量愈來愈龐大,在過去十年間,資料量的成長就足足多出85倍,再加上資訊e化下,所有的看診、行政業務都是仰賴應用系統處理,童瑞龍意識到,一旦所有應用系統底層的儲存設備不小心當機,業務立即面臨中斷,對醫院造成的損失很難估計。
「最後一次被逼得受不了是在兩年半前,過去資訊部門採購不少國內的儲存設備,使用上也都相安無事,直到發生了一次嚴重事件,才意識到不能再繼續下去。當時資訊部門有一台國內品牌的磁碟陣列故障,但故障時居然沒有警示燈通知,全部都亮著綠燈,一直到壞掉都還不知道設備是壞的,重複修了很久,才發現是設備本身壞了,那一次幾乎把線上資料庫都毀了,雖然幸好有磁帶備份,但這對醫院損失很大。」 資訊架構重整 以儲存設備奠基
為了確保眾多系統的穩定,童綜合醫院決定將院內老舊的儲存裝置全面更新,經過縝密的評估,以及嚴謹的POC(Proof of Concept)測試,選擇HDS的Hitachi Universal Storage Platform-VM(USP VM)作為儲存主幹;以HNAS提供院內資料分享服務;並透過VTL進行資料生命週期管理。
這次專案,光是評估就耗時兩年,童瑞龍找來HDS、IBM、NetApp、EMC等等多家廠商一起參與討論,最後才決定採用HDS的儲存方案。他認為,HDS能夠勝出的原因不在於解決方案的完整性,事實上每一家儲存廠商提出的解決方案都相當完整,最終還是取決於人性化上。
「我覺得HDS比較人性化,考量到IT人員使用上的需求,像是資料在移轉時,PACS的資料已經有好幾TB,每一家儲存廠商都說需要費時2~3個月,但HDS則只花了三天就移轉完成了,而且不用停機。這對醫療體系來說是很重要的誘因,醫療服務向來都需要永續維運,尤其像是童綜合醫院這類重度級區域教學醫院更是如此。」
為了達到永續維運,童綜合醫院一次購買二套HDS儲存解決方案,同時也額外設立一處備援機房,以防不時之需。初期會在梧棲院區使用,等到資料全部移轉完畢,系統也運作無虞時,就會慢慢將所有系統置換,預計3月底就會率先讓PACS系統上線。
在此同時,童瑞龍也規劃要將其他分院以及醫療服務院所也納入,「未來規劃是等到各分院的光纖接起來後,就可以分享這一套儲存系統。因為各分院的資料空間並不大,沒必要再獨立建置一套儲存設備,而且成本很高,要建到與本院一樣,雙備援、雙資料中心以及資料生命周期規劃費時也耗費成本,只要未來光纖速度夠快,就可以將各分院的資料匯整在一起。以後分院自己會有一套資料,但備份及備援都在本院。」 因應電子化病歷要求 這幾年,行政院衛生署積極推動電子化病歷,童綜合醫院也大力表示支持。童瑞龍提到,這次的專案也考慮到未來要推動電子化病歷的需求,像是儲存空間擴充到200TB以及VTL的採購就有這些考量。
他解釋,隨著近幾年醫院業務不斷成長,病歷影像的增加速度驚人,再加上醫療器材日新月異,高解析度的影像資料快速消耗硬碟空間。PACS從2005年上線,幾乎每年成長1-3.5TB,已逐漸逼近滿載;再加上行政院衛生署要求醫院建置便於流通的數位醫療資訊架構,基於這兩個原因,為了因應未來3~5年的成長,於是由既有的15TB空間,大幅度擴充為200TB。
「VTL主要是解決調閱上的難題。」童瑞龍表示,早期童綜合醫院的所有資料只有二種區分,若不是在線上On-Line正在運行,就只會是在備份中。雖然備份的資料存放在磁帶中,但醫生調閱所花費的時間實在太慢,有時甚至要花上十幾分鐘,相當耗時,後來就決定發展near-line,把所有資料都備份一份完整的資料在硬碟中,可是這一份資料量隨著童綜合醫院業務成長,資料量愈來愈大,但使用的機會卻不高,在與HDS顧問討論後,HDS建議採用VTL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VTL中又有重複資料刪除技術可以有效節省硬碟空間,因此資料可以存很多,但實際上的成本卻不用那麼高,對醫生來說,調閱資料也不再是個問題。
電子化病歷的挑戰
關於電子化病歷的推行,童瑞龍認為,醫療院所仍面臨多重挑戰。雖然衛生署已經努力多年,打算讓所有的醫療院所的HIS系統能夠統一,但至今仍然問題重重。主要是因為HIS系統是醫院的競爭力來源,各家醫療院所都有自己的內部流程,光是掛號流程每一家醫院都不同。「有的醫院的流程是患者要先繳錢,有的院所則可以讓患者最後繳錢,像我們童綜合醫院還可以讓患者欠錢,還有欠款機制,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病歷五花八門地存放在各大醫療院所中,讓衛生署感到很困擾的原因。」
童瑞龍提到,衛生署最後的作法並不是將所有醫院的HIS系統統一,而是讓所有醫療院所提供的電子病歷檔案交換都奉行同一種標準規格,並且預計在北中南成立電子病歷交換中心,未來有統一規格後,也可以轉送給其他醫院,如此便能節省醫療資源,以衛生署為管道,病人病歷可以在各家醫院流通。
即使如此,施行的過程仍遇到許多阻礙,童瑞龍表示,技術的阻礙是最低的層次,以現今的IT技術來說,多半都可以解決,最大困難還是在醫療人員的配合意願。例如,電子病歷施行後,電腦資料就可以接受做為憑證,但公證性不足,因此電子病歷第一個前提就是要施行電子簽章,例如利用醫生的憑證卡,經由讀卡機做加密動作,加密後取出一個指紋,以後若是竄改過,指紋便不合,以後這類的糾紛也會更有依據。
|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童瑞龍指出,為了響應行政院衛生署積極推動電子化病歷,這次的專案也考慮到未來要推動電子化病歷的需求。 |
「但現行的問題是,目前的電子簽章速度很慢,一個影像資料量就有9MB,簽章完後要五分鐘,這根本是很難要求的事,IT人員在執行時就必須考慮如何讓醫生及護士的作業盡量不受到影響,不要造成看診時困擾,五分鐘的時間實在太長,醫護人員根本很難配合,但衛生署基於安全理由還是會要求醫療院所照做,如何克服會是目前很大的瓶頸。」
未來將導入虛擬化
目前童綜合醫院資訊部共有30名成員,其中10人負責硬體與系統,20人負責軟體開發及系統分析規劃,醫院使用的系統多半是自行開發居多,除非是很冷門或非醫療專業的應用程式,像是郵件以及PACS、影像處理就採用現成或委外處理,其他像醫囑、掛號系統等都是由IT部門開發。
童瑞龍指出,未來童綜合醫院還計畫將資訊系統導入虛擬化。「現階段還是以架構好儲存基石為目標,HDS的解決方案也讓我們同時可以保留過去採購的儲存設備,不用完全捨棄,這也有助於減輕投資成本,也是最後決定採用HDS方案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