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 SaaS 雲端服務 供應鏈 製造業

生成式AI助攻低程式碼普及 靈活部署與技術整合為焦點

2025工業軟體走向多元化 雲端持續引領市場潮流

2025-02-03
工業軟體呈現多元化趨勢,主因來自於製造業大力轉型與供應鏈遷徙所需。根據IoT Analytics調查,工業雲端基礎設施和服務軟體類別到2023年將達到327億美元,隨著製造商將關鍵軟體工作負載轉移到雲端並採用SaaS解決方案,雲端服務仍然是最大的市場驅動力。

目前工業軟體呈現多元化趨勢,主因來自於製造業大力轉型與供應鏈遷徙所需。根據IoT Analytics調查,工業雲端基礎設施和服務軟體類別到2023年將達到327億美元(即為製造商和其他工業公司提供的雲端基礎設施和服務),隨著製造商將關鍵軟體工作負載轉移到雲端並採用SaaS解決方案,雲端服務仍然是最大的市場驅動力,雲端也開始成為運行製造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的首選之處。

另外,PLM軟體類別在2021年至2023年間成長最快,複合年成長率為13.6%,同時,EDA軟體領域可能在未來幾年成為「成長最快的核心價值鏈軟體」類別。推動EDA份額提升的是新的AI晶片組超級週期的開始,在這個週期中,公司正在使用EDA軟體來設計和模擬這些新型高功率晶片。

工業軟體供應商越來越注重擴大SaaS收入,儘管很少有供應商專門公開公布他們的SaaS收入數據,但這些供應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目前正在增加SaaS在其整體收入組合中的比重。例如,對於總部位於德國的企業軟體公司SAP來說,SaaS占其收入的比例從2022年的34%上升到2023年的41%。此外,位於法國的3D設計和製造軟體公司達梭系統也指出,其2023年軟體收入的24%來自雲端收入,比2022年成長12%。

注意人工智慧帶來的影響

幾乎所有軟體類別都可能受到人工智慧時代的影響,雖然當今的大多數機會都圍繞著一些關鍵功能,包括協助分析資訊的自然語言介面、客製化內容創建、自動化工作流程和增強的非結構化資料攝取,但隨著技術的成熟,這些功能可能會不斷發展,讓業者需要持續探索新的應用面向。

一個可能加速內部建置支出而值得注意的因素是所謂的「公民開發人員」的潛在成長,這些開發人員不屬於核心IT或技術團隊,但建立供自己或團隊同事使用的應用程式和工具,在生成式AI出現之前,抓住這個機會的用戶數量並沒有像許多行業專家預測的那樣加速,主要是因為低程式碼和無程式碼工具必須克服學習和易用性曲線,生成式AI有潛力在未來幾年完成此類軟體開發,因為它能夠實現基於自然語言的應用程式開發,供應商需要思考這對營收帶來的影響。

以西門子為例,西門子數位化工業軟體公司近期宣布其電子系統設計產品組合的最新進展,下一代版本採用整合的多學科方法,將Xpedition軟體、Hyperlynx軟體和PADS Professional軟體整合到統一的使用者體驗中,提供雲端連接和人工智慧功能,從而突破電子系統設計創新的界限。這次改善原因在於西門子發現電子系統設計產業工程人才短缺、供應鏈不確定性以及設計複雜性不斷增加的挑戰,對工程師和開發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阻礙現代電子開發需求的能力。

幾乎所有軟體類別都可能受到人工智慧時代的影響,西門子下一代 Xpedition 版本結合了人工智慧,能輔助使用者體驗,讓工程師更有效率地工作。(圖片來源:西門子官網)

因此,西門子下一代工具集專注於提供高度直觀的工具來克服人才短缺問題,並使工程師能夠以最小的學習曲線快速適應,增加使用人工智慧的預測工程和新的支援幫助,增強了工程師的能力,同時簡化工作流程。雲端連接將促進整個價值鏈的協作,並提供對專業服務和資源的取得,使工程師能夠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供應鏈見解,並更輕鬆地與其他部門員工進行協作。

為了因應這些變化和競爭加劇的可能性,軟體廠商需要不斷思考並利用新功能進行創新,他們可以利用專有數據和見解作為差異化來源,因此將用戶體驗作為獨特元素的能力仍然存在,即便是製造業客戶也是如此。事實上是,儘管目前自然語言介面開始成為業者關注重點,但業者應透過更精細調整的基礎模型來實現差異化,並開發更細緻和更具體的使用者角色。

工業軟體市場的三大觀察點

以下是工業軟體市場的三大觀察點說明。

觀察點一:數位轉型和人工智慧創新將推動長期成長

工業軟體在製造業的數位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公司透過引入或擴展各種工業軟體工具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此外,人工智慧現在正在顯示出其對軟體的影響,特別是EDA、數據分析和雲端以及一般軟體,整合人工智慧後將提升軟體功能,為最終用戶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洞察力。不過,軟體業者能否成功地將這些新功能貨幣化還有待觀察,因為目前尚不清楚客戶是否會期望人工智慧功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標準產品的一部分,或者他們是否願意為人工智慧功能支付溢價。

觀察點二:軟體界線正在消失

企業越來越少使用互通性有限的大型、定義完整的軟體套件,在過去的十年中,軟體套件變得更加整合,有時甚至重疊,添加的應用程式是從雲端直接交付的,在某些情況下是在邊緣交付的。這一趨勢為最終用戶提供選擇所需特定功能的靈活性,而無須購買大型、一站式購足的軟體套件,未來的一個可能場景是,大型軟體套件可能會完全被一組組小型SaaS應用程式所取代,這些應用程式可以在任何地方運行並從邊緣或雲端市場,賦予使用者更高的靈活度。

觀察點三:通用和整體軟體的發展超過價值鏈特定的軟體

與特定工業價值鏈步驟無關的工業軟體應用程式(例如通用資料分析或網路安全)目前的成長速度超過了特定於價值鏈的應用程式(用於設計的CAD或用於製造的MOM軟體),主因在於企業看到最大的需求採購整體網路安全解決方案或總體雲端和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為數據成為關鍵貨幣的未來做好準備。

也因此,未來的市場贏家將是那些能夠做到以下幾點的廠商:首先要能建立真正的端到端產品,透過自身或透過深入的合作夥伴關係,將價值鏈的不同部分組合成靈活的端到端產品。第二是提供最大的部署靈活性,平衡最終用戶對雲端和本地軟體的需求,保留部署靈活性,同時為那些不允許基於雲端的部署的客戶提供強大的技術;第三是幫助客戶整合新技術,例如透過附加服務並幫助解決非技術障礙,同時協助組織內部的變革管理。最後則是將人工智慧轉化為客戶價值,供應商需要將人工智慧轉化為對最終用戶有意義的價值,例如,透過簡化使用者介面或提供編碼幫助和文件,從而為開發人員節省大量時間並加快上市時間或行動時間。

<本文作者:Howie Su現為產業分析師>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