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廠 綠色轉型 數位化 智慧製造 供應鏈

13處GNAMH認證名單公布 疫後碎鏈時代聚集廠商結盟協作

全球智慧製造中心放榜 企業分散供應鏈可資參考

2022-06-06
在一片不確定的政經環境中,產業需要國際標準認證的項目來指引方向。舉例而言,在工業4.0的影響下,麥肯錫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展開「全球燈塔專案」(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GLN),遴選出全球90座智慧工廠,並成為製造業者爭相學習的典範,台灣的友達光電(AUO)與群創光電(INNOLUX)皆有入選,且為呼應綠色轉型趨勢,燈塔工廠遴選也從智慧工廠新增綠色工廠,提供企業轉型標竿參考。

同時,在區域經濟與供應鏈衝擊的情況下,企業開始展開區域佈局,而世界經濟論壇也開始針對該挑戰開展新的遴選專案—全球智慧製造中心(Global Network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Hubs,GNAMH),作為製造業者下個佈局的參考。

繼燈塔工廠後,世界經濟論壇再次指出未來製造業佈局重點

不同於燈塔工廠選拔對象是企業的特定工廠,全球智慧製造中心的遴選對象是特定國家的城市,原因在於當前企業難以靠內部價值鏈來應對外部衝擊,聯盟與協作成為必然趨勢,這些智慧製造中心至少有二大優點。

第一為群聚效應,通常位於工業區或是重點一國工業重鎮,可能是同產業、也可能不同,這些企業若展開數位化,則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帶動週遭企業供應鏈夥伴共同轉型。

第二為外資吸引,眾所周知,區域佈局時的地區營運總部(Regional HQ)、技術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CoE)、製造基地(Manufacture Site)、產學合作容易度的選擇上相當關鍵,除牽涉到稅負與設置成本外,更重要的是人才取得、週邊市場進入難易度、在地夥伴(製造商、經銷商、原物料供應商)協作等要素,設立於製造中心內有助於外商企業在地佈局,同時帶動當地就業與投資。

除了企業佈局外,如果提升到國家經濟層次來看,全球智慧製造中心之間的合作也是一大觀察重點,原因在於全球貿易逐漸脫鉤下,區域與區域間的合作成為潛在市場延伸趨勢,由於各國開始設定戰略資產領域,如半導體、關鍵原材料、衛星、生醫生技等,國家間的合作勢必較過去減少,而智慧製造技術又是驅動國家製造的火車頭,因此這些不同的智慧製造中心若能相互交流合作,或許能逐漸讓供應鏈的區域化部分恢復成全球化也有可能。

同時,一如世界燈塔工廠的擴散效果一般,被國際認證的智慧中心可能促使其他國家仿效設立,長期而言,對國家智慧製造競爭力的提升也有所助益。

供應鏈陰霾下,全球十三處智慧製造中心的潛在功能分析

這些智慧製造中心遍佈於美洲、歐洲、亞洲,每座中心都具備特色產業與執行機構,世界經濟論壇期望凸顯這些不同特質,來強化每個智慧中心的合作可能性。

從表1得知,多數智慧製造中心以傳統重工業為主,電子產業分布反而較少,特別的是,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日本等許多電子製造中心反而沒有入選,並非其智慧製造程度較低,而是世界經歷論壇在遴選時加入創新程度要素,由於傳統產業創新幅度較小,因此如果有較大幅度改變則可能有極高機率獲選。

製造業供應鏈當前發展趨勢(資料來源:WEF)

從區域佈局的角度來看,許多電子業者在美中貿易戰即開始盤算分散供應鏈風險,在這五、六年的佈局下,確實朝向各區域製造中心前進,而許多傳統產業步伐較慢,因此這些全球智慧製造中心反而給其他產業業者一個相當具代表性的潛在區域總部設置地點,未來預期有更多工業重鎮將透過全區轉型而入選智慧製造中心,替企業在供應鏈分散佈局時提供下個去處。

以GNAMH為利基點,槓桿技術與人才取得優勢

供應鏈的移轉絕非三言兩語或是數年就能完成,遷移期間也可能遇到其他內外部風險衝擊而降低移轉速度,在移轉同時又必須維持產能對企業來說絕非易事,因此在進行分析時,也須將人才與在地產業間的連結程度納入考量。

以南韓的蔚山與美國密西根兩處智慧製造中心為例,雙方透過在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又稱為3D列印)技術與相關人才的合作,近一步應用在雙方汽車、航太、造船產業上的合作,由於積層製造為智慧製造的通用技術,相關產業預期將進一步受惠,例如產能提升與交期縮短。

其他合作的案例尚包含巴西與澳洲昆士蘭智慧製造中心正就5G在智慧農業上的應用展開合作,預期能影響農業與食品製造產業。

而這些智慧製造中心合作的下一步為促進雙邊產業技術與人才交流後,能達到效益的規模化(產能、產值、技術授權與合作),甚至透過與新創的合作來挖掘新商業模式。

未來可能形成三大趨勢:第一,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各國政府將強化掌握供應鏈的自主性,全球產業鏈將因此變得更加本地化和區域化,從美國拜登政府的的《供應鏈審查報告》可明確看出該點。第二,在美中兩大陣營持續衝突下,製造業加速供應鏈重組,資金、技術、軟體將透過網路聯結,形成以垂直產業為依據的貿易格局。第三,戰略產業興起,醫藥生技、自駕車、半導體、人工智慧、新興材料將成為各國政府強力干預之產業,迫使企業未來在評估經濟分工時,將更加重視政策與政府態度的考量,國家利益可能優於產業利益。

在一個碎鏈的時代下,業者須強化產業、甚至國家間的協作來維持後疫情時代的競爭力,而全球智慧製造中心的興起,又何嘗不是業者佈局的一個考量點?
<本文作者:Howie Su現為產業分析師>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