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詐騙手法持續進化的態勢,數位發展部於偕同13家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宣示以「公私協力、阻絕偽冒網站」為核心訴求,推動快速掃描與即時通報機制,以科技手段與跨界協力遏止新興詐騙行為。
此次行動的重點,直指近期興起的「假買家騙真賣家」手法,透過偽冒第三方支付網站進行釣魚操作,誘使賣家洩露個資、網銀帳密甚至損失金錢,成為電商環境中的潛在新風險。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林俊秀指出,該類詐騙與以往假賣家騙真買家的手法不同,其操作流程更加精巧且心理操弄精準。詐騙集團假扮誠意十足的買家,聲稱透過知名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並提供偽造的支付網址,誘導賣家點擊連結。當賣家進入偽站後,將接觸到假的客服帳號,並被引導加入LINE聯繫、進行語音驗證或執行網銀操作。一旦輸入所謂的驗證碼,詐騙者便可控制其帳號,進一步盜取資金或資料。
此次聯防行動整合政府與業界技術量能,推動兩大主軸:一是第三方支付業者建立自主偵測系統,定期主動掃描偽冒其品牌的網域,通報數位發展部與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運用DNS RPZ(Response Policy Zone)阻斷詐騙網址;二是各業者官網首頁增設警示標語與圖示提醒,強化用戶對可疑連結的辨識能力,並導入查驗機制協助消費者辨別真偽。
林俊秀說明,政府與業界於6月初啟動掃描後,初期共發現超過200件偽冒網域,經通報並導入下架機制後,截至6月17日已降至41件,6月18日之後更穩定維持於每日1至3件的低頻率,顯示掃描與通報機制已有效抑制詐騙網站增生。
這次參與聯防行動的第三方支付業者包括綠界科技、藍新科技、紅陽科技、統一數網(PAYUNi)及統一數網(PAYUNi)等5家出席代表,並由茂為歐買尬、應援科技、富邦媒體科技(Momo)、拍付(Pi錢包)、海通商貿(Coupang)、喬睿(TapPay)、立吉富、交流資服等共13家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共同倡議。不僅展現產業端對用戶安全的重視,也象徵同業首度跨品牌、跨技術平台合作,形塑第三方支付領域的集體防詐韌性。
中華民國第三方支付服務業商業同業公會籌備處總召集人、綠界科技總經理劉士偉表示,這次詐騙事件不僅讓第三方支付業者成為被冒用對象,也強化了彼此合作的動能。面對偽冒網站數量激增、註冊與啟用時程壓縮至2至3日內,他們已共同開發風險監控系統,掃描可疑Domain Name、比對內容與流量異常,並將結果即時通報TWNIC處理。透過標準化的通報作業與警示系統,各家業者已同步於網站首頁釋出蓋板式提醒,協助賣家在交易過程中提高警覺。
數位發展部亦再次呼籲全民謹守「二不一查」原則:不隨意點選來路不明的連結、不接受非官方客服主動聯繫,以及查詢數位發展部官網上公布的業者聯絡資訊,確認身分與聯繫管道正確性。此外,隨著第三方支付服務公會籌備進入實質階段,未來將朝整合資安資源、建立聯防常態機制邁進,使資訊通報、應變合作更加制度化與系統化。
這場跨部門、跨產業的聯防示警行動,不僅是對新型詐騙手法的即時應對,也標誌著政府與民間建立數位信任機制的具體實踐。在數位交易普及的今日,透過制度建設、技術介入與意識宣導的方式,將有助於營造更加安全、可信賴的網路交易環境,讓使用者不再成為詐騙演化的受害者,而是能夠憑藉資訊素養與制度保障,主動捍衛自身的數位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