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業問題與地緣政治連結時,各種政府措施相繼而來,在政治逐漸主導經濟的風險持續,產業政策由過去的開發逐漸走向封閉與區域化時,物聯網產業發展契機為何?
地緣政治事件除帶來不確定性外,也同時影響物流、金流、資訊流與人流的限制。以俄烏戰爭而言,烏克蘭戰爭加劇了供應中斷和通膨危機,印度電子與資訊科技部長Rajeev Chandrasekhar指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影響包括半導體產業在內的眾多供應鏈。持續的衝突可能對氖氣和六氟丁二烯氣體的供應產生不利影響,這些氣體是製造半導體芯片的基本元素。」。
同時,為對抗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崛起,美國通過520億美元補助的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強化關鍵物資掌握度與供應鏈韌性,同時預計在十年內投入2,000億美元作為半導體研究預算,由於晶片供應鏈問題已衝擊汽車、武器、電動遊戲等產品的生產,已成為美國國安問題,該法案由兩黨支持並通過。
政治逐漸主導經濟發展產業須從中尋找新機會
當產業問題與地緣政治連結時,各種政府措施相繼而來,在政治逐漸主導經濟的風險持續,產業政策由過去的開發逐漸走向封閉與區域化時,物聯網產業發展契機為何?
事實上,過去兩年在疫情、數位轉型與技術進步的驅動下,物聯網產業發展速度相當迅速,市調機構IoT Analytics指出,到2022年底,物聯網市場預計將增長18%,達到144億連接數量;而預計到2025年,隨著供應鏈問題的緩解與產業需求進一步成長,全球將有大約270億台聯網物聯網設備。在技術部分,使用者正在從傳統的2G/3G轉為4G/5G物聯網。由於基於LTE Cat 1、Cat 4和Cat 6的採用率更高,4G物聯網增長了24%。
同時,物聯網相關的併購案件也令人矚目,在2021年Q3至2022年Q1期間,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物聯網公司合計約占所有與物聯網相關的主要收購的45%。併購原因為企業希望建立更完整的技術融合網與更豐富的產品組合,並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減少對外依賴程度,如松下以85億美元收購Blue Yonder和Generac Power Systems以7.7億美元億美元收購Ecobee。
供應鏈議題強化企業物聯網布局 數位供應鏈勢在必行
2020年至今,供應鏈的問題至今仍無完善解決方法,多家調研機構如Gartner與IDC指出,該問題可能將一路延伸至2023年。其他總經數據也不容樂觀,塞港、缺櫃最直接的問題即是通貨膨脹上升,運費整整提高500%至800%,交貨時間難以確定,而短期的生產布局因為疫情關係被迫中斷,導致必需品的價格全面攀升,引發通貨膨脹大幅上升;綠色供應鏈與零碳經濟的崛起,也讓業者在挑選夥伴時更加仔細,在全球即將進入「零碳經濟」的新階段,不只各國訂出更全面的減碳路徑,同時,碳關稅的出現也影響產業之間的互動,供應鏈的碳足跡,則會受到更嚴格的檢視。
根據國際市調公司Gartner調查指出,97%業者認定供應鏈議題勢必成為往後4~5年業者提升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如何因應風險因子、建立營運成本最佳化流程,以及提升員工數位供應鏈技能將成為各產業的最大公約數。
綜觀這些獲選業者的供應鏈策略,其目的相當清晰:「規避風險,就地供應」。從美中貿易戰延伸的科技戰,各國形成兩大科技分流陣營,恐將持續8~10年之久,後遺症是全球產業生態鏈的重新組合。過去,廠商是在低生產成本國家集中生產已達規模化效益,如今將迅速調整為在主要消費國家內就地生產。
軟體興起帶來企業服務市場的轉變,也影響業者交易的型態。隨著全球科技生態持續成長,提供服務的平台將在整個供應鏈生態系扮演重要的資源鏈結與按需生產的角色,平台連結企業端與用戶端,製造業者透過雲端建立新商業模式,達到能快速進入市場、降低開發成本,以及供應鏈夥伴交換部分資訊,提高透明化程度。獲選的業者多半能以平台模式整合內外部資源,加速資通訊、快銷品、電動車、電商、智慧醫療的製造與提供服務的效率。
航太產業是否未來有機會成為物聯網下個成長曲線?
除半導體外,近年由於衛星技術蓬勃發展,使得過去較不常出現在鎂光燈前的航太產業備受矚目,而太空經濟的競爭已成為各國必爭之地,航太、太空產業的連結,勢必也成為國防戰略安全產業之一。
對物聯網設備商而言,航太產業的特性為高度監管與強化飛安問題,因此期主要應用場域為機身維護(Maintenance)與飛行狀況追蹤(Flight Tracking/Planning),整體而言,航空物聯網可以提高飛行各階段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時幫助航空業者做出更好的維護和調度決策。投資物聯網的航空公司可根據部署在整個機隊中傳感器的即時數據優化營運效率,進而降低成本。物聯網在航太產業的主要應用如下:
1. 飛機維護:物聯網感測器能對飛機系統進行即時監控,以便在問題對乘客或機組人員造成安全風險之前發現問題。
2. 飛行記錄:物聯網設備可以提供有關飛行路徑的數據,這些數據可用於飛行後分析,以識別潛在的危險或飛行風險。感測器也能追蹤飛機速度、飛機角度、天氣狀況等參數,並與塔台連結,掌握即時安全狀況。
3. 航班改道:天氣條件的意外變化可能需要立即改變航線,避免危及飛機上乘客或機組人員的生命。此外,透過到達和離開時間的系統來追蹤飛機狀況,以便能評估飛機跑道的使用效率,如飛機數量監控、航班時間重新安排等,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能更近一步規劃航班效能。
許多大型國際航空業者已開始布局物聯網技術,使得數位足跡能為公司所用。舉例而言,EasyJet採用物聯網可穿戴裝置,在西裝配備內置麥克風,能在各種場合下使機組人員與乘客之間,以及機組人員與機組人員之間的直接通話。公司也使用LED與戰情室,能夠快速計算正在天上的航班提供飛行安全資訊,以確保飛安,公司當前也規劃使用無人機來監控他們的機隊,這些皆需要物聯網協助。
其他如維珍航空的波音787連接到無線飛機網路,該網路提供從性能到所需維護的即時數據,使航空公司能夠根據收集到的大量數據解決與預測問題;達美航空是全球第一家使用射頻識別(RFID)行李追蹤技術來處理行李丟失和管理不善問題的航空公司,大幅提升顧客滿意度;空中巴士的物聯網應用讓機艙保持互聯,他們將飛機上座位、浴室分成不同區塊,連接到物聯網,協助機組人員獲得關於座位位置、食物供應、浴室短缺等的即時更新,透過使用收集的數據為乘客優化服務品質。
<本文作者:Howie Su現為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