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備援 服務等級 服務層級 雲端服務

五種角度考量供應商 雲端服務挑選要點教戰

2011-10-11
隨著愈來愈多雲端服務供應商加入,企業的可選擇性也會增加,在抉擇要將那些企業應用服務送上雲端之後,企業的下一個挑戰將會落在如何挑選合適的雲端服務供應商。多位專家建議,企業採用雲端服務前,不妨在企業需求、人力與資本、可靠度、品牌以及SLA協議等層面,多加考量。
根據分析機構近年來發布的預測,雲端服務未來表現普遍受到看好,Gartner近期分析預測指出,全球對公有雲服務支出,預計在2011年將增加到890億美元,預計至2015年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770億美元之多。而IDC也認為,雲端運算相關服務將逐步獲得企業青睞,除了大型企業之外,中小企業的接受度也日漸熱絡。

這些消息有兩個層面意涵,卻也互為相關。一是雲端運用潮流下,供應商們對市場商機期望濃厚,也將刺激更多雲端服務的推出。二是隨著更多雲端服務的問世,符合企業需求的服務內容選擇也更多元,除了促使企業接受度提升之外,在競爭態勢下,企業也可從中得到好處。Gartner研究總監Alexa Bona以及Frank Ridder便曾明白指出,利用市場競爭性來取得供應商合約的協議條件,是企業在競爭的雲端市場上可以善用的籌碼。

事實上,競爭態勢也的確讓企業取得更好的服務模式,宏電子化巨架構服務事業單位資深產品經理郭孟鈞坦承,目前台灣所有提供IaaS的雲端服務供應商儘管在售價上已經沒什麼毛利,但還是追趕不上Amazon的低價策略,唯一只能在加值服務上努力,希望能夠爭取到企業青睞。

顯然地,隨著愈來愈多雲端服務供應商加入,企業的可選擇性也會增加,在抉擇要以雲端服務提供那些企業應用之後,企業的下一個挑戰將會落在如何挑選合適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以下匯整了多位專家的見解,提供給企業作為採用雲端服務前的考量參考。

依企業需求評斷

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資訊工作者事業部資深產品行銷經理張立業指出,依企業需求狀況不同,企業在考量雲端服務的焦點也會不同,並不能一概而論。例如一家僅僅只有5名員工的新創網站公司,與知名的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業者的需求肯定不同。也許新創公司對於成本最為介意,那麼成本就會是該公司最大的考量點,選擇的要求大致就設定在費用不高、功能夠用就好、可以協助營運的條件上。

「但是台積電、聯電等業者的考量就不會專注在成本上。」張立業說明,這類用戶也許不會一次就把所有的應用服務都移轉到雲端服務上運行,但卻會思考,現在的決策對於IT策略會造成那些轉變?一旦企業環境走入雲端,現有的IT投資如何維護?如果現在導入一個雲端服務,如何與現有環境的ERP、CRM系統之間整合等等的關連性問題。

依IT人力與資本考量

Openfind線上服務部協理李孟秋則以美國國家標準局(NIST)定義雲端運算的五個特質來提供建議,包括隨需求提供、隨處可存取、應用分散式的運算或儲存、可彈性部署以及高可用性(中斷機率低)等。她以郵件系統舉例指出,對於企業信箱的解決方案,依照IT的成熟度,有許多解決方案可以採用,像是各自使用個人信箱、租用公有雲的信箱服務、採用免費信箱、自行架設郵件主機、租用雲端平台建置企業專有的郵件主機或是企業自建雲端環境。

李孟秋接著表示,郵件的應用每一種不同解決方案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與成本,如果企業覺得公司信箱應該具備上述五項雲端特質,那麼就可以直接考慮雲端運算的方案。至於該採用公有雲還是自建私有雲,則端看企業目前的技術能力以及資本有無到位。

「如果企業沒有建置雲端運算的技術或資本,不妨考慮採用公共雲服務的型態,相對會方便、快速許多。」李孟秋也提到,雖然也有企業會覺得自行導入郵件系統,長期下來比較省錢,也較能掌控,但其實對各種大小規模的多數企業而言,直接使用完善、方便的公共服務也是一項快速且經濟的選擇,建議可以積極評估、導入,與雲端服務提供者專業分工之後,企業更可專注於提升本業的競爭力。

雲端服務的可靠度

雲端服務的可靠度主要取決於提供服務本身的資料中心。宏電子化巨架構服務事業單位資深產品經理郭孟鈞提到,雲端的架構與特性非常複雜,需要仰賴大量專業IT人員進行維護支援,因此,服務供應商如何營運資料中心,也是企業會不會面臨服務中斷的關鍵。例如,資料中心本身有沒有備援機制就是企業應該關心的事項。

「雲端資料中心的機電設施與安全性夠不夠也是企業必須考量的項目。」他解釋,因為雲端環境多半都處理高密度、高負載與高用電量的狀態下,過去一個機櫃運行1.5k~2.0k瓦就已經是負載高峰,但現在雲端環境一個機櫃就使用了20k~30k瓦,當用電量接近二十倍時,絕不能輕忽資料中心內的機電設施在設計上是否足以支撐?有無備援機制?

▲ 雲端服務的可靠度主要取決於提供服務本身的資料中心。因此,服務供應商如何營運資料中心,也是企業會不會面臨服務中斷的關鍵。圖為Acer eDC雲端機房。

郭孟鈞表示,雲端服務供應商有無實際的維運經驗也是重點,因為雲端環境需處理海量資料,供應商有沒有相關的經驗?而在安全性上,資料的內稽與內控是否具備一套標準的規範?「現在許多雲端服務供應商都已經取得ISO 27001,但企業仍須關心該服務供應商取得ISO 27001的認證範圍,是否真的是對外營運的機房?還是只是小部份的系統?另外,也要考量該雲端服務供應商在資訊安全的實際維運經驗,例如有無資安服務、資安監控,包括防火牆、防毒、駭客的行為活動等等,而且這些服務都可以加值在企業身上。」

評估供應商的口碑與規模

評估供應商的口碑與規模,背後考量的因素也包括雲端服務的可靠度及後續會提及的SLA服務層級。而另一個層面的考量則是該供應商能不能長期地配合。

台灣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協理陳俊昌認為,許多新型態的產業在一開始時都會有許多供應商熱烈的投入,但是一兩年後經營不佳是常見的事,企業投入公有雲服務表面上看來很簡單,A供應商不妥,改換B供應商只是一只合約轉換,但實際上,資料的遷移與支援才是困難點。

根據瞭解,如果A供應商與B供應商採用相同的虛擬平台,那麼把系統從A供應商移轉到B供應商的過程並不會有太大的難題,但重點就在於這兩家供應商並不會協助企業進行資料交換,這時企業就得自己克服資料移轉的挑戰。因此,陳俊昌也建議,如果企業原本就有良好合作維護關係的維護商,找尋與這個維護商有良好關係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也是一項好的選擇,「假設企業今日購買IBM的IT設備,也使用了IBM的軟體,那麼採用IBM的公有雲服務是最有加值效果的,因為原有的維護供應商對IBM的環境很熟悉,自然在轉換成公有雲服務的過程中也會更加順暢,這是由於在遷移與支援的過程中,不會因為不熟悉彼此系統而增加資料移轉的困難度。」陳俊昌解釋。

SLA服務層級協議

在SLA服務層級協議提到的內容,就等於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給企業的保障與承諾。目前資料中心的可靠度多半以99.9%為基準,部分業者例如微軟、eDC均有提供可靠度未達99.9%時的財務賠償方案,而IBM則以停機幾小時就免收幾小時費用來因應。

整體而言,SLA服務層級協議除了可靠度之外,還需要留意幾個項目,包括萬一雲端供應商做不到可靠的保證時,有無罰責?會不會有特例的排除條款?雲端供應商對於雲端服務提供了那些安全措施、有沒有安全策略規範、萬一遇到該資料中心故障時,企業的營運該怎麼辦?會不會有災難復原機制?還是會獲得金錢賠償?另外,如果企業不小心忘了繳費,會不會被終止服務等等。

除了上述幾項考量要點之外,不可諱言,成本仍是一項重要因素,不過也有專家建議,在成本之外,最好也把價值性加入一併評估,如果該供應商只提供單一種服務時,就會變成企業只租用了運算資源,但在上面運作的軟體以及安全管理機制還要分別從不同的供應商取得,反而增加複雜度。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