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Professional IT人才 人才供需 人力 資策會 職場

帶著聰明腦與國際觀 成為IT職場行家

2013-12-25
儘管經濟發展瞬息萬變,但處處仍充滿機會,台灣中高階IT與工程人才不應只將視野鎖定在台灣本島。
當前國際經濟情勢依然震盪不明,國內則政局紛爭與物價飆漲頻頻攪局,身處於充滿挑戰的年代,如何還能在逆勢中為自己創造一個有利的職場環境,是多數職場工作者的冀望。

但機會可不是單純地想想就會出現。現階段台灣資訊人才供需已經進入保守期,甚至還有點緊縮。根據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進行的2013-2015年度資訊服務產業人才供需調查,目前資訊服務產業人才供需統計結果顯示皆為「人才極充裕」。

換句話說,企業需求遠遠不及IT人力的專業供給,而造成此現象的原因除了產業成長仍不確定之外,包括傳統資訊服務業者限於規模,難以因應產業導入新科技的陣痛期,以及新型態資訊服務業者的發展低於預期,都使得國內資服產業在2013年之後,將有一段低成長的盤整期。

放眼亞洲 新契機仍在

專攻科技業中高階人力資源的Spring Professional台灣區總經理劉小筠認為,儘管經濟發展瞬息萬變,但處處仍充滿機會,台灣中高階IT與工程人才不應只將視野鎖定在台灣本島,「其實,光是亞洲就充滿各種不同的職缺與機會,目前國際級的外商很積極地尋求合適人才,而這些釋出的職缺目標都是在亞洲工作,如果願意拋開地域的堅持,積極爭取反而可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Spring Professional於2013年成立台北分公司,並且積極在企業與人才間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樑,讓更多人才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工作機會。(資料來源:Spring Professional網站)

她指出,近年來Spring Professional陸續在亞洲設立據點,目前包括香港、首爾、台北、新加坡、吉隆坡與曼谷均有分區辦公室,而依據區域的不同,對於IT人才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像是開發人員的需求可能會較集中在台灣與曼谷地區,特別是在台灣,傾向以軟體開發為主。而香港與新加坡等國家,雖然地小人稠,但卻是更國際化的都市,因此對於銷售人才需求就較高。 「另外屬性也不同,台灣因為ODM或OEM廠商多,不少開發人員的職責是軟硬整合,就近與產品端的RD人員合作。但新加坡則比較偏向國家的規劃,依據我的瞭解,對生醫與生技的開發人員就很歡迎。」

產業趨勢影響人力需求

近年來隨著雲端運算、智慧聯網、社群服務的興起,業界對於IT人才的需求方向也有所改變,調查報告中指出,在未來的305年內,巨量資料分析、資訊安全需求以及Apps行動服務,將帶動不少人力需求。

例如巨量資料分析就帶動創新應用服務規劃、資料處理及分析、應用開發設計等資料分析人才需求,而愈來愈受重視的資訊安全,也將提升資訊安全管理、雲端安全技術、企業個資及隱私、政策管理及法務等相關人才;另外,由於Apps行動服務愈來愈受歡迎,對於創新應用服務規劃、智慧型手機應用開發、網路行銷結合實體通路等行動應用人才也會增加。

劉小筠分析自家的人力資源庫提到,目前企業內部的IT職缺一直都存在,這些人力的需求就像在企業內部需要會計人員一樣,都是企業必備的人才,對於專業度也相當看重。「但目前來看,有些IT人力會轉往顧問服務領域,不管是原本就以系統整合或銷售的供應商,因業務需求提供顧問服務或是本身就是顧問服務公司都有相關的需求。就我的觀察,企業對於顧問服務的接受度頗高,願意短期聘用顧問來為企業內部專案,提供從診斷、分析、建議、規劃、執行到部署、交接、訓練等服務。」

不過,若是以整體比例來看,她表示,將近有七成需求都是在應用開發上。不管是大學剛畢業的新手或是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市場都有需求。「職位從最初階的程式開發人員到專案管理人員都有,而產業也包羅萬象,例如晶圓設計業者需要軟體開發人才或是專精遊戲線上活動的業者,也都需要大量的開發人員。」

展現積極度 勇於表達自己

企業營運國際化,IT人也不應該侷限自己。劉小筠指出,台灣IT人才最大的優點就是刻苦耐勞,偏好穩定的工作。但卻很有可能也錯失為自己創造更好福利與工作環境的機會。「我們發現,國際大廠開出中高階人才職缺,台灣人被雇用的比例卻相對較低。如果有十個職缺,台灣人真正被採用的名額可能只有3個。」

她提到,這與心態、表達能力有很大的關連。「要爭取這些工作,台灣人才需要面對的是來自於全亞洲頂尖人才的競爭,台灣人才在專業度普遍都不是問題,但是我們觀察下來,多數不是動機不足,就是不善表達。」

劉小筠舉例,例如台灣到蘇州、杭州、珠江等地,頂多只要換兩種交通工具,但是問100個台灣人才,有意願的大概只有十來個,願不願意遷動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另外,雖然專業度普遍很強,但畢竟是爭取國際大廠的職缺,共通語言是英文,如何用英文有效率地表達想要傳達的訊息,讓對方清楚瞭解就非常重要,我們常聽見台灣人才最被詬病的是英文溝通能力。其實,不管是工程師、研發人員、品管人員、測試工程師,都需要適度的表達工作上的專業。如果沒有適時的表達,技術再強也只是一個Worker。」

她繼續說明,如果這兩個因素加起來,真正篩選完後可能就只有兩三個人,但是這兩三個人同時還要與國際人才競爭,印度、韓國等地的人才積極度都非常高,再加上進去之後的適應力,能待上一年、兩年、三年的人又更少數了。

應有國際思維

隨著雲端、巨量資料等技術發展,不少國際大廠積極尋求合適的人才,而這些人才都需要具備聰明的「超級腦」(Super Brain)。這個Super Brain不僅要有專業力,同時表達力與適應力也要兼具。

「更重要的是,要有國際化的心態。過去,不少台灣人才西進到中國大陸,工作三、五年之後,面臨需要轉換職場的情況,因而產生負面的想法。」劉小筠表示,並不是從台灣過去之後,就應該變成道地的中國人,在國際化的思維中,可能下一個地方是中國的另一個城市,或者是台灣的某一個城市或者是新加坡的某一個城市,「隨時準備好,職涯才能無往不利。」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