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物聯網(IoT),維修技師能透過身上的RFID感測器,在分秒必爭的賽車場上爭取時效。澳洲蚵棚裡的感測器則能讓養殖業者得知哪個蚵棚已經可以採收。該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本文提供一些建議,讓企業得以發掘自身的物聯網價值。
首先,企業組織應該先探索以下四種物聯網使用模式:
管理:檢視資產現狀以提升利用率。例如接上網路的公共垃圾桶,裝滿後即能通知垃圾車前來清理。另一個例子是,ThyssenKrupp電梯能執行一種稱為「預先維護」的技術,利用預測分析依需要排定維修時程;如此每個地區只需派遣一位工作人員,就能處理當時有維修需求的所有據點。
獲利:以逐漸增量的方式,根據資產使用狀況收費。這其中包括使用者付費(pay as you go)模式,亦即將產品轉為服務。
營運:利用資產控制四周環境。遠端控制模式包括監測輸油管,或是從遠端打開門鎖等功能。
延伸:透過資產提供額外數位資訊或服務。實際案例包括汽車接收升級版軟體,或者當顧客購買披薩時,電話會啟動烤箱加熱至特定溫度。
IT部門主管應該要測試各種使用模式,以決定哪一種感測器可能會對自家商業模式與價值溪流(Value Streams)造成最大影響。經由實驗,才能掌握所需的資料。企業可結合下列五種主要架構樣式,以建構或調整物聯網實作。
物件導向:物件本身即具有智慧功能,可將大多數資料儲存在晶片裡。物件本身即可自給自足,只有進行集中式協調與分析時才與網路進行通訊。
閘道導向:閘道內建應用程式邏輯,還能儲存資料,讓相連物件可以連上網路。物件不一定得具備智慧功能,因為閘道就能提供這些資源。
智慧手機導向:智慧手機(或任何行動裝置)內建應用程式邏輯,還能儲存資料,讓相連物件可以連上網路。物件並不一定要具備智慧功能,因為智慧手機就能提供這些資源。
雲端導向:以雲端做為中央聯結中樞,同時進行電源分析與布建資料儲存。物件並不一定要具備智慧功能,因為雲端就能提供這些資源。
企業導向:物件位於防火牆後,並列於同一位置。連結外部網路的需求極低。
一旦決定使用模式,再針對架構進行測試與探索之後,此時就要開始投資技術,以及尋找有能力拓展使用案例,進而創造並提供價值的合作夥伴。要掌握物聯網應用商機,企業還需要各種新技術,包括複合式技術組合、垂直產業專門知識,還有產品設計研發相關專業。
(本文作者現任Gartner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