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房 it

DCIM概念興起 設施管理大學問

2012-01-13
今日的機房設施與建置已經一改過去傳統機房的舊思維,而是從空間、機房設施到冷卻空調,跟隨著IT的發展與經濟環境的變動,調整出更適合IT基礎架構營運的環境。
下一步則是從機房環境中瞭解每項設施的運作情況,從中更動態且機動地調整,而這項轉變也使得在機房存在多年的環境監控系統(BMS)開始轉型、進化到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管理的概念上。

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管理(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DCIM)目前還是剛起步的概念,它包含了過去企業機房設施與建置的管理與監控,像是機房實體安全與進出管制、水電空調、消防、CCTV、門禁等等監控系統之外,更進一步地將監控資訊IT化,同時結合IT管理系統,簡單地說,就是把IT與非IT的監控與管理系統進行整合。

目前市場上,機房設施與建置業者已有多家踏進DCIM領域,包括艾默生網路能源、台達電、施耐德電機以及力登等等,都已有相關的解決方案。

DCIM發展緣由

一如機房設施近年來的變革,DCIM的發展也是由企業需求演進而來,而且涵蓋了多個面向,包括組織管理的統合、綠色節能的要求以及企業所面臨的管理挑戰。

組織與資訊的整合

▲艾默生網路能源技術顧問張志銘表示,DCIM正打破過去的界線,做到IT與非IT設備的整合後,才能進一步提升效率。
艾默生網路能源技術顧問張志銘指出,一個應用服務能否順暢運行,攸關三個層面,首先是應用服務自己本身,二是提供應用服務資源的IT基礎架構,其三則是機房設施。「過去IT與機房管理看似一體,但其實存在著很明顯的界線,以往IT環境單純,IT也不需要在意機房用電,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確保IT運行無誤,但是今日的環境不比昨日,電力需求趨勢呈直線上升,IT設備密度增加,IT人員必須要更全面瞭解。」他表示,DCIM正打破過去的界線,做到IT與非IT設備的整合後,才能進一步提升效率。

提早預警的需求

力登台灣區業務處長傅文垣則提到,力登在六年前投入能源監控,而後陸續發展DCIM相關的解決方案,最初始的動機便是為了解決企業需求。

「早期在IT人員與機房設施人員各司其職的年代,IT人員只負責IT設備部署與維運,遇到電力不足,才由機房設施人員負責向電力公司申請電力,然而,申請電力需要時間,一旦因為電力不足而產生Downtime,兩邊就很難劃分責任歸屬。」他表示,基於這個需求,力登設計能源監控方案,透過測量的方式來瞭解機房用電需求,進而減少停機時間以及隨之而來的維運風險。

▲ 力登台灣區業務處長傅文垣提到,機房的需求不單純是在管理,法規政策也是企業面對的挑戰之一。
而在歷經全球經濟風暴以及石油危機、能源成本居高不下之後,能源監控的另一項用處則在於節能省電。傅文垣指出,機房的需求不單純是在管理,就以日本為例,核電事變發生後,許多企業面臨限電,日本政府規定用電超量就要開罰,法規政策也是企業面對的挑戰之一。

綠色節能落實PUE

由於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管理是把IT與非IT的監控與管理系統進行整合,因此當DCIM涵蓋面愈廣,效果也就愈強大。如果DCIM方案夠完整,便能透過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最佳判斷與調整,甚至還原事件,找出問題原因。

台達電電源系統事業群再生能源暨UPS事業部產品經理林士基表示,IT設備體積日益精巧,但單位密度耗電量愈來愈高,迫使企業採用更節能的解決方案,然而當機櫃承載的設備愈多,傳統的解決方案並不能符合需求,有時必須透過分析、追蹤來判斷。

他強調,企業追求節能不應只有口號,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比賽,在系統可靠性不變的情況下,每年用了多少電,預計明年節省多少能源,才是落實綠色機房的真諦,而DCIM是協助企業做好能源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管理的一項有利工具。

雲端需求 更動態彈性

眾所周知,企業機房走向高密度部署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尤其雲端又是當紅議題,在這些發展下,企業對於機房建置的要求更高。施耐德APC資訊科技事業部副總經理邱柏毓表示,從施耐德APC針對資訊主管進行2011年市場研究的結果顯示,雲端機房建置有五大優先順序,而這也是企業在機房設施與建置的需求,包括:必須要能完整掌握資料中心的風險、具有新世代自動化的管理系統、提升電力與空調使用效率,並且能夠支援五到十年的IT設備成長。

邱柏毓解釋,愈來愈密集的機房設施讓IT基礎架構與機房的關係日益緊密,也使得非IT設備的風險管理日益重要,「以往機房透過網管人員可以掌握到IT設備風險,但非IT系統的掌握度則非常薄弱,更別談讓網管人員與機房設施管理人員相互合作。但要掌握這些風險,首要就是能夠透過平台來管理,讓非IT設備也能像管理IT設備一樣上手。」

他也提到,DCIM也具有模組化概念,企業不需要一次部署完整的解決方案,初期只要收集資料,具有簡單的告警功能,等到規模成長到一定程度時,再來進行分析,動態調整機房配置即可。

三層架構 從採集到分析

雖然目前各家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管理解決方案所搭配的軟、硬體與模組功能各異,不過基本的概念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層式的架構。首先是底層的訊號採集,透過散佈在不斷電系統、輸配電、空調、機櫃、環控或消防設施等機房設施內的感測器,採集訊號。而收集到的底層訊號會統一收集到資料收集層,這個階段具有簡單的告警或分析功能。而多個資料收集層最後會收集到展現層,以視覺化的介面,提供容量、分析、變動、效能、成本、報表等等的數據。

上述提到的三層式架構是以垂直架構來看,另外也可以水平向外與樓宇管理、整個大樓的電力品質管理以及企業目前的IT管理系統整合在一起。不過目前各家業者推出方案的完整度不一,但普遍共通的作法都是以能源管理為主軸,向外延伸到資產管理,甚至是虛擬技術的管理上。在部署之前,得先衡量企業需求的適用性。

當然,任何系統導入都要考量投資回報率(ROI),愈小的機房規模需要愈久的時間才有辦法回收,無法立即感受到DCIM的好處。當機房規模愈大,DCIM的效益才更明確。業者建議,機房用電量差不多有50KW以上,才比較合適。在導入之前,不妨先行評估,企業可接受的回收時間,通常兩年左右回收是較可接受的範圍,但也有導入一年後就能回收的案例,主要還是得視企業機房規模與部署那些模組而定。

施耐德APC動態能源管理方案

▲施耐德APC資訊科技事業部副總經理邱柏毓指出,愈來愈密集的機房設施讓IT基礎架構與機房的關係日益緊密,也使得非IT設備的風險管理日益重要。
在施耐德APC的動態能源管理解決方案中,環境監控系統以及管理軟體是實現DCIM的主軸,整體架構可以分為設備層、平台層以及應用層。在運作流程上,所有電力、冷卻、監控、機櫃等基礎設施,所感測到的資料將會傳送到NetBotz設備平台中,由InfraStruxure Central軟體負責管控所有的NetBotz設備平台,提供即時監察與告警,而Schneider StruxureWare 7.0管理平台在取得所有InfraStruxure Central上的資訊後,經過分析、模擬,提供容量、成本、能效、變動、客製報表與行動管理等管理模組,幫助IT管理人員隨時隨地掌控資料中心狀態。

施耐德APC資訊科技事業部副總經理邱柏毓指出,該公司的動態能源管理解決方案能夠化被動為主動,目前已與Microsoft、Cisco、IBM、EMC等全球IT大廠的方案整合,協助企業有效面對雲端、虛擬化的動態管理挑戰,提供有系統性、有分析能力和根據需求規劃容量,甚至是能夠支援未來五到十年的IT設備成長需求。

台達InfraSuite管理方案

台達InfraSuite管理方案也是分成三層架構,包括數據採集層、閘道層以及展現層,不過包含的範圍主要以能源、保安與資產管理為主。雖然這三層架構都是以軟體來溝通與實現,但針對小型系統需求,台達也將這套管理方案整合至硬體之中,以專用設備型式推出,目前型號為EMS3000。

▲台達電電源系統事業群再生能源暨UPS事業部產品經理林士基表示,企業追求節能不應只有口號,在系統的可靠性不變下,每年用了多少電,預計明年節省多少能源,才是真正落實綠色機房的真諦。
另外,為了避免因突發的狀況而導致資料收集中斷,InfraSuite管理方案也提供冗餘機制,閘道層的軟體可以分別安裝到兩台伺服器後,進行資料同步,以確保資料可以持續收集。台達電電源系統事業群再生能源暨UPS事業部產品經理林士基指出,展現層能即時呈現用電與資產狀態,特別是資產管理,除了提供地圖式的設備索引外,同時也提供條列式告警,以便讓IT人員即時瞭解目前設備的狀態。

「這套管理方案也能合數位影像監視器,萬一IT人員恰巧不在公司,而機房設備又出現問題,這時就可以透過影像監視器內的影像紀錄,來得知當時的情況。」他強調,結合數位影像監視器的事前預錄與事後錄影,還能製成事件影片檔,以便對事件進行還原,例如伺服器當機是因為停電、環境溫度過高,還是其他因素,都能結合影像來進行判斷。

Emerson trellis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管理方案

艾默生網路能源提供的DCIM方案主要是以trellis平台為核心,這套解決方案集合Liebert SiteScan監視系統、Aperture資料中心管理套件以及DSView 3管理軟體與Avocent資料中心存取與控制等相關方案,經過全新打造後,提供給企業在資產管理、異動規劃、資料中心管理、能源洞察、電源系統管理、虛擬技術管理、冷卻系統管理以及遠端管理等模組工具。

艾默生網路能源技術顧問張志銘指出,trellis平台集結多家管理方案之大成,能針對重要基礎設施及改變衝擊,提供IT人員充分的資訊與瞭解,以發揮資料中心的最高效能,「尤其是企業導入虛擬化後,基礎架構從靜態轉為動態,由於虛擬機器可移轉的特性,可能會突發不必要的風險。」

他舉例,伺服器A因為CPU運算效能負載過大,而將部分的虛擬機器轉移到運算效能只用掉了20%的伺服器B中,但這個判斷卻未必正確,因為伺服器B位處的機櫃電力消耗已到95%,移轉虛擬機器的結果很可能會導致負載超過而造成當機,這些牽動的關係必須釐清,才不會造成維運上的風險,而這也是DCIM存在的價值。

力登Power IQ資料中心能源管理

dcTrack是力登在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管理所推出的解決方案,這套方案包括詳細的資產管理、視覺化圖示、自動化供應、容量規劃、電源鏈管理、IP位址管理以及變更管理功能,可提供管理人員精確地檢視資料中心,有效管理IT資產。不過,若單指能源管理需求,美商力登亞太區/日本資深產品行銷經理黃國紘推薦企業以Power IQ來協助減少資本與營運支出。

▲美商力登亞太區/日本資深產品行銷經理黃國紘解釋,Power IQ能將智慧型PDU所測量的耗電數據集中管理並加以分析讓IT管理者能更加瞭解該機房的能源使用狀態,以提高企業能源使用效率。
黃國紘表示,Power IQ提供的強大功能,在多數業者的規劃中,已屬於DCIM的一環,「力登投入Power IQ軟體研發已有六年,在發表初期,DCIM的概念尚未型,目前Power IQ在業界已深具口碑,這套方案能將智慧型PDU所測量的耗電數據集中管理並加以分析讓IT管理者能更加瞭解該機房的能源使用狀態,以提高企業能源使用效率。」

黃國紘解釋,Power IQ具有強大的支援力,能夠透過單一網頁介面,管理業界多家廠商裝置,而且根據IT裝置、機架、區域、部門與資料中心,確立能源消耗的基準並追蹤變動,「使用者可自行設定儀表板,統一檢視電源與環境健全度、能源容量與消耗,尤其是在電源與能源分析上,可依需求建立各種圖表,例如依機架製作的使用中電力圖或是依大樓、部門計費建立總計能源消耗。」

他強調,Power IQ不僅能協助企業有效運用能源,更能協助企業制定明智的產能規劃,包括蒐集實際的負載資料,並與額定容量進行比較;監控趨勢、警報與臨界值違反事件以瞭解未來需求;同時也有容量預測圖表,針對基礎架構的所有層級,瞭解即時電源負載、變動,甚至提供「能源供應天數」預測。另外,Power IQ也可以透過溫溼度及其他各種Sensor感應探頭來監控管理環境。為了因應企業統一管控的需求,黃國紘也透露力登目前已有將Power IQ整合至dcTrack之中的計劃。

機房是IT基礎架構的維運中樞,為了因應各式挑戰,今日的機房已從過去靜態且被動的維運方式,進入到動態且主動的調整,當然,這需要多方的配合與改變,從部署到風流設計、電力與冷卻配置進而考慮到IT資產配置與虛擬化變革,模組化思維讓企業機房更有彈性,也帶來更多效益提升。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