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數位原生企業 :IT趨勢 2018 人工智慧 數位轉型 開源軟體 邊霧運算 邊緣運算 IDC 資策會 MIC 區塊鏈 物聯網 AI

三大調研機構鐵口直斷 解盤2018資訊科技趨勢

2018-03-05
近期,Gartner、IDC以及資策會MIC等調研機構紛紛提出2018年的趨勢觀察,毫無疑問地,智慧化已然成為總體趨勢發展的核心之一,預期2018年將是人工智慧(AI)大鳴大放的一年;數位化依然是企業發展的重頭戲,企業不僅要數位轉型,更希望能夠朝向成為數位原生企業目標邁進;區塊鏈以及開源軟體都將更廣泛地被認同與接受;邊緣運算崛起將解決未來大量數據運算隱憂。

基地台與機房的新契機

除了應用程式微服務化之外,因應5G與邊緣架構的發展,資料中心以及網路基地台也開始朝向微型化設計。資策會觀察到,在5G時代下,服務將是未來決勝重點,而這將帶動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發展機會,一方面因應車聯網(V2X)與IoT應用,3GPP在2018年即將發表的LTE D2D標準將是小型基地台業者投入的重點方向;另一方面,有鑑於5G物聯網應用多樣化,頻譜需求包含低、中、高頻段,未來業者可依據垂直市場用戶需求,搭配不同頻段打造因地制宜的連網服務,綜合兩點,預期微型電信業者(Micro Operation)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同於傳統電信營運商以全國覆蓋性網路為核心能力的商業模式,微型電信業者將更專注在地區性服務,且主要使用免執照、共享頻譜或物聯網專用頻譜,來提供用戶客製化網路服務。


▲ Gartner認為區塊鏈技術雖然成熟,但仍有其障礙,估計到2018年底,區塊鏈將會成為具有實際經濟效益的應用。(資料來源:Gartner)

另外,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帶動下,邊緣運算崛起,日益增加的物聯網終端數量與工作負載將會帶動微型資料中心(Micro Data Center)的需求,尤其是在需要及時解析感測器資料分析的遠程站點。Gartner研究總監鄧雅君認為,有異於傳統的伺服器概念,預期未來MDC越來越小,以解決廣大的物聯網終端工作負載。

雲端環境日益多元複雜

自從2006年亞馬遜推動AWS服務開始至今,公有雲端服務推展已經超過10年之久,但是仍有一些企業至今對公有雲敬謝不敏,原因不外乎法規遵循、效能以及資安等三層面考量,就地型公有雲(Cloud at the Edge)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直接將公有雲系統以機櫃或機箱的方式移植到企業機房中,而且運算、儲存、中介軟體之取用、計費均比照原有公有雲設計,既保有公有雲的彈性、低成本優勢,又具有合乎資料落地法規、快速反應、安全性掌握等益處。

就地型公有雲與隨選即用容量(CoD)之比較表(資料來源:IDC)

IDC企業應用研究部資深市場分析師郭思偉說明,就地型公有雲與早年隨選即用容量(Capacity on Demand,CoD)有些類似,但兩者的不同處在於,就地型公有雲採用標準x86伺服器,虛擬化也偏向以軟體方式調節,更重要的是,除了有基礎架構資源的調度之外,也有中介軟體與應用程式可以調度,而COD則偏向於只有基礎架構資源。

就地型公有雲除了能延伸公有雲市場外,在私有雲、混合雲市場中亦具吸引力,在私有雲市場中帶來低固定成本的新選項,在混合雲市場中則具有降低資訊技術複雜度的優勢。IDC預測未來大型企業如金融、製造、政府以及不具實體資產的純數位服務或網路服務公司如電商、遊戲、媒體等導入Cloud at the Edge的速度將較其他產業更快。未來各類雲服務型態的推出(例如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就地型公有雲、專有雲等等)也將使雲服務應用環境更加多元複雜。

但郭思偉也提醒,雖然就地型公有雲有這些好處,但仍有些缺點。首先,為了擔心企業部署在自家的資料中心但卻不使用,因此訂定基本低消要求;其次,就地型公有雲並沒有提供所有公有雲的功能,只是把常用的功能轉移到企業機房中,少數或先進的功能還是要運用公有雲,無法在企業自己的機房內實現;最後,因為系統已經部署於企業內部的機房,電費當然得由企業自行負擔。「未來的雲端環境會更加多元與複雜,過去都是x86伺服器的世界,但未來可能會有GPGPU、FPGA、ASIC以及ARM的晶片加入市場,而雲端也會走向多元化,以往可能是單一朵雲,現在則是多雲,而這個多雲可能是多個公有雲、多個私有雲,或是混合雲。」

區塊鏈爆發成長

受惠於比特幣水漲船高的聲勢,區塊鏈(Block Chain)技術在近期被高度重視,IDC自多層面觀察研究區塊鏈發展,發現區塊鏈在機制設計、維運、商業模式及社會接受度等各面向上均在摸索嘗試階段,並出現諸多質疑與挑戰,例如各節點是否均要保有完整交易資料?交易資料是否應全然公開不設權限?因為透過網路,所以交易速度也被質疑。另外,在營運上也是受到很多挑戰,因為是用很多分散式電腦構成,運算力的電費由誰支付?交易成立與否是否必然採51%驗證等等,另外也不是每個政府都承認它合法,流動性也不夠。

但在此同時,也有諸多趨勢與應用支持與加速區塊鏈發展,如共享經濟、群眾外包、群眾募資、金融科技、新支付運用等,且去中心化的特性帶來低交易成本甚至零交易成本的高誘因,使區塊鏈應用仍能呈現高速成長的態勢。IDC預測至2021年台灣將有85%的金融業採行區塊鏈技術,同時有超過60%的高科技製造業在其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上採行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扮演台灣市場/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力。

IDC企業應用研究部資深市場分析師郭思偉認為,由於區塊鏈會衝擊舊交易系統,因此受到最大壓力的是金融業,因為採行的是舊交易系統,一旦區塊鏈盛行後,就會受新的交易系統壓力。另一個是服務業,尤其是仲介或租賃型的服務業,面對的是更低的交易費或更透明的交易資訊查詢。

而Gartner大中華地區資深合夥人龔培元則認為,在智慧數位的世界裡,如何利用區塊鏈來幫助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業務操作,例如發票單據的往來,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金融行業、政府機關、商業供應鏈都已在使用區塊鏈,2018年會有更多區塊鏈的應用出現,並持續為各領域帶來顛覆。Gartner預測到2018年底,區塊鏈將會成為具有實際經濟效益的應用。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