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備援需求增長 NAS同步應用受矚目

異地備援並非新興議題。利用兩個FTP伺服器加上自動化指令,同樣也可實現簡易的資料備援任務。然而完善而周全的備援機制還需考量整體網路環境及軟硬體的應對時間,如何將任務銜接及災難復原時間降至最低,是設立異地備援政策時的最高指導原則。

隨著資料量的成長,企業儲存中心的高速存取及備援需求與日遽增。如何透過分析儲存網路佈局,並且利用正確工具來建構或調整既有環境以提升存取效率,是IT人員在運籌儲存及網路資源時會遇見的首要議題。解決方法之一是導入及改善現行異地備援機制,同時也可有效降低企業整體佈建成本及簡化管理模式。

何謂異地備援?廣義而言,備援機制是當原有系統出錯或崩潰時,備援端能夠馬上接手運轉、甚至進一步地處理災難復原任務,這同時也包括靜態資料或動態服務等。


▲異地備援機能在各種平台的資料共享任務亦扮演要角。包含虛擬化應用等等,旨在縮短災難復原時間,涵蓋面十分廣泛。

由於備援機制涉及的並不只有儲存設備,網路環境以及軟硬體設施最好也都是能分開運作的,因此「異地」兩字並不一定代表實體空間上的區隔,而是指向兩個以上的、不受同樣威脅所影響的獨立個體。

從儲存設備端來看,其於異地備援機制裡所扮演的角色,即是當遠端系統正常運作時,可不斷地進行備份同步工作,待接到遠端系統異常、或由第三方控制端所發出的集結號後,隨即提槍上陣,避免資料服務中斷。

以中小型企業為出發點,理想的備援設定通常以「機制周全、任務單純」為目標,由於備援裝罝並不適合兼職過多繁雜任務,透過高階伺服器叢集來實作,除了容易閒置其他功能成本外,也會徒增管理難度。

其實若能正視及釐清備援端設備的任務重點,就不難發現NAS(Netword Attached Storage)正恰巧為落於功能與價格甜蜜點上的理想裝置。

儲存網路雙管齊下 擬定整體備援計畫

事實上,異地備援並非新興議題。利用兩個FTP伺服器加上自動化指令,同樣也可實現簡易的資料備援任務。然而如前所述,完善而周全的備援機制還需考量整體網路環境及軟硬體的應對時間,如何將任務銜接及災難復原時間降至最低,是企業在設立異地備援政策時的最高指導原則。

以較為單純的背景同步工作來看。進入戰備時的軍車得隨時滿載油料,避免接戰時因後勤效率不佳而產生的補給漏洞,同樣地,本地端資料到達異地伺服器前,可能會經過非常多的外部節點,加上節點端的頻寬未必如近端網路寬裕,挑選正確的傳輸協定可讓備援端常處飽滿待命狀態,以防本地端伺服器在備援端同步完成前就掛點。

回歸本文主軸,NAS的主要機能核心為儲存、備份與分享,是很理想的備援裝置,由於其跨平台特性,可消弭各種伺服器或軟體因其獨有協定而造成的存取限制,加上電力耗用精省,本來就得7×24小時待命的伺服器能源壓力亦將獲得舒緩。 若是從裝置層面考量,一台理想、用於備援的NAS需具備以下幾要素:

可靠性

伺服器本身需具備齊全的安全預防措拖,在上線前盡其可能地擬定因應各種潛在問題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備援工作的連續性。

以NAS為例,是否有雙重作業系統遞補機制、有無具備多重網路埠、RAID容錯率及熱插拔設定的彈性與否,都是保持備援服務不間斷的得力助手。

安全性

前面提到,異地備援可能會經過多節點、企業內部無法掌控的外在環境,若讓資料流直接曝露於外,會產生不小風險,該如何提供防護機制是重要課題。

從網路端來看,IP過濾、封鎖及連線加密皆為必要之舉,尤其在雲端應用發酵,走動式管理已為風潮的存取節點佈署模式下,兼顧安全性控管也是必須加入考量的變因之一。

儲存設備端亦可著手於磁碟本身的加密及使用者授權機制來防止資料外流,並遏止及監視非經允許的存取動作。

高效能

備援端的效能表現可經由零組件的檔次來辨別,部份NAS伺服器允許一定程度的零組件升級空間,網路端口反而才是環境建置時最需及早備齊的選項。

為了應付龐大流量,伺服器與網路交換設備不可避免地需實施頻寬合併,NAS本身支援的Port Trunking模式是否齊全即為重點,比如網路容錯(Failover)及負載平衡(Load Balancing)等等。

加上有愈來愈多企業導入10Gb網路,能彈性擴充10Gb埠口,將可大幅降低未來流量升級時的擴建成本。

整合度

在擬定採購決策時,能直接銜接現有儲存架構、並且降低額外的設備購置成本是IT人員所樂見的,如此一來也可有效降低機房裝置密度。

由於NAS本身具分享機能,在虛擬化佈署及iSCSI應用上不必再透過其他伺服器代勞,如能善用內建的AD(Active Directory,動態網域)或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工具,要身兼網路、或是資料存取權限的認證中心亦非難事。

挑選正確傳輸協定 擬定合適備援策略

於技術實作角度來審視的話,NAS本身提供的工具及協定重要性並不會遜於硬體層面。細究資料的傳輸及同步管理,rsync無疑為應用最廣泛、所需成本也最低的協定,其實作方法也很單純。

雖然它在協定本體上有若干缺陷,透過客製化仍可使其更趨完善,而且增加在跨平台應用上的延展性。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