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至今,全球依然籠罩在疫情陰霾之中,面對傳播力強大的變種病毒,各國醫療體系無不謹慎以待,避免醫療崩潰。在此龐大的壓力下,如何結合數位科技,突破傳統框架加速醫療轉型,已經成為醫療與健康照護產業亟需解決的課題。不管是數位化的轉型變革,抑或是運用人工智慧(AI)、大數據、機器學習(ML)、AR/VR等科技發展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預防醫學,科技、資料與醫療的融合,已成為應對未知的最有利武器。
事實上,台灣早已有許多醫療機構積極投入智慧醫療的研究,近期包含台北榮總、新光醫院以及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紛紛發表了科技運用成果。台北榮總成立「醫療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並且建置大數據資料與資訊建構系統平台、創新AI研發平台以及臨床AI研發平台等三大平台來發展多面向的服務;而新光醫院也在日前引進AI智能實驗室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優化檢驗分析前流程,提升檢體品質與檢驗結果,達到全程檢體零接觸的安全管控;另外,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則與廣達電腦合作智慧遠距居家照護平台,結合醫療大數據及資通訊技術,隨時掌握病患身心狀況。
不只如此,考量醫療量能整備以及疫情防治,相關醫療法規也跟進鬆綁,特別是在今年5月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加劇,進入三級警戒之際,衛福部隨即開放全國醫療機構得以運用通訊的方式來診察治療門診病人。緯謙科技副總經理羅傳璽便指出,遠距醫療,特別是非接觸式看診的推展是近期感受最深刻的改變,以往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僅適用於山地、離島、偏鄉地區或有特殊、急迫情形,如今許多醫療院所均提供了遠距醫療的服務,特別是針對慢性病患,得以用視訊診療的方式來取代往常需親身到院取藥的過程。
「新冠肺炎已經讓病患就診習慣產生了改變。不過,若觀察近幾年智慧醫療的進展,發展較快的反而是AI影像的應用,將非結構化資料透過影像辨識,再藉由機器學習來建立一個AI模型,以取代過去人工的作業模式,」他強調,醫療院所對於醫療轉型抱持的看法,多半是希望先能利用科技來輔助醫事人員降低重複性高、容易出錯的作業,並且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以此為出發點藉由影像辨識、數據的整合、排程優化,來降低醫療人力不足帶來的挑戰以及高重複性的執行工作。
建構數位DNA概念IT輔助各科室
勤業眾信在《2021醫療照護產業展望》報告中直指,科技已成為驅動未來醫療產業的關鍵因子,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醫療照護也將不再以疾病治療為主,在科技與資料的輔助之下,將有更多的資源投注在維持健康和疾病預防。
勤業眾信醫療照護產業負責人林彥良觀察,大數據、AI、機器學習、醫療物聯網,還有近期熱門的遠距醫療以及醫療場域去中心化等趨勢,正在全面顛覆過去較為保守的醫療業者,尤其是在COVID-19的影響下更是如此。而不只是醫療院所,國內也有許多醫材設備業者已導入數位化概念,相關的法規也開始跟上腳步。「但除了科技運用之外,如何打造出更有效的商業模式已成為國內甚或是全球醫療體系非常關心的議題。」
他觀察,醫療照護產業的轉型其實與金融科技的發展非常類似,都是偏向建構全局的Digital DNA概念,讓各個部門都具備數位DNA後,再由業務單位來發動,而資訊部門則作為內部顧問服務的角色,也許最終是由資訊部門來執行,但也可能尋求其他解決方案供應商,例如Google、AWS或是Microsoft Azure等雲端服務供應商或是其他業者來協助開發。
IT與醫療更緊密轉型成果方能實現
廣泛地來看,智慧醫療可謂是醫療與健康照護產業數位轉型化後,藉由科技呈現出來的樣貌,然而實務上,醫療轉型卻可能與過去熟知、由IT部門主導並且運用數位科技轉型的意義有些不同。
Pure Storage台灣區總經理呂晏緹解釋,醫療院所內的IT轉型,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啟動了,例如從封閉式系統走向開放架構就是一個典型的IT轉型場景,若是從當時算起,一直到現今的大數據資料分析應用,大約也歷時了25年之久。然而,在早期的環境中,IT很難在其中提供顯著直接的幫助與貢獻,而是由醫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會著重在醫療器材的投資,但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IT成為支援醫療成果實現的一個有力工具後,二者的關係也產生了改變。
舉例而言,過去醫師都是手寫病歷,因此有無IT部門的支援影響並不大,可是走到電子病歷,甚至是大數據時代後,醫師需要仰頼電腦的輔助或是系統的幫忙才能取得分析的結果,「如今,IT部門更像是醫師不可分的工作夥伴,處於一加一大於二的合作關係。」她指出,新冠肺炎讓醫療院所意識到數位轉型的必要性,面對未知的情況以及不可控的疫情,仰賴人工來處理資料已經太慢,這也是為何IT環境必須與醫療工作內容更緊密,唯有如此才能造就數位轉型的結果。
因應疫情快速反應資訊整合改變醫療模式
從2020年申請AI相關計畫並投入智慧醫療應用後,台北榮總在近期正式揭牌啟用「醫療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並且招牌就高掛在資訊室外牆面,由此也不難想見,資訊室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是三級警戒時,為因應疫情,台北榮總也迅速透過資訊及智慧化來改變醫療模式,包含成立專責病房床位動態儀表板、病房視訊探訪解決方案、智慧隔離照護解決方案、門診通訊診療方案,另外也針對疫苗大量施打、院外PCR篩檢進行資訊整合。
台北榮民總醫院資訊室主任郭振宗舉例,傳統上疫苗接種流程從民眾預約後,需經過報到、量測血壓、醫師評估、開單、接種,然後將施打記錄上傳介接到施打記錄的查詢,這中間的過程需經過一連串的資訊整合作業,才能達到快速、簡易、通暢的目標。對此,台北榮總也迅速於6月發布智慧疫苗接種管理系統,由資訊室、家庭醫學部、護理部以及職安室共同研發,只要預先匯入接種人員資料,插入健保卡即可自動識別同時帶出身份、個資、接種廠牌、劑數等各項資訊,再配合現場看診診間分流、接種分流等措施來減少等待時間,大幅提升接種安全。
「資訊室與各科室的合作是資訊化甚或是數位轉型過程中必要的溝通環節,」他提到,台北榮總在疫情期間,應用資訊技術智慧化地協助醫護團隊防疫、抗疫,由一線醫護技人員回饋可再優化的流程,再由IT人員或廠商優化自家系統,唯有資訊整合才能解決疫苗施打的挑戰,真正做到快、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