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服務導入需財會支持 混合模式安全成考量

2022-02-18
目前,Pure as-a-Service除了適用於全產品線外,還包含Pure 1以及Evergreen Storage。亦即,企業除了可以針對區塊、檔案和物件式儲存的需求來選擇不同的訂閱模式外,還能藉由Pure1單一主控台,取得就地部署和雲端中儲存裝置的能見度和深度,以落實混合雲環境管理。

 

面對資料驅動時代,儲存已然成為企業營運中的重要關鍵,除了用以收集、存取與保護的資料,還肩負著將資料轉化為價值的使命。然而,傳統的部署思維卻可能阻礙創新營運,一方面,企業為因應未來需求超額部署,但此舉卻極有可能造成空間與成本的浪費。而另一方面,由於採購流程過於冗長,當儲存空間即將告罄時,很有可能因為來不及進行採購,而導致應用系統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使用而讓風險攀升。 為了讓企業更快地取得IT資源與靈活性,不少供應商紛紛推出靈活消費/as a Service新採購模式,例如Pure Storage便在2020年推出Pure as-a-Service,這項儲存系統即服務(STaaS)平台,可將就地部署和公有雲的儲存資源統整至單一資料儲存訂閱中,進而提供真正的混合雲體驗。

訂閱內容包含Pure 1與Evergreen 

目前,Pure as-a-Service除了適用於全產品線外,還包含Pure1以及Evergreen Storage。亦即,企業除了可以針對區塊、檔案和物件式儲存的需求來選擇不同的訂閱模式外,還能藉由Pure1單一主控台,取得就地部署和雲端中儲存裝置的能見度和深度,以落實混合雲環境管理。甚至當企業使用的容量超過部署容量的80%,Pure1還可以自動增加容量。而Evergreen Storage則是讓企業快速升級與擴充,以解決傳統以來儲存設備每3至5年就必須汰換、系統升級就必須砍掉重練,以及非計畫性停機、資料轉移風險等備受詬病的問題。 而且為了讓企業有足夠的容量可以使用,企業在訂閱Pure as-a-Service後,儲存管理平台會保留比實際訂用量高出25%的淨空容量(不會收取額外費用),因此企業可以保有彈性與可用容量,無須擔心儲存空間不足而影響企業營運。

Pure Storage台灣區總經理呂晏緹指出,若是企業希望針對容量優化,那麼可選擇FlashArray//X、FlashArray//C,或是新推出的FlashArray//XL,這款設備專為一線任務型關鍵應用程式所設計,可輕鬆支援超大型資料庫到容器化及雲原生應用程式,而且將工作負載整合到更少的陣列以簡化營運、減少所需機架空間,並大幅減少電力消耗與散熱成本。倘若企業希望針對效能優化,那麼可選擇FlashBlade系列,其能將檔案與物件儲存整合在一非結構化的儲存平台中,同時能滿足效能與可靠度要求。

非套裝方案專注提供價值

有鑑於依使用量計費的概念較新,而且供應商提供的方案各有不同,幾乎沒有一致性,因此,呂晏緹也特別針對差異處進行說明,「許多新型態的採購模式在說明時經常會使用到『Consumption』這個字眼,簡單地說,就是用了1度的水就扣1度的水費、用了1度的電就支付1度電費的概念。」她提到,但是Pure as-a-Service並不是要計算企業的油水電,雖然此項服務中也提供儲存空間,但是Pure Storage提供給企業的是更多的客製化與價值。「假設企業需要一杯水,但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礦物質需求,Pure as-a-Service可以針對企業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當企業環境的體質需要鹼性水,就提供鹼性水;如果企業的環境需要礦泉水,那麼就提供礦泉水;同樣地,企業若只希望純水就只提供純水的方案。」

而相較於雲端訂閱機制,呂晏緹認為最大不同之處在於Pure as-a-Service是由企業告知需求,然後提供真正需要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讓企業只能接受供應商設定好的方案內容。她進一步解釋,一般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是已設定好的資源池或者是服務內容,企業只需要挑選即可,然而在所選擇的方案中,很可能有部份服務內容是企業並不需要的功能,或者出現單買某一功能可能比較昂貴,除非購買一整套授權才相對會比較便宜等等情況,「就算產品再完整、技術再厲害,而且有許多加值服務,但只要企業不需要就是多餘,而且會失去即服務的本質。Pure as-a-Service雖然是採用訂閱制的方式,但都是經由企業確認需求後量身訂製,而且設備會部署在企業內部環境中,只不過計價方式是依照使用量來計算費用,關鍵是企業不需要的時候就隨時『還給』Pure即可。」

優先釐清財務模式 

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因應變革的關鍵策略,想在數位經濟時代下保有競爭力,如何讓IT基礎架構也能快速地應對需求甚至支援創新,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面對新常態下的營運,轉向採用服務來取代資產投資與設備租用,將有助於企業取得彈性、敏捷以及創新能力。

不過,呂晏緹也直言,相較於歐美各國或是亞太區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台灣市場現今依然處於「傳教」階段。她觀察,儘管從大趨勢來看,as a Service是必然會發展的方向,但是as a Service在應用的時候多半會採取混合模式,通常會與公有雲進行整合,所以會連同災難備援(DR)上雲的機制一同規劃,光是這一點,企業就有諸多的糾結,擔心上雲會有安全疑慮,或者萬一網路出現問題或電力中斷時會影響企業營運,導致顧問在面對企業的詢問時,往往都是在回覆資安問題居多。

Pure Storage 台灣區總經理呂晏緹指出即服務有助於企業在財務上更精簡,如果能獲得COO與CFO的支持,採用就會相對順利一些。

而另一個挑戰在於,台灣的會計或者是財務制度還沒有完全跟上,不知道這種新的採購模式應該算是費用、勞務、資產或服務。呂晏緹舉例,十年前雲端運算開始推廣時,政府不知道如何認列,光是資產與勞務其實就差很多,一個是資本門,一個是經常門,而且科目還不能互換。後來政府開始變通,提出人力、勞務還有租賃服務等配套。然而,市場又再次變動。「Pure Storage希望提供給企業一個最完整的服務,企業不需要考量太多就可以使用,因此將設備提供給企業,讓企業使用了以後再付款。但是企業還是必須要先釐清到底把它當成勞務還是服務。當然以Pure Storage的宗旨還有策略,最終是希望被當成一個服務來看待。」

她同時也建議,IT部門在決定採行新採購模式時,首要須得到營運長(COO)的支持,因為資產或是費用方式,最終還是會反應到企業財務報表是否獲利的表現,其次則是要獲得財務長(CFO)的支持,如果營運長與財務長無法在策略面以及預算支出方面支持,那麼光靠資訊長一定無法執行。「許多企業的資訊長已經具備這樣的概念,希望轉向as a Service,因此在推廣過程中也會建議資訊部門邀請CFO一同參與,事實上,即服務有助於企業在財務上更精簡,如果能獲得COO與CFO的支持,採用就會相對順利一些。」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