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VMware原本有160多種不同的產品、組合包以及版本,也將簡化成4款產品組合,包含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VMware vSphere Foundation(VVF)、VMware vSphere Standard(VVS)以及VMware vSphere Essentials Plus(VVEP)。
其中,VCF與VVF將成為VMware by Broadcom兩大核心主力產品。VCF是旗艦級企業私有雲解決方案,可讓企業以更安全、有韌性且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運行其關鍵業務和現代化應用程式。而VVF則是一款針對中小型企業的簡化企業級工作負載解決方案,它將vSphere與智能營運管理整合,以提供最佳效能、可用性和效率以及更高的可見度和洞察力,而且企業還能加購軟體定義儲存(vSAN)升級至超融合基礎架構(HCI)解決方案。
最後則是生態圈的標準化,原本VMware的合作夥伴網絡將被重整至Broadcom的合作夥伴網絡中。根據Broadcom於五月發布的新聞稿中透露,自2024年1月以來,已有超過18,000家VMware經銷商合作夥伴受邀加入同等於VMware層級的Broadcom Advantage合作夥伴計畫。另外,Broadcom也重塑並重新推出VMware Cloud Service Provider(VCSP)計畫,提供全新層級和優勢。
日前Broadcom執行長Hock Tan在官方部落格中指出,VMware Cloud on AWS不再由AWS或其通路合作夥伴直接銷售,而是改由Broadcom(或Broadcom授權的經銷商)接手,顯然,Broadcom對VMware的相關策略還在滾動式調整,先前從AWS購買VMware Cloud on AWS的企業客戶,未來可與Broadcom或Broadcom授權的經銷商合作延續訂閱並擴展其環境。
預算、支援與通路均受影響
如同速食店內的套餐,組合產品會比單獨銷售更具成本效益,且為了讓企業順利地過渡到新方案,Broadcom也調降VCF總體售價,對比之前的訂閱費用可節省50%之多。而簡化的產品線有助於Broadcom將研發資源投注在重點產品,例如在基礎架構和應用服務自動化方面,Broadcom已新增了三項全新自動化功能,包括數據服務、負載平衡和Private AI,以支援跨私有雲和混合雲中的新一代雲原生和AI驅動應用程式。
儘管如此,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因此受益,由於VVS與VVEP沒有被賦予加購其他產品功能的權利,想要額外的功能就必須轉而選擇VCF或是VVF。附加的好處是,包含混合雲服務、儲存、抗勒索軟體與DR、進階安全(Advanced Security)以及Private AI等功能,都能以加購的方式取得,同時還能享有訂閱授權的可攜性,亦即地端部署的訂閱授權可隨時轉移到受支援的大型公有雲或VMware雲端服務供應商(VMware Cloud Service Provider,VCSP)環境中。目前Google Cloud已率先支援VMware Cloud Foundation授權可攜性。
IDC台灣企業應用資深市場分析師林雅惠觀察,此次的整併與策略調整,對企業最直覺的影響就是IT支出,長期來看,訂閱模式的成本會比永久授權來得高,同時,習慣採用年度預算制以及資本支出(CapEx)來認列這項投資的企業,在預算編列與費用管控上都將遇到挑戰,甚至會有企業需要透過更改IT架構來因應新的計價單位以管控成本。
而且產品捆綁的策略也將直接造成企業用戶的採購門檻上升,企業過去有可能只有部分功能的需求,然而在產品捆綁的策略下,可能帶來潛在的資源浪費或是軟體利用率不足的狀況;尤其對於中小企業而言,VVS及VVEP無法單獨加購其他產品功能,在方案的選擇性上明顯將受到限制。
「經銷通路的收斂則是另一大影響,」她提到,觀察至四月為止的變化是,對於前2000大或是策略型客戶將採用原廠Direct(直銷)的模式,至於其他的客戶則需透過經銷夥伴來進行交易,但經銷網絡的收斂也與產品組合簡化與採購門檻提高有著相互的關聯。「對於大型企業而言,如果交易的對象是從合作夥伴轉向原廠,就要開始重新評估其支援服務的程度是不是能符合企業需求,以及接下來與原廠的互動上會有什麼樣的轉變。」而針對中小企業方面,則需要檢視他們既有的經銷商是否仍在Broadcom的合作網絡中,在接下來的新合作中,能夠獲得多少價格折扣,以及服務支援的程度。
免平台轉換 上雲可解成本挑戰
創立於1998年的VMware,迄今已在虛擬化技術上以超越六成的市占率遠遠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然而,就在被Broadcom收購的兩周後,VMware by Broadcom即宣布不再提供永久授權的銷售,不再接受永久授權產品的支援與訂閱(Support and Subscription,SnS)續約,也終止了混合購買計畫(HPP)及訂閱購買計畫(SPP)的點數銷售模式,未來的產品將全面採用訂閱模式。
這項全面轉至訂閱的政策衝擊全球客戶,台灣更有九成的VMware客戶採用純地端、買斷的永久授權,影響不可謂不大。雖然永久授權可以一直有效,但SnS一旦到期便無法再續約,且永久授權所涵蓋的軟體版本終將失去支援,這也意謂著維護舊有VMware產品的成本與風險都會隨之增加。
台灣微軟雲端解決方案副總經理宋明遠指出,不管大型或是中小型企業確實都因為授權形式的轉變,以及產品捆綁的策略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只是大型企業不管是在財務或是相關的IT營運的承受能力,相對都比中小企業高,而且VMware by Broadcom其實還是有提供一個寬限期,在某個期限內讓企業得以最後一次可以購買三年或五年的支援服務合約。反觀中小企業面對這項不確定性,就會考量這項投資是否能夠承擔,統綑銷售就等於會多採購其他用不到的功能,無形中就等同增加成本。
「目前有很多企業都想要積極地解決這個問題,也包含政府單位。」他提到,其實這個問題有三種解決方案可選擇。如果單純基於IT預算考量,其實並不一定要更換虛擬化平台,微軟的Azure VMware具有VMware完整驗證與支援,企業可以將地端環境搬遷上雲,如此便能在完全不變動系統架構,也無須改寫程式的情況下,維持業務永續營運。第二項方案則是趁此機會將企業IT架構轉向容器化、微服務化,微軟也與Red Hat OpenShift夥伴進行合作,可以協助企業執行。第三種方式則是地端的VMware轉到地端Windows的Hyper-V,直接轉換成不同的Hypervisor架構,「有些中小企業確實已經成功地移轉到微軟Hyper-V的環境上。」
順勢容器化漸進轉移
根據SkyQuest Technology Consulting調查,Kubernetes市場預計將從2023年的18億美元成長到2031年的96.9億美元;調研機構Gartner也預測,到了2027年,全球85%的組織將在生產環境中運行容器化應用程式。
Red Hat台灣區總經理孫媛音指出,隨著IT架構轉向雲端或容器化的趨勢發展,這場併購案其實會加速企業思考,要不要趁此機會做出改變,找到一個更符合未來趨勢發展的方案。在VMware還沒被併購前,成熟的虛擬化技術一直是企業IT基礎架構非常重要的基石,許多企業甚至會覺得穩定運行中的IT架構不會再變動,但如今此併購後出現了許多變化,反而促使企業重新思考。「或許Tier 1的企業過去已經簽定了長年合約,短期內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是不少企業已經同時請團隊評估,未來三、五年後,是不是需要做出較大的改變。」而中小企業想法是,既然現在剛好需要進行下一步的決策,是不是要直接一步到位,用新的技術平台來支撐公司服務。
不過,她也提到,平台或技術的轉移並不只涉及到技術選型而已,包含人員的培養、組織的分工、合規及管理還有容器資安、開發維運等等,其實是需要同步去考量。
Red Hat首席資深解決方案架構經理游政杰指出,「我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中,容器與Hypervisor最終會達到一個黃金交叉點,比例上會朝容器的方向增加,當然這會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如果企業採用能夠把虛擬化以及容器一起管理的平台,這時就能依照企業自身的步伐,將可以容器化的工作負載先容器化,而不能容器化的工作負載,紅帽也會提供遷移的工具,直接從VMware的環境中,V2V的遷移到平台的虛擬機器中來運行。
替代浪潮浮現 推廣方案吸睛
事實上,Broadcom並非第一次併購科技公司,先前的兩次重大收購案,分別收購了CA以及賽門鐵克,若是對比前兩次收購後的策略,很難不讓人聯想,VMware會不會也有相同的發展路徑,而這也是目前許多企業用戶擔憂的地方,不管是從產品的發展藍圖、服務、支援與穩定性等方面,基於風險考量,企業勢必會想要防患於未然,先找尋替代方案。而這也是為何,全球會帶動一股替代潮或是雙供應商做法的原因。
在此同時,市場也極有可能出現板塊位移的情況,不少解決方案供應商為了協助企業在過渡期間減少遷移和雙重營運的成本,除了提供遷移工具之外,也設計了額外的遷移推廣方案,例如Nutanix便優待從VMware遷移而來的新客戶,只要滿足特定條件,像是首次使用Nutanix的軟體授權且訂閱總額至少為10萬美元,一次簽定三年合約,並且願意讓Nutanix公開引述的話,那麼就能獲贈一年期的Nutanix免費授權。
Nutanix亞太及日本地區銷售副總裁暨總經理Aaron White指出,改變本身其實也是一個成本,Nutanix提供優惠方案的目的,就是希望減輕企業在改變過程中的痛苦。「其實,此次銷售授權策略的調整,對大型企業也造成很大的成本影響。雖然每家企業授權情況不同,但以新的授權方法來計算,成本都呈指數型的成長,最低可能是需要支付兩倍的成本,而最高的成本,甚至會來到過去的10倍之多,這個數字是相當可觀的。而這也使得很多大型企業都在考慮遷移,因為企業的IT預算並沒有那麼明顯的增長,」反觀中小企業,雖然訂閱的成本也是上升,但相較於遷移所需的心力與成本,反而更能接受訂閱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