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多雲可視與優化 CloudHealth納入容器有譜

2020-03-03
資訊長可能會認為專案的消長變化很正常,總歸平均來說雲端成本若沒有明顯增長,便代表符合在預算計畫之內,因此便不需要調整,但其實這種作法很容易忽略一些細節,正確的做法是應該針對每一個專案來進行成本分析,並且進一步優化。

 

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波士頓的CloudHealth,原本主要針對公有雲提供成本管理工具,而後逐漸擴展到治理、安全性以及自動化等領域,在2018年被VMware收購後,遂而成為VMware雲端管理產品的解決方案之一。這項方案主要是協助企業在多雲環境中監控資源使用,並且提供成本與分析的建議,目前已支援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等三大公有雲端營運平台,透過CloudHealth,企業將能集中管理和分析多雲環境下的成本、使用情況、安全性以及效能表現,同時,CloudHealth也會提出最佳配置建議,藉以精省成本。

VMware資深技術顧問江楨義指出,隨著企業不斷擴大雲端環境規模,企業首要面臨的挑戰是無法從流水帳的帳單中分析使用趨勢以及預估使用量。「因為沒有曲線圖來觀察成本變化,因此企業無法分析使用的趨勢與預估未來的使用量。」他舉例,某企業的研發團隊想要在雲上開發新版SAP系統,創建了100台執行個體(Instance),但是因為沒有Tag標籤,根本不知道這些執行個體位於何處以及成長的幅度與原因,當帳單成本突然大幅激增時,研發團隊很難提出有力的佐證,對資訊長說明這麼多資源都是開發系統所需,而且激增的費用其實都在估算的成本之內。「對於雲端成本管理,企業不只希望得知總成本費用,更希望能夠依據專案別或系統別來分析,甚至進一步比較與當初設定的預算有無落差,而這些正是CloudHealth能夠協助企業的地方。」

三層次循序漸進優化管理

去年(2019)底,調研機構Canalys發現,全球企業投入雲端基礎設施服務上的支出已超過了1,070億美元。隨著雲端技術與平台愈益成熟,企業在雲中運行應用程式與Web服務也變得更加容易,而且能夠更輕鬆地應用一些新的技術,例如容器與無伺服器環境。然而,在享受到雲端優勢的同時,挑戰也隨之而生,多數企業面臨的困擾是該如何在雲上創建出一個既高效且經濟的環境。

Mentor Graphics同樣也面臨到這個難題,這家提供電子硬體和軟體設計解決方案(EDA)的跨國公司,同時採用了Azure與AWS服務,但以AWS為最大宗,每年在AWS環境上至少花費數十萬美元。為了提供更好的設計工具,Mentor Graphics在雲端上提供Web服務,並且在美東、美西、歐洲以及亞洲建立AWS雲端基礎架構,而在此同時,設計工具的開發人員也會針對這些Web服務進行改版。然而,隨著業務增長及架構的日益複雜,Mentor Graphics發現需要一個成本管控的工具來全面管理整個雲端生態系統,包含在每一個區域所提供的服務成本,以及從成本的角度來衡量開發延遲有無帶來風險,幾經評估,最終選擇採用CloudHealth。

江楨義分析,這個案例在雲端成本管理的作法有三個層次,首先是瞭解每個服務在AWS區域運行時所需的成本,從中再分析有無優化的機會,最後才是走向治理與自動化。「這家企業發現,美國地區的開發人員一到周五就會準時在五點下班,一直到隔周一的早上九點才會上班。在這段期間,使用到的開發資源並不多,但過往這些環境都是7×24小時運行,於是便決定在這段開發人員休息的時間把機器關機。而這個節省資源的決策正是在瞭解每個區域的成本以及分析有無優化機會後,才開始思考的事情。」

評估健康狀態再提優化手段

CloudHealth具有幾項主要特色功能,首先它提供了多雲環境的可見性,在介接企業帳號之後,能夠深入查看每個部門、團隊或專案如何使用資源,同時可以依據角色設定不同的儀表板,讓相關人員都能看到成本。而有了這些資料後,企業便能著手進行成本管理,找出哪些VM以及儲存空間是閒置資源,或是藉由分析VM的啟用與關閉時間,以及處理器的使用情況來判斷VM配置有無過大或過小。另外,還能藉此來監控異常的支出增長,例如當預算超出某個百分比時,就會告知相關的主管,從而進行更好的成本管控。

CloudHealth同時也提供了多種優化手段的建議,在進行健康狀態的確認後,CloudHealth會列舉執行個體資源配置過低的VM,以便讓企業可以評估是否需要將資源配置再縮減一些;如果是已經運行很久,且少變化的應用服務,就會建議運用雲端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預留執行個體(Reserved Instance)優惠方案,以預先支付1至3年費用的方式來取得最佳的成本。另外,企業也可以藉此找出未使用或未充份利用的資源,例如閒置的VM、儲存空間或是在下班後就不會使用到的資源,就可以先把機器關掉,等到隔天上班時再開啟。

江楨義說明,企業比較常忽略的情景是為了趕進度所以就直接加開VM,導致成本的上升。另外,資訊長可能會認為,專案的消長變化很正常,A專案的成本上升但是B專案的成本下降,總歸平均來說沒有明顯增長,便代表符合在預算計畫之內,因此便不需要調整,但其實這種作法很容易忽略一些細節,正確的做法是應該針對每一個專案來進行成本分析,並且進一步優化。

兼顧公私雲成本管控需求

相較於大多數的多雲成本控管方案主要都著眼於公有雲,VMware除了公有雲之外,也同時提供了私有雲成本管控方案vRealize Business for Cloud,而未來,這項產品將會逐漸融入IT作業管理vRealize Operations之中。日後IT人員在編列預算時,可以連同機器的成本以及支出細節都能一併掌握,包含設備裡面有多少VM數,每個VM的處理器與記憶體規格,並且將其換算成每天的成本。

VMware資深技術顧問江楨義指出,對於雲端成本管理,企業不只希望得知總成本費用,更希望能夠依據專案別或系統別來分析,甚至進一步比較與當初設定的預算有無落差。

在VMware的策略藍圖之中,CloudHealth與vRealize Operations也將逐漸靠攏,現階段CloudHealth主要是針對三大國際雲端服務透過統一的平台來觀看成本的結構,其中也包含VMware Cloud on AWS,未來也會延伸至私有雲,因此企業能夠用SaaS服務來查看多雲成本管控,而原來的私有雲企業用戶,VMware也會從vRealize Operations角度與CloudHealth進行連動。

他強調,CloudHealth在未來的規劃中也已把容器納入,因此,如果企業在AWS上使用容器服務,而在VMware環境上也有啟用容器,則兩邊的費用成本在CloudHealth上都能夠呈現。「至於成本方面,CloudHealth是依企業雲端訂閱費用的百分比來收費,但預設基本會有一筆支援費用,從總體成本來考量,建議至少使用50個VM或是100個VM的規模導入會較為合適一些。」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