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安排確保預算可控 雲資料庫遷移最具風險

2019-08-16
不少台灣企業正在加速轉向雲端應用的腳步,IT部門也被賦予移轉上雲的任務,典型的例子是利用伺服器汰舊換新之時,逐步汰換上雲。事實上,美中貿易戰也正在加速企業對雲端的策略與佈局,不確定性讓企業思考如何運用雲端來改善現狀。

 

著眼於全球經濟情勢瞬息萬變,數位轉型大浪來襲,中信國際電訊CPC也以成熟穩健的技術與服務,協助企業優化現代化IT基礎架構。甫於7月舉辦的「數位全球化 連結新世界」2019 ICT高峰會,不僅分享了新科技應用趨勢、數位轉型戰略以及成功案例,同時也探討了如何以多元網路策略與跨雲資訊架構來落實數位策略。事實上,早在高峰會之前,中信國際電訊CPC便相繼發表了TrueCONNECT多雲串接服務以及TrueCONNECT Hybrid軟體定義廣域網路方案,目標即是為了解決企業在混合雲以及多雲環境下所面臨的重重挑戰。

如今,企業只要透過中信國際電訊CPC的單一窗口即可快速完成跨國、不同雲平台的申請與串接,同時透過可視化管理介面,隨時掌握各雲平台的連線狀態,另外,也能透過結合VMware SD-WAN by VeloCloud的強大功能,讓企業能運用原有專線及網際網路資源,同時享受傳統專線技術的網路安全及服務品質保障,在加快部署速度的同時,還可以保障業務的連續性。

美中貿易戰加速布局 

中信國際電訊CPC產品行銷經理余景平指出,不少台灣企業正在加速轉向雲端應用的腳步,IT部門也被高階主管賦予上雲的任務,典型的例子是利用伺服器汰舊換新之時,逐步汰換上雲。事實上,美中貿易戰也正在加速企業對雲端的策略與佈局,近期,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發布一份《2019資誠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危機中挺身而進》調查,內容指出,貿易衝突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是台灣CEO們認為前兩大主要的威脅,而這些不確定性,也讓企業思考如何運用雲端來改善現狀。

中信國際電訊CPC產品行銷經理余景平指出,不少台灣企業正在加速轉向雲端應用的腳步,典型的例子是利用伺服器汰舊換新之時,逐步汰換上雲。

余景平提到,雖然還沒有實際行動,但企業也在思索一旦經濟環境變得惡劣,若是要遷廠,原本採購的資訊設備該如何處置?新址所提供的資料中心環境會不會無法符合現有硬體設備的需求?萬一,因為地緣政治因素,總部策略又改變時,過去既有的投資如何保留其價值?「在這波貿易戰中,製造業面臨挑戰最為直接,這些不穩定因素在在都讓企業思考,如何運用雲端來架構一個更彈性靈活的IT基礎架構。」

列舉實務問題從細節看差異

儘管企業對雲端的應用日增,但實務上仍存在許多問題與挑戰。舉例而言,企業並不知道各種公有雲之間或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如何進行最佳的混合搭配;多數國際知名的雲服務供應商並沒有配置客戶專屬的服務人員,遇到問題時,只能仰賴電子郵件用英文往來溝通;而最常見的情況是,帳單費用莫名爆增,浮動的計價方式往往讓企業很難有效掌握。

「這些都是企業實務上會面臨到的問題,」她建議,企業在尋求雲端供應商時,應該選擇具有專人服務,可依企業需求規劃出最佳架構的業者,而且具有全球24小時客戶服務,並且提供安全監控,以確保資訊安全。另外在資料保護上,也能提供跨境備份與備援的機制,針對預算方面,則是採分區利潤中心跨境付款,而非浮動價格。

余景平指出,中信國際電訊CPC具有將近20年的雲網服務經驗,深知企業需求與痛點,除了設有專業服務團隊協助企業上雲之外,也設有SOC中心,遇有問題都能即時通知。而且針對企業安全需求,也能提供實體防火牆,為企業把關。由於有服務團隊可以與企業事前深入討論,將半年後企業使用者激增的可能性也納入規劃,因而能夠進行完整架構配置,避免成本超乎預算的情況發生。 「魔鬼藏在細節裡,許多服務看似雷同,但精細度卻有差別,就以多雲串接服務來說,雖然台灣有不少本地的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直連網路服務,但是路線就會迂迴許多,中信國際電訊CPC目前已整合AWS、Azure、Softlayer、Oracle Cloud、Google Cloud、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等多種雲平台,提供企業有別於一般網際網路的存取效能及安全性。」她說。

資料庫是雲遷移最大挑戰 

根據Forrester Consulting的調查報告,60%的企業正在將關鍵應用移動或遷移到公有雲中,而高達86%的企業已採取多雲策略。中信國際電訊CPC產品經理曾文祥觀察,在企業應用的情境中,中小型企業可能只會選擇一個公有雲,同時在本地也擁有資料中心,而比較大型企業的企業才會採用多雲的架構。而且許多情況下,企業並不是自願採用,而是因為應用系統供應商已經部署在公有雲上,身為這些應用系統的用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多雲架構。

「過往,我們可能都只看到表面的現象,當企業使用多個公有雲,會很自然地猜測,該企業是不是會針對雲端服務供應商進行比較?哪一個公有雲上的服務更好?在公有雲上,哪一個類型的應用使用更方便?或者,如果企業有部署SAP,而SAP在AWS上的部署會不會比佈建在阿里雲更成熟等等之類的想像,」他提到,其實,不少企業是別無選擇,必須到這些公有雲上訂閱相對應的資源來部署業務。

而在談到應用服務自由遷移的技術挑戰層面,曾文祥認為,企業多半不會自行遷移應用服務,原因是,不同的公有雲服務供應商採用的虛擬化技術均不同,而且資料庫的類型與格式也完全不一樣,如果企業要從Azure遷移到AWS,或是從AWS遷移到阿里雲,光憑企業自己的能力很難完成,通常都是請託管服務供應商(MSP)來協助。

「這是因為應用服務的遷移並不光是VM的遷移,當中還涉及到很多資料庫,特別是如果企業的雲架構完全是異質環境(Heterogeneous)的話,資料庫的遷移是整個異構環境中最麻煩的一件事情,通常需要資料庫的供應商協助做整個平台的搬遷。」他提到,一旦涉及異質環境的資料庫遷移,就不只是技術壁壘,而是最大的風險,因為在資料庫的轉換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業務資料的遺失,在異質的平台下,目前沒有一家廠商可以保證資料可以完整地被保存下來。換言之,如果資料庫的資料沒有辦法完整保存的話,企業很可能會放棄遷移到另一個平台上。

同質(Homogeneous)雖然沒有這類型的挑戰,但也存在節點數的要求,這對中小企業將會是一個挑戰,舉例而言,VMware on AWS基本需要4個節點,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承擔價格以及數量來導入,因此就架構來看,中小型企業還是會選擇異質的方式來實現混合雲。

【專題報導】:新跨雲時代 無縫遷移有解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