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隨著國際環境標準與相關法令規範、品牌客戶對供應鏈廠商要求,以及利害關係人/股東、金融法規等要求,這幾年,企業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淨零轉型已成企業不得不正視的課題。這也是為何SDGs、ESG、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碳中和(Carbon Neutral)、減碳轉型等字眼成為熱門關鍵字的原因。
2022-07-11
企業推動永續發展將可能帶來新的機會,也能藉由重新省思而找到新的業模式,而且對於求才也非常有幫助,新世代人才會將企業是否投入ESG納入考量。
2022-07-07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持續影響人們生活,海平面上升、森林大火、乾旱、洪水不斷襲來,對地球造成嚴重威脅。企業若要為未來做好準備,必須即刻採取行動,結合人工智慧功能,以避免無所作為而每分每秒正在流逝所造成的損失。
2022-07-05
非同質化代幣(NFT)在英國藝術奢侈品拍賣行Christie's拍賣出價值約6,930萬美元的「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數位藝術品後,獲得媒體廣泛報導。許多企業、名人、大眾因而投入創作發行,NFT的交易本質可分為展現身分支持、享有增益價值及促進互動效率。
2022-06-30
台灣製造業類別眾多,產品屬性不同,市場競爭樣態差異也頗大,近兩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干擾,長短料、缺櫃、塞港等問題循環上演,再加上全球政經情勢詭譎多變,驅使企業加快發展智慧製造的計畫,藉由物聯網、雲端運算、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AI),讓資訊科技(IT)與營運科技(OT)相互融合建構虛實整合系統(CPS),從自動化邁向數位化、數位優化,達到智慧化的目標,彈性因應外部環境各種不確定因素。
2022-06-29
近年來大型企業數位轉型過程中,經常傳出遭受服務中斷、勒索軟體襲擊事件,尤其是國際化程度高的科技製造業,更容易成為駭客組織鎖定標的,正開展數位轉型計畫的企業,勢必得把資安納入營運風險並加以管控,避免重蹈覆轍。Netscout為正在轉型的企業網路環境設計提出深層網路預警系統,協助CT/IT/OT場域維運確保網路品質。
2022-06-28
延燒逾兩年的COVID-19疫情至今仍未平息,員工互動模式也因應防疫而改變,從工廠現場到國外辦公室,視訊會議幾乎成為現代工作者日常。對此,專精智慧視訊與智慧音訊技術的Poly,便完整提供了從個人到大型的遠端會議協作方案。Poly台灣區資深業務協理湯維民指出,Poly是由老牌的視訊會議廠商Polycom與知名話務耳機製造商Plantronics合併成立。
2022-06-22
近期全球大鬧科技人才荒,即使像Google、Amazon等大型科技公司也都無法避免,紛紛祭出加薪、提高福利與獎勵政策,以留住人才、保持企業競爭力。台灣企業也面臨同樣的挑戰,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從今年2月數據看來,不管是產業或是職缺的求供比均創下三年來新高。舉例而言,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相關業的求供比3.61,這意謂著每位求職者有3.61個職缺可選擇,突顯出企業需才孔急。
2022-06-13
新冠肺炎、供應鏈重組加上新興科技領域的加速發展,人才已成為企業近年競相布局的重點,根據《2022年台灣薪資指南》,約有七成的企業計畫在新的一年招募新的人才,招募人才規模不等,大多落在20位以內,但也有一成企業計畫增聘50位以上的新員工。
2022-06-08
在一片不確定的政經環境中,產業需要國際標準認證的項目來指引方向。舉例而言,在工業4.0的影響下,麥肯錫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展開「全球燈塔專案」(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GLN),遴選出全球90座智慧工廠,並成為製造業者爭相學習的典範,台灣的友達光電(AUO)與群創光電(INNOLUX)皆有入選,且為呼應綠色轉型趨勢,燈塔工廠遴選也從智慧工廠新增綠色工廠,提供企業轉型標竿參考。
2022-06-06
金融科技已成當代顯學,但也因為涉及龐大的隱私數據,在擁抱新科技的同時,各國均有法規嚴密監管。雖然上雲對於金融業非常有吸引力,但也有許多面向亟待克服,尤其是法遵議題上需要整個產業一起努力。
2022-05-16
從Bank 3.0邁向Bank 4.0,過去五年,金融科技(FinTech)早已成為金融產業的一門顯學,隨著消費者與企業對金融服務需求的改變,金融業者需要更積極構思全新商業模式,上雲便成為創新的重要關鍵。
2022-05-12
雲端對金融產業的重要性其實可以從幾個構面來看,首先是可以加速業務的創新發展,其次可以補強原先不足的IT資源,而且在處理效率方面也會大幅提升,最後在災害應變方面也會有所助益。
2022-05-10
2021年相關投資金額達171億美元,2012~2021年的累計投資金額已超過2,500億美元。2021年全球仍籠罩在新冠疫情下,但民間企業在太空領域的投資活動依然熱絡,顯示近來太空開發的商機已引爆一股投資熱潮。
去年(2021年)底完成與勤達睿(Kyndryl)分拆後,IBM在今年發布了新的品牌宣言「攜手共創(Let's create)」。除了重心放在混合雲、人工智慧等相關業務之外,也將發揮諮詢顧問專長,與國內外合作夥伴共創共榮,協助台灣各行業客戶加速實現數位轉型。
雲端並非一體適用,近期不少企業開始體認到雲端架構有許多層面並不符合需求,雲端採用的過程也不如預期般順利。這促使更多企業開始轉向部署本地端基礎建設,而這個現象可稱為「雲端回歸(Cloud Repatriation)」。
2022-05-05
隨著雲端服務採用數量增長,員工工作地點不再限制於辦公室環境,企業網路安全策略正在過渡到零信任原則,改以用戶與裝置為核心實作控管,因此基於雲端平台設計的SASE(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框架,成為資安廠商共同的發展方向。Fortinet自2020年收購OPAQ Networks取得SASE雲端平台技術持續發展,如今的FortiSASE已提供零信任網路存取(ZTNA)、防火牆即服務(FWaaS)、網頁安全閘道(SWG)、雲端存取資安代理(CASB)等服務,建構零信任邊緣架構,貼近現代化應用場景。
2022-05-04
面對COVID-19疫情反覆延燒影響企業正常營運,混合辦公如今已是常態,日常應用改採用雲端運算模式以保持生產力,成為企業提升韌性、鞏固市場競爭力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新型態工作模式衍生的資安風險,也急需方法可控管,SASE(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方案正可協助企業增進資安防護能力。
2022-05-03
企業隨著數位轉型腳步加快,辦公模式改以遠端工作為優先,地端應用系統逐步遷移到雲端平台,以便讓員工隨處皆可存取。思科對此提供可解決網路遞送延遲與確保安全性的SASE架構,涵蓋連接、控制性、融合三大主軸,較特別的是藉由千里眼(ThousandEyes)平台掌握全球網際網路接入點(Point-of-Presence,PoP)細節資訊,達到可觀測性,以保障用戶擁有高效、穩定、安全的網路傳輸體驗。
在供應鏈的挑戰、當前國際衝突頻傳,以及未來淨零碳排的壓力下,預測能力變成企業最重要的指南針,許多製造業無不挹注資源在預測能力上,供應鏈科技、智慧戰情室、商業智慧系統紛紛成為企業標配,也引爆了智慧營運的產業浪潮。
2022-04-25
跨越金融企業資料孤島 實現AI與合規雙重治理
虛機熱備援快速線上移轉 打造高可用性Hyper-V
量子韌性與AI資安轉型
電郵攻擊大量走合法平台 新漏洞才出就被武器化
TXOne 強化 Edge 解決方案 全新資產漏洞管理功能
Eaton「從電網到晶片」強化在地研發製造 助攻 AI 與半導體能源轉型
以身分為核心治理 AI助攻驅動IAM進化
驗證技術持續擴展平台化 IAM轉型落實資安治理
QBoat-300:專為智慧工廠設計的高韌性 OT 資料儲存與安全備份系統
企業AI就緒的三個基本功
建置高可用性iSCSI儲存設備(中)
Citadel協同合作系統 企業級基本功能一應俱全
針對UNIX及其相容系統所設計 開放源碼界防毒天王—ClamAV
NEITHNET 全套式防禦 缺資安人力也能完美駕馭
檔案嵌入浮水印防變造 萃取比對原件辨真偽
強化實體與環境安全
K8s深度整合vSphere VMware Tanzu全新出擊
裸機安裝EMC ScaleIO 簡單享用軟體定義儲存
記錄惡意網路封包資訊 實作Snort+BASE網頁型入侵偵測系統
LINE CONVERGE 2019 宣示持續耕耘台灣市場擴大社會參與
第236期
2025年9月
GAI在智慧製造的應用機會與趨勢 — 工業技術研究院業務發展處副處長吳志平
電網互動式UPS助力智慧製造之轉型方案 — Eaton
SASE 原生企業瀏覽器,全方位保護跨裝置資訊安全 — Palo Alto Networks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