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

工研院協助台灣廠商邁入雲端

2010-05-05
在廣泛的IT架構中,所包含的各層面分別擁有各自的技術,包括軟體、硬體甚至機房內冷卻和配電的需求,此外,如綠色節能等重要趨勢,也為IT注入許多不同領域的技術。雲端運算開始興起後,這些技術都將更深入互相影響,而這些就是工研院雲端中心成立後所欲發展的方向。
▲工研院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科技中心系統硬體與管理組組長孫魁科,在美服務25年,加入工研院後協助台灣ICT產業發展雲端相關系統,期許能提昇台灣產業競爭力。
工研院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科技中心系統硬體與管理組組長孫魁科表示,工研院希望從系統的硬體、軟體、再加上IT管理相關的Know-how多面向研究,而不是從單一方向切入,對台灣來說才會是成為帶動業界成長的驅動力。

工研院雲端中心專注的方向,並不在於生產硬體,而是在做硬體的整體規劃。孫魁科表示,台灣的ICT產業,例如做電源供應器的廠商,或是伺服器內的單一元件等,台灣廠商都是世界一流,但是當涉及整個系統時,台灣廠商就不及外商IT大廠。「工研院雲端中心就是在將硬體系統做整體規劃研發,例如一個機房有一萬台伺服器,耗電量數百萬瓦,如何規劃設計以達到世界級的綠能機房,這就是系統硬體優化的一部分。」他說。

協助台灣產業邁入雲端

工研院雲端中心希望成為雲端發展的推手,協助台灣最強的ICT產業成為整體雲端架構研發的先進廠商。目前雲端中心分為三個組,包含硬體系統、軟體系統及雲端應用。

孫魁科表示,雲端的應用太廣,不可能靠一個中心或一個國家就能全盤開發,因此工研院挑選重點性的發展方向,對結合目前台灣產業在雲端化具代表性的方向做應用研究發展,例如先期與政府合作的電子醫療病歷系統開發。

「雲端是個趨勢,還在初期階段的挑戰才是最有趣的。」孫魁科說,就如同1990年初開始的Internet一樣,以五年到十年的時間才會真正看到成熟期,雲端運算目前是正在起步的早期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致上離不開工研院雲端中心所關注的三個面向,例如機房如何做到最適化、綠化,系統軟體如何做到虛擬化,以及當中所執行的程式及服務。

他表示,目前工研院雲端中心跟台灣業界的廠商以及政府單位密切合作,從系統硬體、軟體、應用都有,且不光只是做研究,而是要對產業發展真正有實質的幫助,並且接受從業界而來實際上的意見與批評,讓方向更加明確。

孫魁科表示,目前台灣幾家大規模的廠商,現階段還沒有辦法在整體雲端架構上多做研發,因為現實面被產品綁住研發資源,尤其是大型系統軟硬體的整合,這部份是沒有一家廠商目前可以投入的,大多僅能以單一面向發展,但是工研院並沒有被產品束縛,因此發展空間較大,可以互補台灣業界沒辦法做到的部份。

以機房端來看雲端

孫魁科專長於系統硬體管理面向,主要負責於機房硬體相關系統開發。他表示,以機房管理面來看,現在世界上的大型機房,都是從五年前或十年前建的,現在會有耗能的考量,一般美國大型機房耗電量都在幾千萬瓦到幾億的瓦數,例如微軟設立於芝加哥的機房大概20到30萬台伺服器,機房耗電量就超過3億瓦耗電量,幾乎等於一個小城市的耗電量,因此對這些大型企業來說,散熱所需的耗電量就帶來高額成本,因此,現在的發展趨勢是要求在機房內的硬體耐熱溫度要從30℃提高到35℃以上,就不用消耗太大量的能量用於降溫。「一般大機型機房40%能源使用在散熱,因此,這在雲端架構上也是個很大的發展議題。」他說。

此外他也提到,雲端化就是虛擬化,例如大部分公司下班時間後,機房伺服器都沒有人在使用,假設一個大型機房能夠提供服務給位於不同國家的公司,例如美國和台灣之間的時差,白天給台灣的員工存取,晚上給美國的員工使用,就能將資源提供好好利用,假設台商能夠將資料中心設置於台灣,然後提供服務給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就不用在每個國家的每一個據點都蓋一個機房。

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整體雲端架構下,在美國走在比較前端發展的廠商,從各個面向來看,在網路建設方面有Cisco、Juniper等,以系統軟體虛擬化有VMware、Microsoft等,硬體系統有IBM、HP、Dell等,把這些系統集合起來就以類似Amazon等公司提供的服務。孫魁科指出,台灣ICT產業以後有機會能夠將上下游整合後,來幫台灣和中國的產業界發展雲端技術。

1985年台大電機畢業後,孫魁科就前往美國華盛頓州大攻讀碩士,前十年在Motorola、CDC超級電腦公司等單位任職,後來在美國創業了三家公司,做過系統開發、系統元件開發等,且創立了DSL.net電信網路服務公司,在當時DSL正起飛時,提供終端寬頻的服務;持續在美國業界服務,一待就是25個年頭,去年則受邀回國加入工研院雲端運算中心,「走了這麼久也該回家貢獻所長了。」他說道。

他表示,不管是在世界各地任何地方的機房內部設備,有80%都是台灣廠商OEM、ODM,大部份元件都是台灣公司設計製造,但是卻沒有廠商能夠做出整體機房輸出,差別就在於必須要有系統軟體、硬體及管理的技術整合,當要開始研發整體系統時,就不可能只看單一軟體或硬體,而是要將整個平台整合。「在整個IT生產設計管理上,供應商必須了解搭配什麼樣的硬體、CPU、Memory及什麼樣的軟體才是最適合,這個IT的Know-how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工研院希望長期和業界合作,並且培養台灣內部人才,能夠達成這個遠景。」孫魁科說。

他也表示,台灣業界對上層的IT架構,例如大型系統跟軟體發展產業的研究人員相當缺乏,因此在雲端運算的研發中,尋找立即可用且較為資深的研究人員相當困難,因此,工研院為了培育台灣本土的人才,也聘請了台灣的大學或研究所剛畢業的學生,花時間培育專業技術。 「由於多數新進的技術人員對雲端並不熟悉,所以要花時間摸索和訓練,並且透過與業界不斷地溝通,一起成長。」孫魁科說。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