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20年全球物聯網裝置,去除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後,仍將達到260億台,可創造逾3,000億美元的營收,替全球經濟帶來1.9兆美元的附加價值。
以科技產業掛帥的台灣當然不可缺席,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提出物聯網是2014年最重要的產業發展政策之一,政府將投入接近52億推展物聯網的發展,但也指出由於台灣市場規模及創新創業能力不足,使得台灣發展物聯網的挑戰在於「應用」與「商業模式」上。如何讓人民過得更安全舒適,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為各國發展物聯網時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如何運用創新技術解決公共議題,則是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
物聯網應用無疑是解決這些公共議題的利器之一,包括食安、治安、環安等等,都是台灣目前首需解決的重大議題。倘若在物件互聯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人、流程及數據相連,以「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方式推動智慧城市,並利用新的萬物互聯資料分析策略,萃取關聯出真正具有價值的洞察及決策資訊,將讓都市創造出更巨大的智慧價值。
|
▲食安問題在台灣持續延燒,重新建立消費者的信心成為政府與業界的當務之急,科技則成了重要的輔助工具之一。根據國外經驗,許多國家已運用巨量資料在食物供應鏈上,而台灣亦可以此作為借鏡。(資料來源:Cisco Systems, Inc) |
根據國外經驗,許多國家已運用巨量資料在食物供應鏈上,而台灣亦可作為借鏡。在食物供應鏈加上巨量資料分析和雲端運算,將大幅優化食品產銷流程,而食物包裝本身的感測器則會提醒商家和消費者了解食物的有效期限、溯源管理,減少發生食安危機的機率,顯著降低食物浪費與提升飲食安全。此舉不僅能提升食品管理人員的決策精準度,更能從人工包裝變成由自動感測器的追蹤紀錄與包裝製程,讓健康及食安呈現巨大改善價值。
借鏡並使用萬物互聯科技也能改善並且提升城市安全。如身為智慧城市領導者之一的芝加哥,為當地警車導入「萬物互聯」技術,在車身裝置行動數據終端及配備視訊網真系統,與高速的無線網路連接,讓警員能即時存取警局中心的應用系統,快速有效取得所需的資訊,包括犯罪繪圖、犯罪紀錄、犯案現場主要基礎設施資訊,即時報告可疑活動等,促進警務人員及警務中心即時安全管理調度的靈活性,並提高服務效率。
針對環境污染應用,美國芝加哥大學運用萬物互聯科技,在街道上設置感測器及連接智能網路,為芝加哥的環境保護改善提供重要的資產及指標,定時收集周邊環境的數據,並傳送至芝加哥大學進行分析。
從以上的案例不難發現,智慧城市的公共發展是需要政府與產業共同努力才能成就的,而萬物互聯則在智慧城市裡扮演著重要工具。思考如何化危機為契機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做法,如此我們才能創造真正的智慧城市。
(本文作者現任思科台灣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