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管理人員若能夠巧妙結合系統效能監控軟體sysstat以及網頁管理程式sargraph,就可以隨時隨地透過網頁來監控系統主機內各項裝置的運作狀況,讓管理工作更有彈性和效率。
相反地,如果%user的數值老是居高不下,那就表示CPU的效能可能無法負荷系統所需要的。
以上所述是針對單一CPU,而如今市面上的CPU大多標榜為多核心(如4核或8核),如果想要知道各個CPU的效能表現,即可使用-P參數來顯示各個CPU的情況。
例如執行指令「sar -P ALL 1 1」,就可以偵測CPU的使用情況,每1秒偵測一次,僅偵測一次,如圖2
所示。
|
▲圖2 執行「sar -P ALL 1 1」指令來偵測CPU的使用情況,每1秒偵測一次,僅偵測一次。 |
偵測系統上記憶體的使用率
若想偵測系統上記憶體的使用率,可執行指令「sar -r 3 3」,就能夠偵測記憶體的使用情況,每3秒偵測一次,總共偵測三次,如圖3所示。
|
▲圖3 執行「sar -r 3 3」指令來偵測記憶體的使用情況,每3秒偵測一次,總共偵測三次。 |
如圖3所示,執行該指令後所顯示的相關欄位,代表意義如下所述:
Kbmemfree:目前系統內仍可使用的記憶體空間
(單位為KB)。
Kbmemused:目前已使用掉的記憶體空間(單位為
KB)。
%memused:目前已使用掉的記憶體占所有記憶體
的百分比。
Kbbuffers:核心(Kernel)緩衝區(Buffer)所使用
的記憶體空間(單位為KB)。
Kbcached:核心的暫存區(Cache)所使用的記憶
體空間(單位為KB)。
Kbcommit:完成目前工作所需的記憶體容量(單位
為KB)。
%commit:完成目前工作所需的記憶體將占用整體
記憶體資源(記憶體容量+SWAP的容量)的百分比。
Kbactive:目前正在使用中的記憶體,與kbmemused
不同的地方在於此資訊不包含已回收的記憶體資源。
Kbdirty:等待要寫入磁碟機的記憶體容量(單位為KB)。
一般來說,大概都只會關注記憶體的使用情形(kbmemused)以及還可使用的記憶體情形(kbmemused),以查看是否有異常的地方。
偵測系統上網路的使用率
想要偵測系統上網路的使用率,可使用以下的指令格式,其中KEYWORD的說明如表3所示:
表3 KEYWORD參數的使用說明
倘若執行指令「sar -n DEV 3 3」,就會偵測系統上所有網路介面的使用情況,每3秒偵測一次,總共偵測三次,如圖4所示。
|
▲圖4 執行「sar -n DEV 3 3」指令來偵測系統內所有網路介面的使用情況,每3秒偵測一次,總共偵測三次。 |
執行指令後,顯示結果中相關欄位的代表意義,分別說明如下:
IFACE:網路介面卡代號
rxpck/s:每秒所接收到(received)的封包個數
txpck/s:每秒所傳出(transmitted)的封包個數
rxkB/s:每秒所接收到的封包流量(單位為KB)
txkB/s:每秒所傳出的封包流量(單位為KB)
rxcmp/s:每秒所接收到的特殊壓縮封包個數,例
如CLIP通訊協定、Compressed Serial Line Interface Protocol。
txcmp/s:每秒所傳出的特殊壓縮封包個數,例如
CLIP通訊協定、Compressed Serial Line Interface Protocol。
rxmcst/s:每秒所接收到的多點傳送(Multicast)封
包個數
%ifutil:計算網路介面的繁忙程度,百分比越高,表
示目前流量越高。
一般而言,大都會關注在接收封包流量(rxkB/s)與傳送封包流量(txkB/s),來推估目前的網路狀態,例如當發現rxkB/s的流量突然暴增,就需要提高警覺,或許這正是遭受到網路攻擊的徵兆。
偵測系統上磁碟的效能
如果想要偵測系統上磁碟的效能,可執行指令「sar -b 3 3」,就能夠偵測磁碟機的使用情況,每3秒偵測一次,總共偵測三次,如圖5所示。
|
▲圖5 執行「sar -b 3 3」指令來偵測磁碟機的使用情況,每3秒偵測一次,總共偵測三次。 |
執行該指令後,顯示的相關欄位所代表的意義,如下所述:
tps:每秒實體磁碟機傳輸的總量
rtps:每秒實體磁碟機讀取的總量
wtps:每秒實體磁碟機寫入的總量
bread/s:每秒實體磁碟機讀取區塊(Block)的總量
bwrtn/s:每秒實體磁碟機寫入區塊的總量
sar指令可以即時偵測當下系統內資源的效能狀況,但有時候,真正所需的是某段週期期間的效態狀況,此時就需要sadc(System Activity Data Collector)來定時偵測並將相關偵測的資訊儲存在檔案內,以提供其他程式來取用,在本文中即是透過此種方式來顯示系統效能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