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場八八風災肆虐,讓南台灣人民飽受驚慌與流離之苦。縱使天災無情,來自台灣社會各處的援助與關懷,卻讓人間滿溢溫馨。在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的號召下,超過70個NPO組織共同發起的「八八水災服務聯盟」,協助建立資訊與資源的整合及分享互助平台,提升災後復原重建效能。
在八八水災屆滿週年前,紅十字總會與聯盟規劃「勇氣、復原、希望、新生—八八水災週年活動」,在8/4至8/8於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展出這一年來的救災與重建成果,除了向加入救災行列的人士致敬之外,也希望透過展覽、座談和市集的方式,喚起全民重視救災防範觀念,並持續關懷災區的重建。台灣微軟也在週年展中,就資訊與網路對於災區生活的重建與應用,以及企業對於災難救助的社會責任,與各界人士分享並相互勉勵。
為了協助災區早日克服天災影響,邁入穩定生計發展,台灣微軟與聯盟夥伴體認到資訊和網路的運用是重建工程中重要的關鍵之一。因此在業界夥伴們的熱心參與及資源投入,組成跨領域的專家團隊,藉由數位資訊技術的專業參與,陸續啟動「災區災民安置中心之電腦課程及資訊服務站」及「災區農產品E化行銷輔助」等計畫。由於微軟這幾年來推動數位鳳凰計畫,協助女性參與微型創業,累積豐富經驗,馬上成為e化課程的最佳指南,讓整個計畫得以迅速啟動。
台灣微軟資深副總經理王秀芬指出:「重建階段更需要各界給予耐心的鼓勵與陪伴,資訊技能的學習以及高效率的行銷模式,可以讓災民在有限的資源下重新出發,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幫助他們燃起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小林村應用E化行銷的成果相當成功,災前熟成的最後一批梅子,在聯盟協助下包裝成精美禮盒,並由中華民國資訊社會推廣協會,以及介惠社會福利基金會資訊小幫手的駐點協助下,指導村民學習網站的設計建置,並在台大馮燕教授的帶領下為商品進行設計包裝,同時為了擴大宣傳效果,也與台灣數位文化協會並肩合作,透過社群網路的擴散與部落格貼文宣傳聚集買氣。利用實體與虛擬通路雙管齊下的行銷方式,1萬個禮盒在短短3個月內便銷售一空,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網路行銷的銷售量是實體行銷的6倍之多,足見數位技能學習為生計重建所帶來的重大貢獻。
小林梅的成果不僅為小林村村民注入一劑強心針,也清楚看到數位能力的建構對災區復原的影響。其實,受到八八水災嚴重影響的還有台東地區,特別是因風災導致聯外交通中斷的太麻里,曾經遊客如織、帶來不少觀光收益的金針花季,在風災過後觀光產值只剩下過去的三分之一,這對當地居民生活無疑是雪上加霜。
太麻里鄉金針山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想要改善不利發展的狀態,卻又苦於資源有限宣傳不易,經過協會與聯盟討論評估後,大家一致認為當地居民對推展旅遊觀光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在地的各項農產品都具有豐富的文化特色,只可惜多數民眾對太麻里還停留在風災時的印象而裹足不前。於是聯盟決定將八八水災數位生計方案正式導入太麻里,將包裝設計精美的特色產品放入露天拍賣網,再以部落格社群分享的方式宣傳進一步引發購買動機,讓「挑選者」轉換成「消費者」,順利完成行銷的最後一哩路。
不同於小林村的模式,太麻里要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在基礎重建復原後發展全方位的在地觀光休閒產業,這對方案中各領域的專業人士而言又是一項新的挑戰。台灣微軟資深副總經理王秀芬指出:「觀光產業必須從食、衣、住、行、育、樂進行一系列的完整規劃,還要讓消費者可以利用電腦網路,有效率的面對多樣資訊,或是透過電子郵件直接與遊客溝通、協助遊客判斷並安排最適宜的行程,進而建立長遠的顧客關係,或是店家配送商品應注意的快捷性與準確度,這些基本的服務都脫離不了數位工具的應用!」
從八月開始,八八水災數位生計團隊開始著手安排資訊課程的指導,同時為「日昇之鄉」太麻里優美的風土人情,策劃生態導覽、特色民宿以及農特產伴手禮等一系列的套裝行程,並且進行形象包裝、物流服務、以及行銷規劃的安排。另外,將設立具電腦網路查詢功能的旅遊推廣中心,一旦遊客決定行程就有巴士前來接駁抵達目的地。
中華民國資訊社會推廣協會秘書長張杜溢表示,「在數位工具應用以及新型態的合作模式交互運用下,容易整合單點資源產生經濟群聚效應,自然可以提升相關產業的生產力。」希望在數位能力建構下凝聚鄉民的力量,讓太麻里的觀光休閒產值攀升到400萬,擺脫生計蕭條受創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