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發佈對2019年台灣市場的十大ICT預測。隨著數位轉型(DX)的步伐加快並呈指數級成長,企業正從上到下重塑企業的發展。IDC預測2019年是「重塑創新的競賽 (Race to Reinvent for Multiplied Innovation)」重要關鍵年。未來企業若無法加速進行數位創新,那麼到2022年將失去三分之二的市場機會。
在新的數位經濟中,技術應用將是關鍵,未來的競爭將取決於企業是否能利用數位創新平台,參與創新溝通,採用新一代雲,敏捷部署,利用作為新用戶界面的AI以及大規模安全和信任機制重新構建IT,同時實現現代化和合理化,以拋棄過時系統的負荷。
IDC台灣區總經理江芳韻表示,從2019開始,數位轉型的新一波競爭強調適者生存,隨著產業以及全球經濟迅速調整和越來越著重數位創新,企業必須更積極的重新塑造他們所需要的IT組織和IT技能,以實現快節奏的多元化創新世界,否則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遭到淘汰。」
預計2019年台灣市場將受到下列十大趨勢影響:
(1)AI as the new UI-顛覆產業的新機制:新一代對話式平台
人工智慧技術的推陳出新,正大幅改變產業運行的方式,其中又以整合自然語言處理(NLP)與聊天機器人(Chatbot)的對話式平台(Conversational Platform)對產業的影響較大。
在這一波變革中,IDC觀察到,為了更快速的回應市場,對話式平台將進一步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整合,主要應用範疇將出現在五個領域:個人化建議/推薦、自動文件檢索、工作自動化、勞動力的增強與提升,以及娛樂應用服務。若是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則是以金融、專業服務、零售餐飲與媒體娛樂等產業的應用最為領先。
(2)群體智慧(Federated AI)生態圈=個人智慧+集體反饋+機器學習
AI智慧邊緣運算的普及,將引領群體智慧搭配機器學習時代的來臨:由於企業及消費市場對於隱私、低延遲、安全性等要求越來越高,運算走入邊緣已是明顯趨勢。而隨著硬體設備端的升級與演進,晶片運算、效能利用、電源管理等發展越臻完備,個人隱私與安全性的防護越來越高,在伴隨著AI走入邊緣的趨勢下,終端設備的反應也變得越來越強大與自動自發。IDC預測在2022年,全球25%的終端設備將具備AI邊緣運算的功能。而透過蒐集、分析與學習這些AI終端設備上的動作與使用習慣,搭配雲端上的機器學習,將更進一步幫助與加速新型態晶片,如『類腦晶片』的開發。
由於邊緣運算著重個人化與離線獨立運作,相關的使用反饋仍必須透過網路回傳至雲端,再利用機器學習做更進一步的計算或流程改善,未來伴隨著5G網路的佈建及服務日趨完備,加上AI邊緣運算的普及,IDC預測未來各個獨立的AI終端設備將相互連結,透過各類反饋資訊與機器學習,『群體智慧』(Federated AI)將逐漸成形。預期企業的下一步將是建立可融合大量智慧終端、AI邊緣運算、機器學習的應用平台,此類平台也將為未來群體智慧生態圈建立發展基礎。
(3)微服務架構與敏捷創新驅動Service Mesh需求崛起
雲端原生軟體(Cloud-Native App)的快速成長,以及容器(Container)技術的普及,催生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的興起,IDC預測,截至2022年,全球將有35%的軟體服務是雲端原生軟體,其次,高達90%的全新軟體服務是採取微服務架構,微服務架構的普及,意味著每一個服務都將由數十個、或者是上百個微服務相互串聯。
因此,若能是以傳統人工方式設定各個執行個體(Instance)的最佳路徑,效率與效能有限,因此,需要像服務網格(Service Mesh)這樣的服務出現,以自動化機制處理每一個執行個體的最佳路徑,藉此提升企業在軟體開發、測試、佈署與更新的敏捷度,大幅提升企業的員工生產力與市場反應力。
(4)雲端原生資訊技術(Cloud Native IT)全方位轉化
公有雲服務的高成長促使公有雲資訊技術的高動能演化,且同時向多層面擴展深入。首先為持續內化精進系統技術,雲端機房加入更多異質專屬處理晶片,虛擬化追求輕量化、無形化,虛擬架構轉向開放規格標準。其次為更多運算負荷、數位工作環境採行雲端優先、雲端唯一的運作方式。三是技術運用不再限定於服務商機房,也可佈建至企業端自有機房或物聯網前沿系統上。IDC預估2023年台灣將有33%極大型企業評估開放型虛擬架構、28%大型企業採行雲端協同開發環境,及40%於企業自有機房或前沿系統上佈建原生雲端技術。
(5)Digital Twin創造企業核心價值
隨著數位科技技術越來越成熟,企業導入數位科技的比重越來越高。IDC調查發現全球前2000大企業中有70%的比例已投資物聯網解決方案,人工智慧(AI)投資占比亦逐年增加,此對於未來企業走入Digital Twin概念建立良好基礎。Digital Twin強調透過感測器的資訊蒐集,導入過往數據分析與在虛擬世界中模擬,達到虛實技術間的融合,此對於企業在管理,溝通,協作, 以及預測上都有所助益。
IDC預測2019年台灣市場中,製造業將逐步導入Digital Twin,目前台灣企業落在第一階段(Digital Visualization)和第二階段(Digital Development),僅達公司內部管理或是部門數位化為主,預計未來將逐步應用Digital Twin朝向完善企業本身的生態系統並增進生態系統之間的協作(Digital Twin Orchestration)能力。
(6)新世代資安防禦思維,「威脅生命週期管理(Threat Life-Cycle Management)」實現主動防護
近年網路攻擊事件層出不窮、自動化攻擊手法推陳出新、GDPR實行等…皆為企業帶來嚴竣的資訊安全與資料保護挑戰。根據IDC調查,法遵(Compliance)、資安治理(Security Governance)與攻擊測試(Attack Testing)是2018年企業認為最重要的資安工作項目,此亦將帶動企業對於資安管理服務(Managed Security Service)需求的轉變。
以往企業採用資安管理服務主要進行設備監測、升級與資安事件監控。隨著攻擊與病毒的快速更新,服務供應商開始利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新技術,提供自動偵測、回應與數位取證。企業在防禦心態上也化被動為主動,從資安事件發生的處理進一步延伸至資安事件發生前、後,包括進階資安測試、威脅情報、事件回應演練、網路安全訓練等「威脅生命週期管理(Threat Life-Cycle Management)」服務。
目前每兩個資安管理服務中,就有一個採用「威脅生命週期管理」服務,IDC預期2024年資安管理服務市場中,全球將有90%的客戶採用「威脅生命週期管理」服務;在台灣,威脅生命週期管理需求提升將帶動企業於資安管理服務預算擴張;同時,預期資安服務供應商亦將透過人力擴編以滿足日漸增長的市場,IDC預期資安管理服務仍將是台灣資安市場成長的重要驅動力,2018年至2022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