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頒佈了資料保護和資料主權法規,使資料主權成為50%的歐洲企業高階主管在選擇雲端廠商時考慮的主要問題。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由於必須遵守的歐盟法規數量眾多,大多數企業(84%)將其資料處理的複雜性和資料管理的影響定為中等到較大。
另一個資料處理領域中必定要討論的是生成式AI。大多數企業員工都在以某種方式使用像GPT-4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即使只是出於好奇或為了摸索它的可能性的隨意使用。正如《泰晤士報》所報導的,該技術的盛行迫使一些企業禁止內部使用ChatGPT。與此相反的是,埃森哲(Accenture)等企業則呼籲員工「負責任地」使用這項技術。
採用生成式AI的企業,其目標都是為了提高生產力。據估計,各行業40%的工作時間會受到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影響;語言任務占到員工總工作時間的62%,而其中65%的時間可通過增強措施和自動化轉化為更具生產力的活動。
而隨著主權雲與生成式AI世界的碰撞,這兩者到底是相互競爭的對手,還是相互輔助的好友,又或是亦敵亦友(假裝是朋友,但在某種程度上又是敵人)。由於生成式AI需要龐大的算力和飛速處理大型資料集的能力,因此公有雲成為了許多生成式AI應用的理想平台。公有雲提供的存取路徑、速度和規模只是一方面,安全、隱私和主權方面的要求同樣至關重要並且必須納入討論,這表示最適合生成式AI的雲不是公有雲,而是私有雲。
英國前首相Tony Blair發現了人們對雲端與AI的擔憂之間存在聯繫。據《每日電訊報》報導,Blair建議英國建立一個「主權」人工智慧(AI)機器人解決公共服務中出現的問題,比如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中出現的問題。
這可能是一個複雜的決定。主權雲與生成式AI之間的關係取決於幾個重要因素,而要找到資料主權、隱私、合規和生成式AI所帶來的收益之間的平衡點,不但需要深思熟慮,而且還可能需要在開箱即用的公有雲生成式AI功能,和主權資料使用限制之間作出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