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數龐大的數據必須透過蒐集、儲存、管理、遷移以及分析,讓企業可從中獲取價值。隨著數據海嘯的到來,企業在審視與推動資料中心現代化之時,應多多運用超融合基礎架構預做準備。
暴增的數據量讓超融合基礎架構(HCI)成為資料中心現代化的首選IT基礎架構!以往,大多數企業會在建置新工作負載時考慮HCI;如今,已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在規劃階段就選擇HCI。光是去年,企業採納HCI的熱度前所未見,從邊際、核心、一直到各種雲環境都可看到HCI的蹤影,至今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
為數龐大的數據必須透過蒐集、儲存、管理、遷移以及分析,讓企業可從中獲取價值。隨著數據海嘯的到來,企業在審視與推動資料中心現代化之時,應多多運用HCI 預做準備。根據調查,每年產生與複製的數據規模在今年將達到44ZB,當數據每年呈指數級成長,若沒有HCI,企業將難以存取或因成本過高而無法儲存。以HCI作為多雲策略的基礎,讓企業得以自訂步調進行擴充、降低營運成本並獲得彈性。
多年以來,龐大的數據讓多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IDC調查指出,超過80%的受訪企業開始將數據從公有雲搬回本地端。我們也從企業的回饋了解,成本和效能是主要驅動因素,預期這波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許多企業著手配置本地端雲端環境,藉以支援與優化可運行多雲環境的IT基礎架構;此外,他們也在尋找具備最佳效能、彈性、以及管理匯整/簡化的解決方案,而這些優勢都只有HCI才能提供。為了確保數據和工作負載在最能滿足業務變化需求的環境中儲存和管理,預期今年將可看到更多企業採用HCI 作為多雲模式的運作中樞。
HCI讓企業可從小規模上手,再依需進行擴充,這種模式極為實用,因為用戶可將運算資源放在邊際進行分析。隨著5G裝置上市、IoT與AI應用愈來愈多元,數據在速度和可存取性方面勢必會有改變。相較於將所有數據回傳造成費用與時間成本增加,企業可把數據置於邊際,藉由這種「中樞分枝模式」,分析判斷後摒棄無用數據,只須把數據洞察傳回可做出因應的核心資料中心即可。
企業的下一步,就是要審視其應用與工作負載的開發方式。其關鍵因素在於Kubernetes(K8s)已成為容器管理以及協調的必備基礎架構,可決定將其轉為雲原生工作負載提高靈活性,或是採用DevOps模式。HCI則成為容器與雲原生模式最佳部署平台,不僅可支援現有工作負載,還能在邊際、核心或是雲端提供Kubernetes系統。
許多新企業從創立之初就採用這種模式,也有愈來愈多的主流客戶也開始採用,重新規劃與重構各種工作負載,藉以發揮HCI的擴充性與可靠度。隨著數據海嘯來襲,很高興看到HCI推動商業持續轉型。但企業生存關鍵還是在於—你提前部署了嗎?
<本文作者:廖仁祥現為戴爾科技集團台灣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