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性比例偏高的資訊科技產業,女性主管本就不多,能夠拾級而上以至獨當一面者更是鳳毛麟角,香港商第一線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嘉儀正是少見的例子之一。
身處在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服務供應商已屆14年,陳嘉儀總是片刻不忘以「服務業」自居,傾聽客戶的聲音、了解客戶的需求,並隨之適時調整服務內容,這個核心理念也伴隨她持續迄今已擔任七年的總經理職務。
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外國文學系陳嘉儀,既非電信網路相關科系、也非技術背景出身,最初進入第一線集團時,擔任的是行銷策畫工作,之後再轉任產品經理,於2007年獲創辦人拔擢擔任總經理職務。一路走來學習不輟的陳嘉儀認為,不具技術背景或許反而是自己最大的優勢。「如果技術能力夠強,最終都會晉升到管理職,但是要升到CTO位階,卻不只需要技術能力而已,溝通與表達能力才是關鍵。」然而她在業界卻觀察到,許多擁有專業技能的人,反而往往較容易畫地自限,只願意承接拿手的工作,失去嘗試發現自我潛能的機會。
但陳嘉儀不論擔任的職務內容、位階高低,溝通時始終不會因為對方是資訊領域的專家,就怯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樂於嘗試不同工作與職位,敢衝、敢碰撞、不怕失敗的性格,終究會遇到伯樂賞識,成就自己的舞台。
從懷抱理想的記者夢 到踏上ICT產業之路
其實最初陳嘉儀並未想過擔任管理職,從小的夢想反而是成為一名記者,為社會的公平正義發聲。「為了實踐夢想,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電視媒體擔任政治線記者,但是後來發現跟預期中的落差不小,原本以為記者可以主持正義、為民喉舌,入行後隨即就體會到原來真實世界跟想像大不相同,只是一個陳述事實的角色而已,卻不論事件的對或錯。」
|
▲ 陳嘉儀以自身經驗提醒,職場生涯發展到得以邁向更高階主管職時,並非只有技術能力就足夠,反而溝通協調與表達能力才是關鍵,也才能藉以在公司與團隊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
於是沒多久後她就轉職到當時正熱門的網路公司蕃薯藤旗下The News部門,讓外國人可以看到以在地觀點報導在地的新聞,而非透過BBC、CNN等國外媒體報導。「回想當時的滿腔熱忱至今仍記憶猶新,」她笑著說,The News部門的管理層皆為學者出身,工作環境更像是研究室,氛圍跟一般商業色彩鮮明的企業環境大不同。
但陳嘉儀不諱言,企業營運的根本就是要生存,用學者思維最終結果是解散收場。「到我現在這個位置再回頭看,會覺得當一個企業家或老闆,有時不能單純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還要為股東負責。」當時她看好網路未來前景,甚至向家人借貸了數十萬元投入,沒想到最終落空。這也讓她體會到,身為經理人,如何在股東利益與理想抱負之間取得平衡,其實是更關鍵的課題。
回顧起來,她在職場上最難熬、最沒自信與方向的時期,正是被多數人稱羨接任總經理位置的頭兩年。陳嘉儀坦言,儘管在工作上面對挑戰時的態度一向是不畏懼、失敗了重來就好,但總經理的職務不同,生平第一次感到惶恐,當上了總經理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總經理,遇到問題不知道該問誰,因此逐漸變得沒有信心,也開始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
直到決心再進修,開始利用假日時間上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經過在課堂上持續不斷地討論,與同學分享對於營運管理各方面的看法,彼此學習後,才逐漸恢復自信,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更認識自己之後,心裡就會感到安定。發現自己的弱項,就懂得多放手一點給屬下,跟他們充分討論溝通彼此的想法;明白自己的強項,則知道何時該堅持自己的想法,給同事明確的方向。一旦恢復了自信心,就不會再受流言蜚語所影響。」
如實扮演工作角色 進而發揮最大價值
第一線從1999年成立至今,主要業務即是提供兩岸三地的IT服務,見證了這段關鍵性的時空流轉,陳嘉儀的感受特別深刻。肩負著台灣市場營運的陳嘉儀說,如今工作上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為公司本身與公司的企業客戶,找到屬於「台灣」的定位。
十四年前,中國只是「世界工廠」而非「世界市場」,營收皆仰賴台灣,因此建立了第一線集團雄厚的基底。最初在中國的公司凡事都必須按照台灣提出的需求執行,逐漸地,台商發展到達一定的程度,中國當地公司也學習累積了技術,同時香港也持續地在轉型,逐漸地,原本將分公司設在台灣的全球運營商陸續退出,轉而以香港為據點。
「我們在香港成立一個IB(International Business)團隊,就是專門承接運營商生意,透過我們介接以便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就靠這個因素讓營收大幅提升。但是台灣卻無力承接到這類業務。」陳嘉儀感慨地說。現今的中國已不再是工廠而是市場,如此之下,台商面臨的問題是,以往看上中國人工便宜而設立的後勤生產工作,如今已不合時宜,因為對岸的工資早已超越台灣,而且在中國勞動法令規範下,開除員工需支付昂貴的代價,於是開始發現後勤人員轉而建置回台灣的狀況。
「以前是台灣接單、中國施作,現在則相反,尤其近年來感受特別明顯,中國一個小區域所承接的單筆訂單,可能就已超過台灣一季的數字。當然對集團而言,哪個區域的營收不重要,但是身為台灣人,面對這種變化,心裡真不好受。卻也不得不承認,台灣的角色定位正隨著世界改變。」陳嘉儀說。
台灣要找到在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市場定位,目前雖然很難有具體的答案,但仍需持續不斷地思考與嘗試找出市場競爭優勢。當然心態也要隨之調整,若實在已無法成為主要接單者,而成為後勤支援者,也要如實扮演進而發揮價值,才不致在全球市場上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