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Age 2025 人工智慧 IDC 物聯網 IoT 大數據 希捷 AI

「超關鍵」資料涉生命安全 物聯網翻轉數位世界

並非所有的資料對企業和消費者都同等重要,企業領袖必須聚焦在最重要的資料上。能在資料轉型過程中蓬勃發展的企業,將是那些能辨識和善用重要的資料來推動有意義且正向的使用者體驗、解決難題、以及創造全新規模經濟的企業。

行動和即時資料

逐漸地,資料將必須能夠隨時隨地取得。受到這些需求的影響,全球產業正經歷所謂的「數位轉型」。到了2025年,全球資料領域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資料將會是即時資料,其中物聯網產生的即時資料將佔95%以上。

網路連結的提升帶來行動存取和即時回應的興起。全球連網人口在2005年和2015年間增長了五倍,同一時期,行動電話的使用率已超過了個人電腦的上網率,在缺乏或根本沒有實體網路基礎設施的地區更是如此。到了2025年,全球連網人口將達總人口的75%,包括之前沒有連網的族群,例如兒童、老年人以及新興國家的居民。

未來幾年,行動資料和即時資料將呈現強勁成長。雖然行動電話在整體所產出的資料中佔有一定的比重,但即時資料的成長速度將是整體資料的1.5倍。即時資料可以透過行動裝置使用,但卻不僅限於此。例如,廠房的自動化機器雖然是固定式的,卻必須仰賴即時資料來進行流程控制和改善。事實上,未來絕大部分即時資料的使用將由物聯網裝置驅動。

隨著即時資料和上網用戶數的成長,儲存或「停泊」在企業資料和控制中心的資料量也穩定地增加,助長了全球資料領域的發展,而其中會有許多將以雲端做為基礎。事實上,IDC預估,資料領域中透過公有雲資料中心處理、儲存或傳送的資料比例,從2016年到2025年將增長近一倍達到26%。公有雲不只處理、儲存或傳送IT服務,亦將提供娛樂、電網遙測和電信服務。企業資料中心運用各式各樣包括HDD和NAND快閃儲存(包括與快閃相似的新興儲存技術)的儲存媒介,每一種都以具經濟效益的方式支援著廣泛的儲存工作負載。

人工智慧系統改變生活樣貌

資料的洪流使全新的科技得以實現,例如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以及人工智慧,總括來說就是認知系統,將資料分析從一個罕見且可回溯的模式,轉變成能主動協助策略性決策和行動的驅動力。認知系統可以大幅增加各種產業、環境和應用的資料分析頻率、靈活度和即時性。IDC估計,到了2025年,全球資料領域中用來進行分析的資料量將增長50倍至5.2ZB;而因為認知系統的「觸動」所進行分析的資料量將成長100倍達1.4ZB!

IDC預估到了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金融公司將整合來自於第三方的認知資料,透過其所提供的目標產品、服務和防詐騙機制改善客戶體驗。這些認知系統的應用將廣泛觸及到企業和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例如:

‧ 已經可以在某些城市看到的自動駕駛汽車,仰賴的就是即時遙測和機器學習來「學習」如何駕駛。這些潛在認知系統的進步,可以縮短「教導」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開車所需的時間。 ‧ AIG和日本Fukoku Mutual等保險公司利用「人工智慧專員」和「虛擬工程師」來支援理賠專員,並提高生產力。

‧ IBM的Watson認知平台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等工具,協助腫瘤學家和美國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研發標靶和個人化的癌症療法。

‧ 迪士尼郵輪為平淡無奇的人臉辨識增添「迷幻藝術」的功能。當旅客經過時,這些照片會播放動畫影像。該系統就是利用人臉辨識讓旅客每次經過時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像。

‧ 大多數的信用卡公司,例如萬事達卡,便時常使用人工智慧協助詐騙偵測。只要短短的40~60毫秒便能偵查出一件詐騙交易。 資料標籤對於認知系統來說相當重要,特別是自動標註。標籤就是在資訊上加入標籤,使之便於分類、分析、理解並創造價值。然而,資料標籤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需要建立產業標準、挹注更多投資、更豐富的產業知識,以及更多資料科學家的投入。儘管並非所有被標註過的資料都會是具有價值的,但實際被標註的和可以從資料標籤中獲益的資料量之間仍存在巨大的落差。

然而,認知和人工智慧技術將有可能自動執行資料標籤。雖然這種方法仍處於形成階段,已經有許多資料整合工具和系統正在內建認知和人工智慧功能,以運用各種機器學習技術(包括受監督、無監督和強化學習)讓資料標籤流程能夠自動化。

安全是關鍵的基礎

由於資料的來源、使用和價值持續改變,資料量的產生也從消費端轉移至企業端。2015年,企業產生的資料佔不到全球總資料量的30%,但是到了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加至近60%(註:1980年前幾乎所有資料都由企業產生和管理)。無論資料從何處產生,企業都必須面對管理全球總資料量97%以上的挑戰。以用戶在社群媒體產生內容為例,雖然每個人分別上傳自己的影片、照片並撰寫貼文,但終究社群媒體平台必須在其基礎設施中儲存和管理這些資料。企業有權限存取和管理這些不斷增加的個人資料,因此對隱私權和安全風險也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

此外,隨著嵌入式感測器數量的增加,未多留意的交易資料在不知不覺中被擷取,個資外洩情形增加,使得資料的安全防護需求更加地迫切。雖然有些資料類型並沒有強硬的安全需求,像是手機的照片、數位影片串流、公共網站的內容以及開源資料,但是大部分的資料都有這個需求,例如企業財務資料、個人識別資訊(PII)和醫療紀錄。到了2025年,有將近90%的資料需要安全防護。

現今需要受到安全防護的資料量,和確實已受到安全防護的資料量,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而且差距將持續擴大,這就是以資料驅動的世界所要面對的現實。到了2025年,全球資料領域中約有近九成的資料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安全防護,但將只有不到一半的資料會真的受到保護。

結語

資料將很有機會帶給人類社會正向的改變。資料不只讓企業營運更有效率,也改變個人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由希捷贊助的IDC《Data Age 2025》所預測的163ZB全球資料領域,僅是一個開端。十年的科技發展將非常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技術進展、使用案例、商機和改變日常生活的服務必須仰賴數位命脈—資料。儲存產業和所有參與其中的對象,將不乏需要儲存其珍貴資料的客戶,而此需求甚至將驅動全球企業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相關的面向,成為全球資料領域的一環。

<本文由希捷提供。本文作者:David Reinsel、John Gantz以及John Rydning,目前均任職於IDC 國際數據資訊。IDC 國際數據資訊是全球著名的資訊科技、電信行業和消費科技諮詢、顧問和活動服務專業提供商。IDC幫助IT專業人士、企業主管和投資機構制定以實際研究結果為基礎的技術採購決策以及扎實的企業發展策略。>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