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雙節點vSAN叢集 見證機制確保可用性

本文先介紹最新的VMware vSAN 6.6.1有哪些新特色,然後實際動手打造2 Node vSAN叢集架構,並部署Witness見證機制,讓vSAN叢集具備高可用性機制。若其中一台vSAN節點主機發生故障,VM虛擬主機也可自動在另一台存活的vSAN節點主機上重新啟動。

實戰vSAN 2 Node叢集架構

事實上,在第3代vSAN 6.1版本的運作環境中,便已經支援「2 Node」的vSAN節點主機建構vSAN叢集的運作環境,這種小型的vSAN軟體定義儲存運作架構,非常適合企業和組織中分公司或小型運作環境時使用。

雖然vSAN 6.1支援2台vSAN節點主機的叢集運作架構,但是仍至少需要配置「1台」昂貴的10Gbps網路交換器才行,然而卻僅使用到該台10Gbps網路交換器2~4個連接埠而已,倘若考慮避免發生SPOF單點失敗情況時,則需要配置「2台」10Gbps網路交換器才行,並且每台10Gbps網路交換器仍只會用到1~2個連接埠而已,這對於建置分公司或小型vSAN運作規模的整體IT預算來說無疑加重負擔。

從第5代vSAN 6.5版本開始,正式支援在2 Node vSAN叢集運作架構中,2台vSAN節點主機可以直接透過「交叉式纜線」(Crossover Cables)的方式互相連接,如圖3所示,無須像過往舊版2 Node vSAN運作環境中,必須透過10Gbps網路交換器才能進行vSAN節點主機的資料交換作業。


▲ 圖3 2台vSAN節點主機透過交叉式纜線連接後,網路流量規劃的組態配置示意圖。(圖片來源:VMware vSAN 6.5 Technical Overview – 2 Node Configuration with Crossover Cables)

因此,當企業和組織在建置分公司或小型vSAN運作環境時,無須再被迫採購昂貴的10Gbps網路交換器,所以能有效降低分公司或小型vSAN運作規模的整體IT預算,根據VMware官方分析調查的結果顯示,此舉可以有效降低約20%的投資成本。

在組態設定部分,根據VMware官方的最佳作法建議,當vSAN叢集當中的節點主機透過交叉式纜線互相連接後,在vSAN節點主機網路流量規劃的部分,應該要將「vSAN儲存流量」和「vMotion遷移流量」分開在不同的10Gbps纜線進行傳輸,以避免儲存或遷移流量互相干擾的情況發生。

舉例來說,倘若2台vSAN節點主機正透過vSAN儲存流量網路大量同步資料狀態的情況下,此時又剛好執行vMotion線上遷移機制大量移動VM虛擬主機的話,那麼有可能會增加10Gbps的網路延遲時間和工作負載。

此外,在有關vSAN節點主機網路流量規劃方面,除了將儲存及遷移流量分開之外,也應該要組態設定為互相備援機制,以便故障情況發生時能夠有另一個10Gbps纜線進行網路流量的容錯移轉。

此外,從第5代vSAN 6.5版本開始,新增「見證網路流量」(Witness Traffic)分離的特色功能,解決在2台vSAN節點主機之間必須建立及維護靜態路由的組態設定,有效降低vSAN叢集運作架構的複雜度,同時在安全性方面也能得到改善,因為vSAN儲存網路流量與WAN見證網路流量現在能夠完全分離了。


值得注意的是,負責vSAN叢集運作架構的見證虛擬設備(vSAN Witness Appliance),「不得」運作在2台vSAN節點主機之上以避免誤判的情況發生。同時,一般來說2台vSAN節點主機的小型運作架構,通常是運作在企業和組織的分公司或遠端辦公室內,所以分公司或遠端辦公室若有透過WAN網路與主要資料中心連接時,那麼管理人員可以考慮將見證虛擬設備運作在主要資料中心內,除了節省建置第3台ESXi主機以便運作見證虛擬設備外,也能達到將見證虛擬設備運作在主要資料中心內達到統一管理的目的,如圖4所示。


▲ 圖4 支援將vSAN見證虛擬設備運作在主要資料中心內的運作架構示意圖。(圖片來源:VMware Blogs - The vSAN Witness Appliance in vCloud Air: Part 1 (Overview))

vSAN ESXi 6.5硬體需求

在建構vSAN軟體定義儲存叢集架構時,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在於硬體組態配置。舉例來說,倘若管理人員希望在測試環境中嘗試建構vSAN叢集架構時,那麼ESXi主機的記憶體資源至少需要8GB才行。


▲ 圖5 自行配置vSAN節點主機硬體組態參考架構。(圖片來源:VMware vSphere Blog - VMware Virtual SAN Hardware Design Guide)

此外,在建構正式營運環境的vSAN叢集架構時,倘若採用vSAN Ready Node的話,則無須擔心硬體組態配置,若是自行規劃,就要注意除了安裝ESXi Hypervisor採用傳統的RAID外,其他由vSAN軟體定義儲存所管理的儲存裝置,必須要採用HBA控制器(Passthrough或RAID 0 Mode)機制才行,如圖5所示,這是初次建置vSAN叢集架構時,管理人員最容易忽略的部分。

建立資料中心和叢集

當管理人員安裝好vCenter Server及ESXi主機後,先建立「資料中心」(Datacenter),接著再建立「叢集」(Cluster),但是先不要針對建立的叢集啟用vSAN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vCenter Server的主要管理工具,分別支援vSphere Web Client(Flash-Based)和vSphere HTML Client(HTML5-Based)。

雖然VMware官方已經宣布,後續版本的操作介面將採用全新開發且操作更為便利的vSphere HTML Client,然而,即便目前最新的vSphere 6.5 update1版本中,vSphere HTML Client仍僅支援「部分」功能而非全功能組態設定。

例如,在建立「叢集」(Cluster)的時候,vSphere HTML Client操作介面便無法啟用vSAN特色功能,並且後續在叢集操作介面中也無法進行管理,如圖6所示。


▲ 圖6 建立vSAN用途的資料中心及叢集。)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