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積極開發下一代的Windows Server,已在2014年10月發佈了第一個技術預覽版本,名稱暫定為Windows Server vNext,本文將搶先揭發其內建的新一代Hyper-V虛擬技術。
此外,在設定QoS的機制上也更為簡單,採用的「I/O Scheduler」機制預設就已經在Scale-Out File Server Cluster內啟用,並且可以「跨越每台叢集節點」進行運作,有效解決過去必須在每台叢集節點進行單獨設定的困擾。
最後,再搭配「Policy Manager」管理機制,將所設定的「Storage QoS」原則套用到所屬的VM虛擬主機、服務、租用戶內。
當然,也可以透過PowerShell、SCVMM、Ops Manager各種管理工具來進行Policy的管理作業。
Storage Replica
「SR(Storage Replica)」是Windows Server vNext內所提供的新功能,它是一種「區塊層級(Block Level)」的複寫技術,可以支援「同步(Synchronous)」以及「非同步(Asynchronous)」兩種不同的資料複寫方式,並且以SMB 3的通訊協定來進行資料的複寫傳送。
該項技術在使用案例上又可以分為「Server to Server」、「Stretch Cluster」、「Cluster to Cluster」等不同的應用情境,如圖16所示。
|
▲圖16 Storage Replica應用情境運作架構示意圖。(圖片來源:Channel 9 – Windows Server vNext) |
在同步(Synchronous)複寫機制中,系統會保證每次的IO作業完成之前,都會將資料寫入至少兩個不同的位置後,才會回覆給上層的應用程式來完成IO作業。
因此,它適合用於需要高可用性及災難復原,也就是「零資料損失(Zero Data Loss)」的運作環境。如圖17所示,在兩端主機之間資料複寫的動作如下:
1. 應用程式寫入資料。
2. 來源端主機將資料寫入至Data及Log本地端儲存資
源內,同時透過SMB 3協定將資料傳輸至目的端主機。
3. 目的端主機將所收到的資料進行寫入本地端儲存資
源的動作。
4. 目的端主機資料寫入完成後,回覆給來源端主機已
完成IO動作。
5. 應用程式確認已完成IO動作。
|
▲圖17 Storage Replica同步(Synchronous)複寫機制運作架構示意圖。(圖片來源:Channel 9 – Windows Server vNext) |
而在非同步(Asynchronous)複寫機制中,系統在本地端完成IO作業後便回覆給上層的應用程式,之後才將資料複寫到另一個位置。
因此,這樣的資料複寫機制仍然有資料遺失的風險存在,只能達成「近乎零資料損失(Near Zero Data Loss)」的運作環境。
如圖18所示,在兩端主機之間資料複寫的動作如下:
1. 應用程式寫入資料。
2. 來源端主機將資料寫入至Data及Log本地端儲存資
源內。
3. 回覆給上層應用程式確認已完成IO動作。
4. 透過SMB 3協定將資料傳輸至目的端主機。
5. 目的端主機將所收到的資料進行寫入本地端儲存資
源的動作。
6. 目的端主機資料寫入完成後,回覆給來源端主機已
完成IO動作。
|
▲ 圖18 Storage Replica非同步(Asynchronous)複寫機制運作架構示意圖。(圖片來源:Channel 9 – Windows Server vNext) |
結語
透過本文的介紹及說明,讀者應該對於下一代的Windows Server vNext功能感到興趣,相信在2016年5月推出的第二個Windows Server技術預覽版本將會有更多特色功能,屆時也將為大家一一深入剖析每項功能及使用案例。
<本文作者:王偉任,VMware vExpert及Microsoft MVP,網路暱稱Weithenn。由於工作關係經常碰觸不同的作業系統、網路架構、硬體設備、虛擬化技術等,因此希望能將一些技術心得分享給大家,擁有CCNA、NSPA、MCITP、RHCE、VCP等證照,個人網站:http://www.weithen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