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域網路應用全面加速 解放分散站點傳輸瓶頸WAN效能最佳化

2008-05-27
相較於以往,當前企業愈來愈仰賴資訊系統以進行每天的日常營運,而為了強化競爭力,全時連線的即時資訊體系及數據通訊更是不可或缺,在分秒必爭的全球化競爭中,IT系統不僅扮演了後勤運作的支持性角色,更往往成為企業決勝策略、運籌帷幄的關鍵動能。
世界愈來愈平坦,企業必須在最符合效益的地區部署組織體系及人員團隊,無論是大型規模的跨國企業,或者採取彈性分工組織的中小型企業,為了貼近客戶市場、物料生產、人力資源、服務成本等所需的最佳區位,企業的分支據點及工作者已在地理空間上呈現前所未有的分散狀況,而且這個趨勢仍在持續加深。根據統計,今日主要工作場所不位於企業總部的員工及契約人員,幾乎佔了企業總人數的六成,分散型企業的趨勢已經蔚然成形。  

然而,隨著企業日常運作與資訊系統愈密不可分,身在企業總部以外分支據點的員工透過網路與總公司資料中心連線工作時所面臨的效能低落情形,恐怕也是身在企業總部的同仁所無法想像。在充滿傳輸不確定性的廣域網路(WAN)上,往往只是為了上下載檔案或存取應用系統,就足以讓人耗盡耐心,還可能面臨傳輸錯誤必須重來的結果。  

近年來的IT集中化趨勢,更加深了這個問題。為了簡化資訊系統的複雜度、增進安全性並降低管理成本,企業紛紛將IT資源及服務集中到總公司資料中心或地區中心,原本設置於外點辦公室的機房、應用伺服器、網路設備與資安設備逐漸移回企業總部,所有存取都改為透過廣域網路專線來傳輸,以往經由區域網路(LAN )時不會感受到的效能問題,很快便成為遠端使用者最主要的困擾之一。  

方案眾多鎖定WAN 效能問題  

遭遇連線效能低落時,IT部門最直覺的想法就是「頻寬不足」,因此許多企業也陸續花費了大筆預算購置昂貴的線路頻寬,起初效能改善的情況還算令人滿意,但是隨著網路上傳輸的資料容量愈來愈大、類型愈來愈複雜,即使每年加大頻寬,不久之後關鍵性的企業應用傳輸仍然緩步如牛,許多企業才發現,不斷擴大的頻寬需求無底洞,似乎不是問題的解答。  

為了解決分散型企業透過廣域網路傳輸的效能問題,廠商紛紛投入研發技術,也逐漸形成了愈來愈受重視的廣域網路應用加速產品市場,嘗試以各種不同技術來提高應用程式透過廣域網路傳輸的速度。由於這個領域目前仍在起飛,相較於已經十分成熟的網路設備如交換器或路由器,這個市場規模仍小但成長快速,許多技術創新獨特的廠商陸續出現,產業生態也不斷變遷,形成一個變動快速且百家爭鳴的局面。

由於各家產品技術的出發點及組成都各有不同,目前業界連對於名稱都還缺乏統一的共識。在知名市調機構Gartner 的研究報告中,稱為廣域網路最佳化控制器(WAN Optinization Controller ,WOC ),並把針對Web 網站加速的技術稱為應用傳送控制器(Application Delivery Controller,ADC )。而另一家權威機構IDC 則把以上兩種技術統稱為廣域網路應用傳送(WAN Application Delivery )。由於本文是針對分散型企業所需的WAN 應用效能解決方案為目標,因此則以台灣市場許多用戶慣稱的「廣域網路應用加速」來描述,也就是近似於Gartner 所謂的WOC 。  

不過無論名稱為何,它們都指綜合運用多種廣域網路最佳化技術,例如壓縮、快取、TCP協定最佳化、應用協定最佳化、資料減量、QoS頻寬管理、流量塑形等,提高分散式企業透過廣域網路的營運效率,例如異地傳輸資料、集中化應用系統的即時操作、網站瀏覽以及資料中心間的儲存備份等。  

這麼多樣化的技術,當然不是一下就可以建立起來。最初的廣域網路加速廠商,若不是原本擅長壓縮或快取技術,就是來自於頻寬管理或流量塑形領域,幾經併購與延伸技術之後,這兩種領域已經大致合併了,幾乎所有廣域網路應用加速產品都同時提供這兩種功能。此外,廣域檔案服務(Wide Area File Ser-vice,WAFS )也由於性質和需求相當近似廣域網路應用加速,在許多產品中陸續發生整合。  

業者持續整併強化競爭優勢  

當創新技術的業者開發出更先進的技術,廠商之間往往會經由併購的方式來結合彼此強項,或者讓規模更大的廠商得以藉此切入市場,近兩三年來,業界的廠商經由併購來強化技術實力的案例屢見不鮮,這也象徵著廣域網路加速市場開始邁入成長期。  

2004 年,Cisco 併購WAFS 業者Actona ,開始切入廣域網路應用加速市場。2005 年,Juniper 同時併購了WOC 廠商Peribit 與ADC 廠商Redline ,企圖一舉攻入廣域網路最佳化及Web 應用加速市場。隨後F5 也收購了SwanLabs 取得廣域網路加速器技術。2006 年Packeteer 併購Tacit ,加入WOC 與WAFS 戰局。Citrix 也併購了OrbitaData ,連同先前買下Web 伺服器前端加速廠商Netscaler ,全面進軍廣域網路應用傳送市場。  

雖然如此,各家廠商在併購取得技術之後,也未必都能依照原先的打算獲致成果,更有業者遭遇難以妥善整合原有產品線的窘境,或者由於缺乏研發動能,造成產品停滯不前無法追上市場需求的發展。網路設備大廠Juniper 買下Peribit 後所推出的WX╱WXC 產品線,在廣域網路加速器市場十分獲得好評,後續研發成果也相當成功,然而同一時間併購Redline 之後開發出的DX 產品線,卻在不久前正式宣告終止。  

原本就專精Proxy 技術的Blue Coat ,則於2006 年收購NetCache 補齊Web 快取與安全過濾技術之後,加速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日前更宣佈將收購競爭對手Packeteer ,再次為業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就在本文截稿前,才傳出Blue Coat 將併購Packeteer 的消息,目前雙方合併的股權收購仍在進行中,預計將在2008 年第二季內完成。一般認為,Blue Coat 在WAN 加速方面擁有不錯的技術,若能整合Pack-eteer 擅長的應用程式可視性及頻寬管理技術,可望獲取更大的優勢。  

架構技術各異持續演進  

目前在台灣市場有不少廠商提供廣域網路應用加速方案,主要以外商為主,包括Cisco 的WAAS 解決方案、Juniper 的WX╱WXC 平台、Blue Coat 在ProxySG 平台上的Mach5 技術、Riverbed 的Steelhead 系列、Packeteer 的PacketShaper╱iShared 結合iShaper 、F5 的WANJet 系列、Citrix 的WANScaler 系列,以及A10 Networks 的EX 系列等。  

▲對大型環境而言,廣域網路應用加速器的效能十分重要。圖為Riverbed Steelhead 6120 ,可應付310 Mbps 的流量、允許同時4000條TCP連線。
這些廣域網路應用加速器的功能組合不一而足,著重的技術面向也各有差異,像Blue Coat 廣受好評的SG 系列設備,就是一種難以定位的創新產品。它可以是代理伺服器、廣域網路加速器、硬體防毒牆、SSL VPN 閘道器、網路內容過濾器、頻寬管理器或者員工上網行為管理器,端視用戶的主要需求而定。在安裝名為MACH5 的軟體功能升級模組後,SG 就是不折不扣的廣域網路加速設備,但同時又擁有多樣化的功能,以致於往往連經銷商都不知道該如何用一個簡單的名詞向客戶描述SG 的定位。  

不過無論整合了多少功能,對於需要提高廣域網路上傳輸的應用程式效能的用戶來說,只要能解決問題,都是合適的解決方案。  

一般而言,廣域網路加速器多為用戶自行購置的設備,通常接在WAN 路由器的LAN 端,近年來也開始出現整合安裝在終端裝置或伺服器上的軟體形式,部份廠商還提供整合到廣域網路路由器上的加速模組。  

通常網域網路應用加速器採取對稱式部署(分別位於資料中心及遠端站點),用來加速透過廣域網路存取的應用,現在許多業者也提供軟體的終端程式,讓筆記型電腦或未布署硬體設備的小型外點,也能享有廣域網路加速的功能。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