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物聯網平台 雲端供應商各自布局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聲勢席捲產業界,從晶片設計業者、終端裝置開發商,乃至於網路通訊業者,紛紛投入大量心力。事實上,這股浪潮也已經襲捲各大IT供應商以及雲端服務業者。

市調機構Gartner於2015物聯網預測報告中指出,2020年將會有超過250億個連接網際網路的裝置產生。而根據IDC近期公布資料也顯示,全球物聯網市場不斷增長,預估到了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值將可上看1.7兆美元。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聲勢席捲業界,從晶片設計業者、終端裝置開發商,乃至於網路通訊業者,紛紛投入大量心力。

事實上,這股浪潮也已經席捲各大IT供應商以及雲端服務業者。IBM、Dell相繼宣布成立物聯網部門之後,思科也發表IoT System,集結旗下網路連結、霧運算(Fog Computing)、資料分析、安全(含網路及實體安全)、管理與自動化,以及應用支援平台(Application Enablement Platform)等六大技術,提供部署IoT所需的IT基礎架構,以解決多樣化端點、平台以及巨量資料所產生的挑戰。

從安全到資料儲存、分析

▲AWS亞太區技術講師Markku Lepisto認為,安全議題以及巨量資料的儲存與分析是IoT環境中必然會面對的挑戰。
Amazon、微軟以及Google等雲端服務供應商也早就悄悄展開了佈局。AWS亞太區技術講師Markku Lepisto認為,面對IoT風潮,AWS提供的服務在許多地方都能給予企業協助。「IoT確實是一股新崛起的力量,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部署IoT,意謂著在整個平台上可能有好幾百萬個裝置以及好幾百萬個使用者。在這麼大規模之下,企業要管理好數以百萬計的裝置以及使用者,可能存在好幾個層面的挑戰。」

首先,當然是安全議題。企業必須有能力辨識出每個裝置,並且規劃出安全的儲存機制,以便讓資料或裝置連結到後端系統,並且進行數據傳輸,甚至必須讓裝置可以存取後端的資料庫。因而需要有一個好的管控機制,例如端對端的認證或身份辨識的能力。

其次,由於裝置收集了非常多的數據,企業必須要有巨量資料的能力,這包含數據的接收、儲存與即時分析,而且分析出數據的結果之後必須做出回應。他提到,「AWS平台能提供給企業的正是這幾個層面的協助,我們能協助IoT公司或開發商,提供一個可擴充的平台,協助解決上述問題,並且非常安全地進行巨量資料分析。」

由於目前物聯網裝置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個不同的供應商有自己的通訊協定,對此,AWS平台上也支援各種Protocol以及IP,開發商可以使用自己的Protocol去對應各種裝置,或者使用Amazon Kinesis資料的格式。如果開發商是使用AWS所提供的SDK,那麼就可以自動與Amazon Kinesis連結。

平台方案完整度高

▲ 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總經理暨大中華區物聯網事業主持人康容指出,對企業而言,物聯網的價值在於將感應器與終端裝置上所感知的資料價值挖掘出來。
物聯網賦予了終端裝置智慧與連網能力,讓端與端之間能夠透過網路互相傳輸資料,不僅改變了生活與工作型態,也替企業帶來創新營運的契機。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總經理暨大中華區物聯網事業主持人康容指出,台灣是硬體設計與製造王國,在探討物聯網難免就直接聯想到裝置,但事實上,對企業而言,物聯網的價值在於感應器與終端裝置上所感知的資料,並且需要運用各式巨量資料分析等技術,將其所隱含的價值挖掘出來。

「完整的物聯網方案當然包含硬體,但並不是全部。感應器終端裝置只是最底層,其所扮演的角色通常都是在收集資料。而後這些裝置還是必須要透過網路連結,將所有資料都匯集之後,最終才能進行分析,甚至進一步協助企業更智慧地制定決策。」他提到,微軟是少數IT產業在這四個環節中,都有提供相對應解決方案的廠商,身為一個平台業者,在裝置端,微軟提供了Windows 10作業系統。對於更小的裝置或感測器,微軟也設計了物聯網核心(IoT Core)版本以利開發者使用。

另外,Azure IoT Suite(Azure物聯網建置套件),也能將各種物聯網裝置蒐集的資料,傳送到Azure雲端平台,並透過Azure的機器學習與自動化資料分析與預測服務,將裝置的資料轉化為營運的商業智慧,創造IoT加值服務商機。

四大應用領域

隨著終端裝置成本大幅降低以及網路、雲端技術日漸純熟,裝置與雲端的串連也變得愈來愈容易。康容觀察,從應用的角度來看,有四大產業會先發展出各自的物聯網應用,包含製造業、醫療業、智慧城市以及零售業的發展都備受看好。

他解釋,製造業討論工業4.0已經有一段時間,物聯網技術最常被用來改善工廠作業流程,並且給予更智慧化的設計。而醫療業雖然會涉及不同國家的法令,相對會複雜一些,但卻有無限的應用。比方糖尿病這類型的慢性病人,若是能有一個穿戴式裝置,可以連結到醫院系統,並且7天24小時都能追蹤、觀察,如此一來,數據便可用來預測突發狀況,甚至提早進一步準備因應措施。

再以智慧交通為例,目前台灣幾近九成五的汽車都已經安裝eTag,不妨想像一下,未來加油時,根本不需要再拿出信用卡或現金,eTag會自動幫車主完成繳付動作,這些並不是天方夜譚的想像,技術面都已能夠實現。至於零售商業的潛力也不小,服飾店若能在每個衣架上都裝設感測器,就能知道每一件衣服,在一周之內,會有多少個消費者把它取下試穿,這些資訊還能連結到實際的交易的狀況,有些衣服可能很多人試,但很少人買,有些衣服可能每次試穿都成交,如果再整合巨量資料分析,就能知道那些衣服互相擺在一起會影響到成交率。

康容說明,諸如此類的應用,每天都不斷地被發掘,微軟是許多企業的合作伙伴,並且會提供最適切的幫助,「事實上,我們也是從中吸取經驗,在企業分享Domain Know-how的同時,微軟也把不同領域所需的功能,設計到產品中,以滿足企業的使用環境。」

他最後也強調,要開發出物聯網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需要很多不同的合作伙伴一起完成,除了硬體裝置與雲端服務業者之外,還要有新創公司寫出好用的程式,並且由系統整合商來加以整合,最終交由終端客戶(企業)來使用,這些環節缺一不可,身為一個平台業者,微軟盡全力做到最好,「微軟提供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現在Azure能支援Android、iOS作業系統,而Windows也能夠支援AWS,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