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vate cloud Public cloud Hybrid cloud CenturyLink Rackspace Salesfore Alibaba Fujitsu Google Oracle Orange VMware 是方電訊 AWS IBM 私有雲 公有雲 混合雲 HPE NTT 微軟

數位轉型驅力強勁 在地化遷移服務有利基

2017-04-07
台灣本地的雲端服務供應商正試圖找出差異化利基,運用傳輸速度、法規遵循以及在地化服務的優勢,來搶攻市場。
在國際調查機構或分析師的報告中,經常可以發現,台灣本地解決方案供應商或是服務提供商,往往很少被列入追?與考量。在雲端市場中也是如此。就以國際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為例,該機構追?了全球雲端基礎架構服務市場,在去年公布的第一季與第二季研究數據報告報告中均可以發現,排名前四大供應商,包含Amazon旗下雲端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微軟、IBM以及Google是主要的觀察對象。接下來,其他的二十家較小規模、排名靠前的雲服務提供商,例如Alibaba、CenturyLink、Fujitsu、HPE、NTT、Oracle、Orange、Rackspace、Salesfore、VMware等等,則是加總市佔率進行排比,更不用說其他本土的供應商。

但這並不意謂著台灣本地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並未加入戰局,相反的,這些雲端服務營運商正試圖找出差異化利基,藉由網路傳輸速度、法規遵循以及在地化服務的優勢,來搶攻市場。是方電訊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除了引進開源技術,集結雙子星雲端運算在OpenStack領域的技術能力以及營邦企業硬體製造的強項,打造出企業混合雲平台之外,也尋求技術夥伴「芝麻開雲」合作,推出Saasame Transport工具,協助企業將內部系統與資料遷移至雲端,甚至在雲與雲之間進行轉換。

偕同第三方業者搬遷服務

是方電訊產品發展部協理李立國開玩笑地說,雲端營運商現今除了提供服務之外,還要具備另一項技能,那就是「搬家」。所謂「搬家」只是一個形容詞,實際上就是協助企業實現企業內部與公有雲,或是雲與雲之間的遷移。他解釋,企業雲端化的歷程中,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於技術層面。尤其,台灣以中小型企業居多,許多企業並沒有足夠的IT人力,「上雲」相對有難度,特別是IT人員對於雲端的技術與架構並不是那麼熟悉,執行上往往會遇到不少難題。而礙於IT人力有限,再加上服務搬遷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萬一系統移植到雲端之後,不能重啟運行,企業營運勢必受到影響。

對此,是方電訊研擬出標準作業流程(SOP),主要是協助企業將線上運作提供服務的實體機器轉換為虛擬機器,並且在雲端平台上運行。「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系統都可以支援,遇上老舊作業系統就很難做到,但根據經驗,平均下來也有五到六成的機率都可以移植成功。」李立國指出,以往,企業上雲的流程是得等到下班、讓伺服器停機作業,再把工作負載慢慢遷移到雲端環境中,如今在部分Windows環境已可以不中斷系統服務,透過線上全日24小時慢慢搬遷,把差異備份全部做足,直到最後一天,要把系統切換到雲端時,是方電訊才將整個服務系統交接(Handover)到雲端上。

除此之外,是方電訊也提供VMware到VMware的搬遷,或是從VMware搬遷到OpenStack上,甚至可以協助企業從AWS搬遷到是方電訊的服務中。

數位轉型成混合雲驅動力

全球混合雲的應用正不斷攀升,國內企業對混合雲的接受度也開始明顯地提高。李立國認為,數位轉型、技術能量不足以及成本挑戰,是驅動企業加速擁抱混合雲的三項主要因素。其中,數位轉型是一項很重要的動機。在數位轉型壓力下,企業深知唯有改變現有資通架構才能因應挑戰,雲端架構也就成為企業的考量之一。過往企業著重在本地自建(On-premises)的應用服務,但已有愈來愈多的企業接受公有雲架構,而且企業在比較三至五年的總持有成本(Total Ownership Cost,TOC)時也發現,企業自建與採用公有雲服務有很大的差距,企業自建基礎架構,初期的軟硬體成本加總動輒百萬以上,而且後續還有維護費用,反觀公有雲,一個月只需幾萬元的費用就可以立即運行。諸如此類的問題將加速企業接受混合雲,部分服務採用企業現有內部資源,而一部分服務則委外採用雲端營運商所提供的服務。

▲ 是方電訊產品發展部協理李立國認為,數位轉型、技術能量不足以及成本挑戰,是驅動企業加速擁抱混合雲的三項主要因素。

加上政府目前也正在進行資料中心的精簡作業,中央單位預計將現有的272個資訊機房將整併至50個雲端機房以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政府內部混合雲的概念。政府帶頭做示範動作,民間企業有這些需求,這兩個力量都會加速混合雲市場的提升與需求。

先盤點需求 審慎評估與規劃

為了避免雲端投資浪費或規劃不足,李立國建議,企業應該先從企業內部的應用方式先進行盤點,企業應該先思考,面對數位轉型需要改造流程到什麼階段,例如企業內部員工以前從固定辦公室是否變成了行動辦公?是否需要整合供應鏈分享應用服務或資料庫?這些都關乎未來IT資源的使用。盤點完後,才會知道到底有多少類型的使用者、使用到哪些系統,而後才去思考網路架構與雲端資源的部署,以免貿然採用,不適合時又要重頭來過。

在思考這些的同時,企業可以一邊評估,哪些現有的系統要更改IT架構,從On-premises變成雲端架構;哪些系統根本適合委外處理,例如子系統或是周邊系統並非得要整合在一起,而且希望能節省成本等等,以便做好最佳的規劃。

例如很多企業都有檔案同步與分享需求,運算與儲存變動頻繁不說,協同作業中有外部使用者也有內部使用者,IP Routing的區段也會變得很複雜,這時採用SaaS服務就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而且不佔用到企業的資源。如果涉及到ERP系統或核心工作負載系統,這時就建議要遷移到雲端的架構。

他強調,企業應從應用面來看使用習慣與應用系統未來要朝哪個方向發展,確定之後,才能進行雲端資源的配置,若是沒有想清楚,就會產生資源規劃浪費或是不足的現象。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