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主要扮演賦能的角色,協助各部門揭露碳資訊、追蹤進度,或是透過儀表板察看KPI指標,確認數據是否有所降低。當資料收集較為複雜時,還可結合物聯網技術,例如透過感測器偵測電力的耗用或是溫度變化的收集,再回到平台進行各種分析或進行碳排計算。
年初,IBM宣布完成環境績效管理數據和分析軟體供應商Envizi的合併,這場收購也讓IBM現有ESG(環境、社會、治理)解決方案更為完整。此後Envizi永續績效管理平台與環境智慧套件(EIS)將作為碳排放以及氣候風險資料的基礎,在單一平台下可收集企業永續相關資料,減輕複雜的資料處理工作量,並且提供碳足跡與碳排放的全盤視野,而精準氣候資料也能支援永續決策,產出合規的ESG報告。
完成碳排數據收集後,企業可進一步針對設備資產進行能耗管理。Maximo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可提供智慧資產管理、監控、預測性維護和可靠性,協助企業減少營運停機時間以及延長關鍵資產和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其可透過物聯網來收集相關設備的資料,即時地進行監控並且設定故障告警,還能提供透過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來進行判斷與預測,以進行預測性的維護。而AI助手也能以決策樹的方式,協助維修人員判斷設備發生故障的根本原因。
若有建築營運與能耗管理需求,TRIRIGA解決方案也可協助企業管理能源、實現減排目標,透過碳足跡計算、Energy Star評級/LEED認證,做到空間或設施的多方位永續管理。另外,針對供應鏈管理也有Sterling供應鏈解決方案,可協助取得供應鏈可見性,藉由正確調整庫存規模減少浪費。
台灣IBM永續軟體資深技術顧問林裕隆指出,諸多因素均可能造成供應鏈中斷,再加上企業上、下游物流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也算在範疇三(Scope 3)溫室氣體排放量中,供應鏈管理也蔚為重要。「由於供應鏈並不容易做到查核,所以此方案也加入區塊鏈技術,運用可追溯的特性實現更精準管理。」
他提到,企業永續發展成熟度決定其永續發展旅程,由於企業成熟度不同,設定的策略與目標也會有所差異,一般而言,企業成熟度會經過合規、優化、重塑創新與引領等四個階段,而企業也需要完整的藍圖以及方案的支援來協助企業落實永續轉型。「從技術角度來看,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混合雲以及區塊鏈等技術其實都已被應用在解決方案中。」
中小企業挑戰更甚
永續發展已成國際共識,ESG(環境、社會、治理)議題也愈來愈受重視,台灣也在去年宣布加入2050淨零排放目標行列之中。台灣 IBM諮詢副合夥人游復興觀察,來自於政策法令以及品牌客戶的要求讓企業越來越重視相關課題。一方面金管會在今年3月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的品牌客戶對於ESG的重視度也很高,供應鏈必須配合做好ESG管理才有辦法接到訂單,再加上在永續金融的發展下,ESG成為融資的評選標準之一,換言之,企業的ESG評比若不佳,將很難取得資金或貸款,業界甚至有「No ESG, No Money」的說法。而這些都將促使企業正視ESG課題。
「就總體面來看,大型企業確實在ESG、減碳或碳盤查等議題上比中小型企業更具基本概念、領域知識,同時也較有策略,但是完整的平台管理的手法與機制還在摸索,也仍待引進。」他解釋,目前已有不少企業成立永續辧公室,並且設置永續長(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CSO),然而過程中企業也發現要收集的資訊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而且各個機構和協會都提出不同的規範,例如聯合國推的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SASB準則等等,這些標準與規範其實都還在發展與演進中,如果單純只仰賴人工作業相對繁瑣。若能有合適的平台來協助自動化管理,從數據收集一直到產生報告都能符合法規與機構的要求,相對會更有效率。
「反觀中小型企業面臨的挑戰較高。」他指出,一方面基本概念較不足夠,也不清楚ESG是否會影響到企業本身,更遑論減碳也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投入,若是毛利不高,很可能會因此而吃掉企業利潤,但若是置之不理,無法接獲訂單影響也不小,「在Know How、資源以及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中小型企業確實面臨不小挑戰。」
由碳組織領軍推動
對於完全不知從何著手的企業,游復興建議,實務上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著手。首先主導者很重要,如果企業沒有ESG辦公室或永續辦公室的話,至少要有位專職或兼職的主管,並且成立小組來執行。此外,也要建立碳盤查的能力,因為在進行減碳之前,至少要先知道企業的碳排量,才能有所依據。一旦企業得知碳排量後,就可以設立目標。如果總目標是2035年就要淨零,階段目標該如何達成?三年目標、五年目標提出後,接著就是制定落實的方案,包含生產設備內的碳如何減量,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或是要不要採用碳捕捉技術等等。
「最後才是追蹤與管理,這也是平台可以發揮之處,將這些行動納管,如何有系統地追蹤,並且定期檢視KPI。」他強調,這些作法中,由高階主導者來領軍最為重要,企業成效也會比較好,原因在於ESG涉及全公司,只要有企業活動就會有碳排產生,要如何運作才能真正達到減碳?關鍵是要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減碳小組來推動方案,而且必須讓各部門中與減碳相關的活動都必須要被監控,以確認目標完成狀態。「過程中,IT主要扮演賦能的角色,協助各部門將碳資訊揭露、追蹤進度有沒有達成,或是透過儀表板察看KPI指標,確任數據是否有所降低。當資料收集較為複雜時,可結合物聯網技術,例如透過感測器偵測電力的耗用或是溫度變化的收集,再回到平台進行各種分析或進行碳排計算。」
多ESG框架支援
為了對應企業永續需求,5月份IBM也將原先的AI Applications部門正式更名為永續軟體(Sustainability Software)部門。在IBM的規劃中,ESG可分別從策略、管理以及行動等三方面來落實,也各自有解決方案,例如Envizi永續績效管理平台便歸類在管理面,而TRIRIGA建築設備管理以及Maximo資產管理則屬於行動面的解決方案。
台灣IBM永續軟體資深技術顧問林裕隆指出,Envizi永續績效管理平台的功能並不是只有碳盤查,其可以支援很多ESG框架(ESG Framework),例如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SASB準則、Energy Star認證標準等等。除了直接與間接排放源外,還包含電力、天然氣、燃料、太陽能的能源,另外包含社會指標還有治理指標也都包含在內。「Envizi可管理500多種數據類型和40,000個排放因素,共計有15個模組,可對應到排放管理、ESG報告、ESG效能、能源管理以及大樓建築優化等五個面向的需求。」
在排放管理方面,範圍除了包含Scope 1、Scope 2以及Scope 3之外,也可以進行目標追蹤。由於各國的碳排係數均不同,若是一家跨國企業,在台灣揭露的碳排放數值與在歐美揭露的碳排放數值就會有一些差異,企業也可以在排放管理模組中設定目標,並且進行目標成效的追蹤。 而在ESG報告方面,主要支援框架包括: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發布的GRI準則、SASB準則、碳揭露計畫(CDP)、全球房地產可持續標準(GRESB)、歐盟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TCFD、澳洲國家溫室氣體及能源申報法(NGER)、英國簡化能源和碳報告(SECR)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因此可以協助企業建立數據基礎並簡化ESG報告,以滿足內部和外部報告要求,包含利用樣板和工具來減少ESG報告手動作業的負擔。
他提到,企業在實現的過程中可能會設定一些目標,例如在2030年實現淨零碳排,如何將這些目標化為實際行動,IBM也有Scenario Modeling Tool可以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料,以圖形化的方式協助企業情境模擬並訂定目標,假設企業在毫無作為下,每年碳排的增長量是8%,而企業目標希望年減3%碳排,只要把相關資料輸入,在Scenario Modeling Tool中就可以看到模擬結果,並且依此來制定行動計畫。而Program Management則能協助用來規劃,例如大計畫中的子計畫以及相關的行動作為,甚至更細部地幫企業分析是否能夠有效地節省成本或是碳排。甚至在排放清單中,也可與往年每月進行比較。
另外在能源管理部份,Envizi可以設定設備故障偵測規則,藉此判斷目前的用量與過往的比較。基本提供了30種以上的規則。如果有些企業有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或是有自主發電的資料也能夠匯進來。而大樓建築優化中,也有相關的模組可以進行追蹤。
MVP概念試水溫
淨零排放需要短中長期規劃逐步落實,IBM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副合夥人游復興也建議,在大規模展開之前,可以先找一個規模適合但又有一定的效益的範圍來試水溫,也就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的概念。目的是藉由試行得到一些效益之後,再擴大到更多的應用與範圍,以建立信心。「這樣的方式在數位轉型試用,ESG也很合適,同樣地,在節能方面也是一樣,當有眾多的生產設備需要改善時,試著在某些設備先試行,如果合適再逐步擴展到其他製程或其他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