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 cloud Cost Saving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 CMP 多雲管理平台 公有雲

兼顧成本治理與安全合規 跨公雲提供標準化計費基準

Xi Beam全面瞭解雲資源 可行性報告是關鍵

2020-03-04
雲端成本管理是一項長期優化的作業,唯有不間斷地運行監控、分析、優化週期,才能確保雲端成本支出最佳化。而且隨著時間過去愈久,優化前與優化後的成本差距也愈大,倘若企業一直抱持舊思維來使用公有雲,浪費的成本將只會等比例持續往上飆升。

 

為了消除多雲環境中的安全漏洞與成本浪費,Nutanix在兩年前便推出多雲成本優化服務「Xi Beam」,用以協助企業降低雲端成本。這項服務是Nutanix在收購雲端服務廠商Minjar後所推出的多雲管理SaaS工具。Nutanix認為,當企業在沒有充份規劃的情況下進入雲端時,很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成本挑戰,甚至拖累原有的專案,特別是在多雲的環境中,這些問題將變得更為複雜,許多變數可能導致成本偏離預算,甚至讓組織陷入困境之中。這是因為雲端服務的便利性讓企業部署更為容易,但同時也容易因為缺乏監督和控制,而導致成本高漲。

Nutanix台灣區技術總監鄭建華指出,隨著雲端運算日益成熟,建構雲端基礎環境已成為IT的核心工作,在此同時,企業也正在思考雲端成本管理的議題,「確實有不少企業採用了公有雲服務卻並未因此精省費用。長久以來,受到傳統基礎建設採購思維的影響,不少資訊長與IT人員只留意硬體與軟體的採購成本,普遍認為上雲後,相關的成本應該會下降,反而忽略了管理以及網路的支出,特別是網路費用已成為不少企業的痛點。」但是,除此之外,企業往往也沒有意識到,許多資源一直在不知不覺中被浪費。舉例來說,某家位於北美地區使用AWS的用戶,在導入Xi Beam後,僅僅一個月便協助企業節省了40%的成本,換言之,其實只需要過往60%的資源規模就能運行100%的工作負載。看來,雲端成本管理已成為亟需關注的課題。

「企業需要一個能夠提供從雲端治理切入的解決方案,而Xi Beam最大的特色就在於,不僅能提供深度的可視性與資源分析,以優化雲端成本,還能透過掃描、監控,找出相關的安全合規問題。」他提到,過去在面對這類挑戰時,企業只能仰賴專家團隊,藉由企業授權的帳號,以該團隊過去的經驗與工具來完成。但因為是專案形式,無法長期監控與治理,同時也無法像Xi Beam一樣持續性地針對功能進行改善,使得成本優化徒勞無功。

「在上述的案例中,北美企業雖然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明顯感受效益,讓資源減少到只剩60%,但是Nutanix也發現,隨著新專案陸續加入,不到一年的時間,企業資源的使用量又重新回到100%。」鄭建華強調,雲端成本管理是一項長期優化的作業,唯有不間斷地運行監控、分析、優化週期,才能確保雲端成本支出最佳化。而且隨著優化時間愈久,優化前與優化後的成本差距也愈大,倘若企業一直抱持舊思維來使用公有雲,浪費的成本將只會等比例持續往上飆升。

標準化計費機制

In Loco Media是一家提供消費者地理定位的資料服務商,目標是協助客戶能更有效地進行廣告宣傳,總部位於巴西,平台接觸用戶高達4,000萬,保存了20億筆定位點數據。儘管該公司享用著AWS基礎架構平台所帶來的高效以及擴展彈性,但仍希望在不影響效能表現下,優化並控制高昂的AWS支出。同時,In Loco Media的技術長也期盼能提升雲端資源使用的可見性,並且進行精細的成本追蹤。在導入Xi Beam解決方案後,技術長不僅可以從儀表板中深入研究每日支出情況,還找出AWS EC2優化的替代方案,節省成本之餘也提高了總體效能。

鄭建華指出,In Loco Media使用的是Xi Beam的成本治理(Cost Governance)功能,不僅能夠讓組織獲得深度的可見性和豐富的分析,詳細說明雲端消費模式,還能主動識別閒置和未充分利用的資源,並為正確規模的基礎架構服務提供特定建議,提供一鍵式修復以進行成本優化。而且Xi Beam也可以根據過去歷史支出資料,產生預測模型,並自動規劃預算。企業也可以依照全球、業務單位、專案範圍別來觀看成本支出,並且設定預算告警,從而確保雲端環境的成本控管。

「不少雲端服務供應商已經意識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紛紛推出成本優化工具,但目前仍少有公正第三方能夠針對多個雲端服務商提供一致性的成本計算,而Xi Beam正是其中之一,除了AWS之外,還支援Azure與Nutanix環境,企業將可在其中獲得更細緻的成本結構分析。」他提到,企業過去面臨的挑戰是雲端服務供應商的服務類型與計費方式相當複雜,很難從中找出一個最適合的方案,而Xi Beam的作法則是盡可能標準化公有雲的計費機制,唯有在一樣的服務、分配一樣資源的基準點上,找出各個公有雲之間不同價差,企業才有依據評估與判斷。

採用前應先行測試

除了成本治理功能之外,Xi Beam還提供了資安合規性(Security Compliance)建議,尤其是美國與歐洲法規,透過掃描、監控帳號底下的所有相關服務,在儀表板告知可能有哪些問題與分類,並且提供建議。目前Xi Beam的計費模式是依照企業在公有雲訂閱用量的百分比來決定費用的多寡,並非採固定費用,企業訂閱量的多寡是決定Xi Beam成本的主要因素。企業只需提供雲端帳戶授權,Xi Beam就能透過API向公有雲服務業者取得相關的資訊,這些資訊將用來協助企業進行轉移計畫與資費降階等行動。 鄭建華提到,Nutanix希望Xi Beam的營運權掌握在IT或應用團隊身上,因此設計了簡單明瞭的儀表板,希望讓企業能夠自主使用。雖然Nutanix也提供相關的顧問服務,但目的僅在於教育訓練,「唯有控制權在企業身上,企業才能長久享受到成本治理與資安合規跟進所帶來的好處。」

Nutanix Xi Beam不僅能夠讓組織獲得深度的可見性和豐富的分析,而且企業也可以依照全球、業務單位、專案範圍別觀看成本支出,並且設定預算告警,從而確保雲端環境的成本控管。

他同時也提醒,雲端成本分析的用途並不是為了讓企業將現有架構從A雲端服務供應商遷移到B雲端服務供應商,這樣的決定將使得遷移的成本與專案負擔的風險大增,因此一般是應用在新專案初期的評估上。除非企業因為品質很差或是問題太多等因素,真的無法忍受現有的公有雲專案,這時才要考慮雲端服務移轉的問題。

另外,他也建議,在評估採用階段時,最好在不同的雲上運行一模一樣的開發環境來進行效能比較與綜合性考量,「Xi Beam提供60天的免費試用期,我會建議企業客戶在試用的時候,驗證相關報告所提供的建議是否可行。舉例來說,如果企業當初部署資料庫選擇32顆處理器,經過監控與分析後,取得的建議報告是只要調整到4顆處理器,在一般情況下,一定會覺得建議不可思議,這時候,報告中一定要有佐證資料來說明這項建議分析合乎邏輯。企業不妨先在測試開發環境中超額部署一些資源,然後照著各家產出的報告進行正確部署,如此便能得知那家方案最符合需求,既不會影響效能,又能協助企業精省。」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