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調查最新結果顯示,全球13% AI就緒的領導企業(亦即「領導者」,Pacesetters)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架構決策思維,從而形成複合優勢。值得注意的是,97%全球領導者已能以更高效率及更大規模推進AI部署,成功實現AI應用並獲得相關投資回報。
將AI模型正式應用於實際場景固然值得慶賀,但其效能可能隨時間逐漸減弱。領導者專注於部署後的持續優化,72%設有自動化再訓練機制的持續監控系統,遠高於台灣地區的16%。此舉大幅提升效率,65%領導者能在一小時內完成模型更新且幾乎無須停機(台灣整體企業數字僅為33%)。這種優勢會隨時間持續累積:優化速度快3至4倍的企業,每年可運行超過50次週期,遠超過一般企業12至15次的平均水平。領導者將部署視為起點,而非終點。

領導者自始就將安全納入架構設計。84%全球領導者採用端到端加密並進行持續監控(台灣整體企業數字僅為21%)。對代理式AI而言,這種安全策略變得尤為關鍵:82%台企正部署自主代理式AI,惟僅32%能夠妥善確保代理安全。相較之下,96%領導者正部署自主代理式AI,而75%能夠有效保障安全。雖然數字顯示仍存在不足,但由於領導者一開始便在架構中融入安全設計,而非附加在架構之上,所以更容易管控。領導者在架構中預先構建安全機制,讓安全推動創新,而非拖慢步伐。

領導者之所以領先,並非由於投放更高成本,而是因為他們在架構層面提早部署。在工作負載需求逼近前、在瓶頸浮現前、在安全尚未演變成迫切需求前,便早已做好準備。
被動部署AI的企業正面臨AI架構債務累積的風險。這些早期警訊在台灣受訪者中已初現端倪,企業部署代理式AI的速度遠快於其安全防護能力,僅19%台企的網路處於最佳狀態,61%缺乏足夠的電力架構,然而已有一半受訪者預計工作負載將增長超過五成。
這一技術債務或會演變成營運風險、資安漏洞、合規挑戰和競爭劣勢。企業今日所做的架構選擇,將決定未來的發展潛力,而領導者早已取得關鍵優勢。
思科2025年度《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調查是一項全球研究,連續第三年發佈。該調查以雙盲問卷形式進行,訪問逾8,000名負責AI策略的資深IT與業務領導者,受訪對象來自26個行業中擁有500名或以上員工的企業。今年的首份報告顯示,「領導者」在財務、生產力方面的提升是同業的四倍。
《思科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揭示業界領袖如何在架構選擇上,與策略、資料、人才、文化和管治等領域的卓越表現互相結合。企業可以藉助思科人工智慧準備度評估工具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