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快速變動以及高度競爭壓力下,數位轉型已是企業發展的重心,而朝向數位原生企業(Digital Native Enterprise)推動則是未來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數位原生企業是比傳統企業高出數倍速度擴展業務和創新的公司,它以客戶為中心,不斷積極尋求創新,數位技術和數據(data)是發展的關鍵與核心,藉此促動企業高效營運,挖掘新的收入來源,創造客戶忠誠度,進一 步達成數位轉型的目的。
IDC 台灣研究總監江芳韻表示,未來五年將會看到數位轉型進入新的階段,數位原生企業將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未來市場競爭的關鍵是企業是否擁有創造新商業模式的能力,數位原生企業將在此關鍵能力上有較佳的表現。預計 2018 年台灣市場將受到下列十大趨勢影響:
(1)預計 2021 年全球及台灣 GDP 主要貢獻將來自數位化,未來商業模式將成為企業重要獲利來源
IDC 預計到 2021 年,全球 GDP 中有 50%,亞太 60%的貢獻將來自於”數位化”,包括 數位產品、服務、技術、營運、關係….等,預計台灣到 2021 年則將有超過 55%的 GDP 貢 獻來自數位服務產品與技術。而為了在未來數位經濟體系建立更強的競爭力,企業數位轉型已是必定發展的方向,未來”創造新商業模式的能力”將是競爭的關鍵。
(2)數位科技推升企業數位智慧平台成形–無人商業型態來臨
IDC 預測 2018 年台灣市場中,零售業、製造業、與金融業等相關應用 將率先推展無人商業發展。目前台灣企業在智慧平台與無人應用上大多以偵測(detection)、資料收集(collection)和平台管理(Mitigation)為主,預計未來將逐步朝向回應(Response)與預測(Prediction)方向發展,完成五階段技術構面,並化被動為主動。預計不僅將擴大台灣 AI 應 用領域,也將促動更完整的產業智慧化商業模式。
(3)就地型公有雲(Cloud at the Edge)將加速企業採行雲端化技術,雲服務應用環境愈趨多元複雜
未來大型企業如金融、製造、政府以及不具實體資產的純數位服務或網路服務公司如電商、遊 戲、媒體等導入Cloud at the edge的速度將較其他產業更快。未來各類雲服務型態的推出(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就地型公有雲、專有雲….)也將使雲服務應用環境更加多元複雜。
(4)人工智慧跨入終端(AI at the edge),Smartphone-as-a-platform
2018 年搭載 AI 晶片與應用的智慧手機將大放異彩,在市場成長最為直接與迅速, 更簡潔與直觀的使用者介面與應用也會使得 AI 在終端設備的生態圈更加快速成型。預估到 2019 年,30%的台灣前五百大企業將導入『Smartphone-as-a-platform』,而 至 2020 年,超過四分之一的企業行動應用(APP)也會在視覺運算、深度認知、擴增實境 等相關計算中導入『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的能力。
(5)數位經濟下,資訊安全將具備”學習與預測”能力,安全性已成為企業價值與信賴度的重要指標
未來資安產品方面將更積極整合大數據分析(Analytic)、使用者行為分析(User Behavior Analysis)、欺瞞技術(Deception)和隔離方法(Isolation)於內提高防禦陣線。IDC 預測台灣的大型企業包含銀行業、電信業、壽險業及高科技產業對於具有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 認知技術(Cognitive)的資安產品將具高度興趣,預計 2018 年43%的大型企業將率先採用以學習與預測為核心的資安服務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