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 CES AI 量子運算

AI滲透一切,未來已來

工研院「CES 2025 重點趨勢研討會」重磅解析 9 大趨勢

2025-01-16
CES為年度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會,被譽為年度全球科技業風向球,為協助產業快速掌握2025年最新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舉辦「透視大展系列:CES 2025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領軍,帶領產業研究團隊帶回第一手展會現場情報及洞見,涵蓋:智慧顯示及感測技術、AI晶片賦能消費科技、數位醫療、創新文化科技、先進材料趨勢、智慧車輛、無人機與機器人科技等9大領域;並舉辦新創趨勢論壇,邀請福寶科技、米斯全媒體、龢諧科技、艾知科技等多位新創業者現身說法,梳理科技創新與投資佈局策略。

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指出,CES已從過去的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變成Consumer Everything Show,尤其今年在AI的發威下,大會主軸「Dive IN」的精神在各項展示隨處可見,AI全方位潛入,提升人本與永續更美好的生活價值。此外,本年度也首度設立量子專區,並辦理量子論壇,預告量子時代已在不遠處。

趨勢一:邊緣AI裝置引領AI新生活,顯示及感測扮演關鍵角色

工研院指出,AI大量導入邊緣裝置進入爆發階段,終端裝置透過顯示螢幕傳達文字、圖像和影片,成為最直覺和人類溝通的界面,不論是電冰箱、掃地機器人、洗衣機等,都會有較過去更大及更高規格的顯示螢幕,「物物AI」的時代下可望帶動顯示器Every Where的機會。此外,AI的加持下,消費者在顯示沈浸感的體驗將更進一步提升,特別是電視、AR/VR裝置及汽車智慧座艙上更為明顯。對臺灣產業而言,物物AI將帶領臺灣顯示器及感測器產業走向一個全新的市場,對於未來以利基型應用產業,將是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而如何打入AI應用生態系更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趨勢二:從雲端到邊緣、硬體到軟體,AI科技全面滲透民眾生活

AI晶片技術正迅速成為消費科技革新的核心推動力,為產品賦予前所未有的智慧化能力,徹底改變使用者的互動體驗。例如,在零售業,智慧無人購物機利用本地AI算力,即可支援自然語言的語音,快速幫助顧客找到需要的產品,提升消費體驗。在健康照護產業上,智慧穿戴設備能即時分析使用者健康數據,並通過智慧終端進行分析,同時保護個人隱私。在邁向AI全面滲透的時代,臺灣企業應加速熟悉與使用AI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並透過跨領域合作發展市場機會,擁抱AI、應用AI,加速AI社會普遍應用,搶攻未被發掘的新市場機會。

趨勢三:老創與新創攜手,超級整合(Super Integration)時代正式來臨

工研院觀察,新創業者從過去創新「拼圖」的角色,轉變成「引領」創新的引擎,特別是AI、機器人與自駕領域,大廠不約而同在專題演講中「點名」所合作的新創公司。在新創展區Eureka Park也看到企業創投的活躍,積極透過加速器帶領其輔導或投資新創參展。產品應用面,智慧眼鏡再度崛起,以AI+AR為主要賣點,取代手機部分功能;智慧戒指、智慧項鍊出現,新創以高精度感測技術為核心,發展微小化、精緻化及AI個人化、富有設計感的時尚單品;「身心療癒」小物也以AI為核心,結合日常用品提升生活品質,重新定義文創生活。新創也致力各種對生活美好提升的努力,例如健康、建築等領域,看到悄悄萌芽的還有無線充電由3C走向各種場域及家電,如咖啡機及烤麵包機,呈現老創與新創攜手DIVE IN永續、健康、美好的生活。

趨勢四:長壽健康為CES 2025新趨勢,數位科技的軟硬體整合應用成為解方長壽健康(Longevity)是現今國際社會的重點趨勢,為滿足全球民眾需求,將持續有創新的數位科技導入生活場域中。工研院的展場觀測,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相關業者運用數位設備與智慧科技,藉由更多元、精準的生理訊號感測技術與融合多種數據AI分析技術,以軟硬體搭配的方式,發展智慧健康照護與智慧遠距醫療等情境,打造個人的多元健康未來。例如:Withings首度公開Omnia智慧健康鏡的概念產品;先行者OuraRing與SamsungRing此類智慧戒指產品帶動下,產業對此相對微型的穿戴式裝置興趣益發濃厚。從此可觀察到藉由晶片製程達到感測器尺寸的微縮化與降低耗電之特性,整合多種感測器的微型生理資訊監測穿戴式裝置已具備成熟技術可以進入消費者市場,有利協助民眾獲得更健康的生活。

趨勢五:文化科技RISE新趨勢 打造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時代

工研院觀察,CES 2025重新定義文化與科技的4種交互方式:文化創作科技(Revolutionize)以AI與數位工具為核心,快速將創意轉化為實際成果,改變傳統創作模式卻也帶來挑戰,如何提升效率的同時,保留文化及品牌DNA,並形塑規範,是業界討論的熱點。文化體驗科技(Involve)上,沉浸式技術(VR、AR、MR)為文化體驗注入全新魅力。大眾可透過虛擬現實參觀博物館、參與歷史重現或與文化遺產互動。文化傳播科技(Spread)透過智能翻譯、自然語言處理與媒體分發平台,推動文化跨越語言與地域限制,實現無疆界傳播。文化變現科技(Earn)方面,NFT與區塊鏈為文化創作開闢多元化收入來源,虛擬演唱會、數字藝術展及文化訂閱服務也創造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臺灣應積極抓緊此波浪潮,建構友善的創新與創作環境,並以國際思維打造文化科技產品,將本土文化推向全球市場。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