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eady

企業AI就緒的三個基本功

2025-09-05
許多企業雖然為生成式AI投入可觀的資金與人力,卻未必能將AI投資轉化為真實的成長動能。根據2025年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分析指出,領先企業的成功關鍵並非單純善於使用先進技術或海量資料,而是擁有「AI Ready」的「體質」。

其中IBM 2025全球AI長研究指出,「AI Ready」企業的AI投資報酬率比其他企業平均高出二到三倍。探究其致勝因素,除了率先應用新技術,這些贏家企業的三項基本功也十分紮實,讓AI技術從概念驗證(PoC)快速進入規模化應用。

第一項基本功是人才與文化,讓AI成為員工的「共通語言」。IBM 2025全球CEO研究結果顯示,高績效企業普遍將AI能力視為全員必備的基本素養,從領導者到基層員工。IBM全球CMO研究發現,唯有建立跨部門協作、共享數據與工具的文化,AI才能真正嵌入決策流程,發揮效益。在由數據驅動的時代,兼具創造力與AI應用能力的人才,已成為企業最珍貴的競爭優勢。

第二是流程與AI治理,必須是透明、可控、可信的。前述全球CEO研究指出,成功企業普遍會在AI的全生命週期中設計明確的自動化機制,涵蓋AI模型的訓練、部署、監管到退役,並內建偏誤偵測、倫理審查與資安控管。嚴謹的AI治理方式讓建立與使用AI是可追溯、可解釋的,也降低企業面臨符規、信任與風險的挑戰。

第三是藉平台化與整合,避免「試點陷阱」。AI應用規模化的最大阻礙往往在於企業系統零散與重複投入;許多企業雖已累積資料與模型,卻因缺乏統一平台,難以快速複製成功經驗。前述全球AI長研究也指出,設立「AI長」(CAIO)專職、並採中樞型AI營運模式的企業,其AI投資報酬率可高出36%,更能全視角地擴展應用,避免AI孤島。

最佳實踐是打造整合式平台,讓資料處理、模型部署、效能監控與安全管理都在同一環境中完成,並加入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即時監控偏差,確保AI應用規模化且可持續。AI策略精準對標企業目標,整合各部門的AI應用場景,讓AI Agent朝向共用設計,整合訂閱語言模型及平台資源的支出,減少重複開發。

<本文作者:林桂如現為台灣IBM諮詢數據與科技轉型業務負責人>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