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 Blockchain 去中心化

杜絕應收帳款融資弊案 縮短實體文件傳遞提高交易安全

區塊鏈發揮金融應用價值 從痛點出發對症下藥

2020-01-08
區塊鏈並非橫空出世不食人間煙火的技術,而是緣起於人類生活所遭遇到的實際痛點,以及對安全及迅捷的現實需求,所應運而生的技術解決方案。區塊鏈不僅可運用在金融業,也可應用在各行各業及各種事務上,值得後續持續觀察注意。

 

台北金融科技展(Fintech Taipei)於2019年12月再次展示FinTech應用成果,其中也有以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為核心的金融應用。區塊鏈是新的一波以「去中心化」為理念的典範移轉,運用演算法與密碼學在多方協作的帳本上記錄資料,防止竄改,使透過區塊鏈記載的資料更可靠,亦有助於身份驗證及智能合約之發展,可說是一種真實機器(Truth Machine)。

對一般人來說,區塊鏈技術雖然艱澀難懂,但是其所解決的痛點,卻讓人心有同感。從重大金融弊案及銀行運作實務,便不難理解為何實務上對區塊鏈有所需求,其實就是希望對症下藥解決痛點。

核實資料真實性確保交易安全

2019年7月初驚爆潤寅集團涉嫌詐貸案,有十多家銀行遭到波及,合計授信金額近百億元,金管會對作業有缺失的9家銀行開單處罰。潤寅集團本來是正派經營塑料紡織貿易的老牌企業,竟涉嫌於進行應收帳款融資時以假交易對數家銀行詐貸,其負責人夫婦於東窗事發前即潛逃出境。

更早之前,永豐銀行辦理鼎興集團授信弊案,也發生醫材供應商鼎興集團與牙醫診所之間有假交易情事,金管會查出永豐銀行核貸鼎興牙科材料公司中期放款,就借款戶所徵提之買賣合約書顯係偽造,且未確認貨款實際匯入來源,銀行之徵授信作業有明顯疏漏;且案關借款戶所徵提客票,均係牙醫診所或其負責人開立票據,惟票據張數與金額高度集中特定診所或牙醫,個別票據金額高且均為整數,明顯異常,核有未確實建立及未落實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之缺失。

所謂的「應收帳款融資」(Factoring)是指廠商向銀行融資借款時,並未以不動產抵押擔保,而是以銷貨後自買方可得之應收帳款轉讓給銀行以獲取銀行融資,銀行可自應收帳款獲得廠商借款之清償。應收帳款融資是「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的主要方式,可分為有追索權與無追索權兩種模式。就有追索權模式,如買方不支付帳款,銀行得向銷貨之借款廠商索賠;就無追索權模式,銀行只能向買方追償帳款,不能向銷貨之借款廠商索賠。如果應收帳款是假交易,而借款廠商若擔保不足,脫產、甚至逃之夭夭,銀行很可能會陷於借款無法獲償的風險。 在潤寅集團詐貸案,金管會對銀行處罰的理由主要為:銀行辦理授信業務於徵審核貸、撥貸審查及貸後管理等作業,未有效建立或未確實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以有效控制授信風險,核有缺失如:對借款戶帳列大額應收帳款及預付款項,未確實評估及查證;辦理應收帳款承購撥款作業,對借款戶提供之出貨單及提單等貿易文件未審慎查證;未落實檢核貸款資金流向,與原申貸用途是否相符等。

由上開弊案可知,應收帳款融資的痛點是對於應收帳款是否真實的評估與查證。這需要耗費相當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建構百密無一疏的安全網。實務上已有業者提出區塊鏈解決方案,例如國內新創業者BSOS針對供應鏈金融開發BridgeX系統,包含數據存證上鏈、多方數據驗真、可視化數據時間軸、可信第三方授權驗真等模組設計,以發揮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性。又如香港業者Hashkey集團與Velotrade集團合作共同打造區塊鏈的貿易融資平台,也是標榜透過區塊鏈技術來強化核實貿易資料的真實性及確保交易安全。

數位化信用狀文件縮短交易時間

另一個以區塊鏈解決實務痛點的例子是信用狀。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是國際貿易實務上常見的貨款支付方式,此係為了克服買賣兩方未有堅強的互信關係,乃透過銀行當中介者來處理金流。信用狀之簡要運作方式為:進口商即買方請銀行(開狀行)開立信用狀,並傳送給另一家銀行(通知行),再由通知行將信用狀交給受益人,也就是出口商即賣方。出口商將貨物出口後,船公司或航空公司會提供提單給出口商,證明貨物已運送。出口商再把信用狀與提單交給銀行(押匯行)進行押匯,即可領取出口貨款。押匯行從出口商取得提單後即傳送給開狀行,並向開狀行收取其已支付給出口商的代墊款。開狀行取得提單後即通知進口商前來贖單,進口商才得憑提單領取貨物。

由於上開運作流程中需要許多文件(包括信用狀與提單等)傳遞的手續,而實體文件的傳遞耗時多日,且有驗證真偽的問題,導致實務上常見「貨物比文件先到」的現象,也就是出口商托運的貨物已送到進口商附近的港口或機場,但由於進口商尚未取得提單而不能領貨,以致於貨物須存放於倉庫而增加倉租費用。此外,信用狀也可能被廠商濫用而詐騙銀行,例如在震驚社會的慶富造船弊案,數家銀行就遭金管會指摘其內控內稽出問題,裁罰理由之一即為:銀行未確實查證交易真實性,對信用狀受益人非屬授信戶之主要進貨廠商及購料品名與主要進貨項目不同情形,於承兌墊款前未確實查明交易之真實性及分析對債權之影響。

中國信託銀行於去年10月間與奇美實業合作,運用R3推出的Corda技術完成全球第一個橫跨歐亞的區塊鏈信用狀交易,即是透過區塊鏈技術將信用狀交易所涉之所有文件數位化,並善用區塊鏈具有多方協作與難以篡改的特性,可使用狀作業時間從5天縮短到1天之內,並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區塊鏈並非橫空出世不食人間煙火的技術,而是緣起於人類生活所遭遇到的實際痛點,以及對安全及迅捷的現實需求,所應運而生的技術解決方案。上開應用場景看來是幫助銀行的運作,但其實區塊鏈的精神是去中心化,如繼續發展反倒可能會消滅銀行及其他中介機構。區塊鏈不僅可運用在金融業,也可應用在各行各業及各種事務上,其未來發展無可限量,值得持續觀察注意。

<本文作者:陳佑寰,目前為執業律師。國立台灣大學法學碩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碩士。專攻領域為智慧財產權法、高科技產業議題及資訊法等。>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