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EMC無論是在融合系統(CI)抑或超融合基礎架構(HCI)都取得了領先的地位,在超融合基礎架構市場的全球市佔率更有逼近三成的好成績,在所有HCI品牌解決方案中堪稱為最大供應商。在市場的策略面上,Dell EMC近期則打算將主力放在VxRail以及XC系列兩款產品上。
在IDC最近公布的2017第四季全球融合系統市場追蹤(Worldwide Converged Systems Revenue Increased)調查報告中,Dell EMC無論是在融合系統(CI)抑或超融合基礎架構(HCI)都取得了領先的地位,在超融合基礎架構市場的市佔率更有逼近三成的好成績,在所有HCI品牌解決方案中堪稱為最大供應商。
有趣的是,IDC針對超融合基礎架構方案銷售形態的多樣性,也在報告中提供了兩種超融合基礎架構的排名方式,一種是超融合解決方案品牌,另一種是提供超融合核心能力的軟體業者,而Dell EMC主要是在品牌解決方案居冠。或許這與Dell EMC可提供的超融合解決方案數有關。合併之後,Dell EMC可提供的超融合解決方案遠遠多過其他供應商,包含Dell早先與微軟、Nutanix、VMware合作推出的S2D超融合架構、Nutanix授權的XC系列與vSAN ReadyNode,以及原先為EMC產品線的VxRail與ScaleIO,企業可選擇性更多,也突顯了大者恆大的道理。
整併後鎖定兩大主力產品
對Dell EMC而言,要在市場上同時推動這麼多的解決方案,其實存在不小的挑戰,因此在市場的策略面上,Dell EMC近期則打算將主力放在VxRail以及XC系列兩款產品上。Dell EMC技術副總經理梁匯華明白地指出,在超融合基礎架構產品中,Dell EMC現階段有兩大主力產品,一是VxRail,另一則是XC系列超融合應用裝置,而且這兩者的定位有明顯的區隔。若是企業原本就接受VMware虛擬化平台,那麼技術源自於vSAN的VxRail就很適合。但若企業並非採取VMware虛擬化平台,而採用了其他的Hypervisor,那麼XC系列超融合應用裝置就是一個好選項,原因在於XC系列主要是搭載Nutanix軟體,其可以支援多種Hypervisor,包含Nutanix AHV、VMware ESXi以及Microsoft Hyper-V,會更有彈性。
而在技術架構上,這兩項解決方案也有差異。他提到,「綜觀現今所有超融合基礎架構解決方案,其核心的軟體功能都需要在節點上啟用控制器虛擬機(CVM),這個CVM會耗用一些處理器與記憶體資源,而且與Hypervisor本身存在一致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同步升級的原因。但是VxRail的核心vSAN是內嵌在Kernel上,只要啟用vSphere,vSAN的功能便已經存在,好處是VxRail只要升級vSphere,vSAN的功能就自動地升級,而且消耗的資源更少、更直覺,發揮硬體該有的性能。」
而VxRail與XC系列超融合應用裝置同樣都是運用Flash來加速,是混合式的系統,VxRail的關鍵是快取(Cache)層,而Nutanix的作法是先讓所有資料進入Flash之後,再慢慢將資料下放到一般的硬碟存放。假設企業把所有的硬碟都汰換成固態硬碟(SSD),VxRail永遠會有一個充當Cache的個體加速作業速度,但Nutanix則會把所有的SSD視為是資料層,這是運作原理的不同。
另外,在資料存放上面,VxRail會把所有資料平均分散在三個節點,平時因為需要進行資料交換,所以會有一定的延遲,好處是萬一節點出現問題或毀損,需要進行VM遷移時效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而Nutanix則會把其中一份資料盡量接近運作的VM,好處是可以快速回應減緩延遲。
擴充彈性成導入誘因
超融合基礎架構發展與技術演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性。虛擬化盛行後,企業需要一個共用儲存空間(Shared Storage)以支撐多個節點的運作,但是在這個架構下,儲存設備一直存在單點故障的高風險,為了提高可用性,儲存設備最好要HA(High Availability)機制,但早期只有中高階機種才有HA功能,成本投入相對高昂。其次,隨著運算力不斷擴充,儲存設備也只能依靠不斷汰舊換新來滿足。
超融合基礎架構的出現,解決了企業的痛點,將運算與儲存放在同一台設備中,提供了更多的擴充彈性,在運算力增長的同時,儲存空間也跟著增長,而且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購買三層式架構,是吸引企業的一大因素。
|
▲Dell EMC技術副總經理梁匯華建議,在評估考量超融合基礎架構方案時,應該著眼於願景,而不是產品或解決方案。 |
梁匯華認為,Nutanix在初期選擇以桌面虛擬化(VDI)市場來證明HCI的效能,是一次成功的策略。「Dell EMC內部曾經換算過,早期部署桌面虛擬化所需的成本,光是一個使用者就需要8至9萬台幣,但是Nutanix可以在4個節點支援到500個使用者,平均一個使用者只要1萬多台幣,而且可以解決VDI的I/O瓶頸,對企業而言,相對划算,這也是為何早期HCI常常與VDI畫上等號的原因。」
任何技術的推動都需要經歷一段被驗證的時間,時至今日,HCI已經度過了技術驗證期,往更成熟的方向發展,愈來愈多的企業發現超融合基礎架構不應該只限定於桌面虛擬化環境,因而選擇移入其他的工作負載,並且獲得了好的I/O體驗,「我個人認為,至少九成以上的應用服務都已經可以在HCI上執行。尤其是雲原生應用,因為現今技術不斷朝向Build Small發展,擴充又要很有彈性,而超融合基礎架構符合了軟體定義的精神,同時又具有橫向擴充的優勢,因而受到不少企業青睞。」他舉例,Dell EMC曾有一家提供B2B服務的電商客戶,其Web服務與MySQL資料庫就是運行在HCI平台上,最大的效益是擴充的彈性。「這類型企業最大的挑戰在於,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增長。萬一突然增長很快,該如何因應?同時也會考量擴充與管理的複雜度。而HCI提供了比傳統儲存方案更大的彈性,是他們選擇的主要因素。」
從願景考量合適方案
目前企業採用HCI常見兩種情境,一是有新的應用服務或架構要上線而採用。另一種情況是,企業需要擴充或是淘汰的年限到了而採用HCI,因為佔用空間較小,而且管理也相對簡單。
而隨著超融合基礎架構不斷成熟,愈來愈多的供應商也加入市場,梁匯華也建議,在評估考量時,應該著眼於願景,而不是產品或解決方案。如果企業希望未來的資料中心可以做到全自動化或是軟體定義資料中心,那麼就會建議採用VxRail,因為VMware有完整的軟體定義資料中心藍圖,整體基石會非常穩固,但如果只是虛擬化的專案,也不打算走向雲,就可以用很多元的選擇,例如簡單易用的XC系列,就是不錯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