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儲存 備份 備援 DR 備份一體機 虛擬化 雲端運算 混合雲 公有雲 私有雲 超融合基礎架構 快閃記憶體 全快閃儲存陣列 開放原始碼 物聯網 IoT 人工智慧 AI 自動化 簡化管理 K8S 容器 SaaS 非結構化資料 物件儲存 內容感知 資料拷貝管理 檔案伺服器 群暉 檔案分享

新興技術驅動資料戰爭上演 因應未來變革刻不容緩

新數據時代IT儲存策略 專家齊聚全盤解析

2019-04-03
「新數據時代IT儲存策略論壇」研討會邀請來自儲存領域的八位業界專家,從不同面向分享軟硬體技術變革、架構演進以及值得企業持續留意的趨勢發展,協助企業釋放資料潛力,奠定逆勢反擊的關鍵架構與能力。

 

「Storage Wars」是美國上演的綜藝節目,這是一系列的真人實境挖寶秀,參與的職業買家與其團隊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待回收的倉庫進行估價,並且依據他們豐富的經驗開始尋寶,如果運氣夠好,很有可能會像其中一名買家一樣,挖到了580萬英鎊,等同於750萬美元的巨額款項。

在IT的世界中,「Storage Wars」也正在上演。不同的是,這是一場真正的資料戰爭。隨著5G、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等新興技術持續發展,資料增長愈益快速,數以億計的非結構化資料、大型的影音與圖像,正到處充斥在環境中,根據IDC預估,至2025年,全球資料領域將成長至163ZB。在龐大的資料量下,企業很難不被淹沒在其中,然而,想要在資料海嘯中挖掘出有價的寶藏,擬定一套新的資料儲存戰略將勢在必行。傳統只仰賴添加實體儲存設備的作法已經無法因應現代資料變革,從資料的收集、存放、保護到分析,企業需要的是能夠更敏捷地反應、彈性且能靈活因應的儲存架構,以便能快速地從資料中擷取更多的價值。 因此,2019年一開春,網管人雜誌舉辦了一場「新數據時代IT儲存策略論壇」研討會,匯聚各方建言,協助企業建構未來所需資料時代下的新儲存架構。在這場盛會中,來自於儲存領域的八位業界專家,從不同面向分享軟硬體技術變革、架構演進以及值得企業持續留意的趨勢發展,不管是新世代儲存系統所具備的資料感知能力、運用架構或軟體定義儲存節省隱藏成本的效益、以資料為中心的新思維架構,還是新儲存媒體SCM、Persistent Memory的應用發展、多雲資料保護與回歸應用本質的採購策略,目的都在於協助企業釋放資料潛力,奠定逆勢反擊的關鍵架構與能力。

資料膨脹時代下的快捷新架構 

活動一開場,NetApp台灣區技術長張展智便直指現今已是由資料來驅動未來的時代。資料的重要性正在與日俱增,回顧2000年以前,大型主機當道,IT基礎架構是企業業務營運的關鍵,而2000年至2010年這段期間,企業開始重視應用服務,並且開發大量的App,在此一時期,資料成長速度變快,數位檔案也愈來愈大,單一資料檔案可能被複製3至4份以上,並且分散存放在各個不同的儲存媒體或設備中。舉例而言,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拍攝照片,高畫質的照片除了存放在手機內,還有可能會儲存在隨身碟、行動硬碟,檔案伺服器、NAS設備,甚至是雲端儲存空間中。

網管人雜誌舉辦「新數據時代IT儲存策略論壇」研討會,匯聚各方建言,協助企業建構未來所需資料時代下的新儲存架構。

預期到了2020年,資料將成為企業業務營運的關鍵,物聯網快速發展是驅動資料增長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企業大舉投入人工智慧應用也是帶動因素之一,包含AI以及In-memory運算,都需要大量的資料與效能來支撐。與此同時,傳統IT基礎架構慢慢地式微,愈來愈多的企業正在運用公有雲、私用雲,甚至是混合雲來打造企業基礎架構環境。

也因此,NetApp在2014年就推動Data Fabric概念,透過Data Fabric來串接與傳輸本地雲(On-Premises Cloud)、企業IT以及公有雲的所有資料,目的就是希望協助企業打造一個讓資料得以在最適當的時間,儲存在最適當的地方,做最適當應用的環境。經過多年發展,Data Fabric概念已經落地,如今企業不需要更改既有IT架構,只要將ONTAP作業系統升級到最新的版本即可使用。 除了架構面之外,張展智也分別就AI加持新境界、資料儲存革新進化以及混合架構加速轉型三個層面談到了NetApp解決方案的技術演進。舉例而言,NetApp與NVIDIA共同驗證的ONTAP AI架構,可結合NVIDIA DGX-1、思科的網路交換器以及NetApp AFF系列的儲存設備,讓企業在加速AI創新和生產力的同時,還能降低總體成本。而除了支援端到端(End-to-End)的完整NVMe傳輸架構之外,預計在今年還會推出儲存級記憶體(Storage Class Memory,SCM)以及Memory Accelerated Data(簡稱Max Data)新技術,另外NetApp HCI 2.0也跨越了標準的超融合基礎架構,走向混合雲的新境界。

隨著5G、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等新興技術持續發展,資料增長愈益快速,企業需要的是能夠更敏捷地反應、彈性且能靈活因應的儲存架構。而針對各式解決方案,會後討論也相當熱烈。

在協助加速轉型的腳步上,NetApp也提供FabricPool、Cloud Sync、SaaS備份服務以及Active IQ雲端分析功能,協助企業建構現代化資料中心,善用雲端資源,擷取靈活性、彈性以及低成本等優勢,同時還能全面地瞭解設備的健康狀態,及早預測故障、報修更換。

突破傳統困境靈活架構創新效益 

Pure Storage台灣技術總監何與暉則分享了Gartner近期一份針對CIO的調查報告,內容排比了2019年與2018年CIO最想投資和部署的技術,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從一年前的7%躍升到40%,位列CIO最想投資技術的第一名,而資料分析(包含預測性的分析)則與前一年相同,位列第二名。第三名與第四名分別是雲端(包含XaaS)與數位轉型,對比前一年的調查,名次互換,數位轉型已優於雲端。從這份調查報告也不難看出,2019年CIO們非常希望能夠透過AI與機器學習對內部環境進行改造,而且更加重視雲端的應用。 比爾蓋茲(Bill Gates)早在20年前所著作的「數位神經系統-與思想等快的明日世界(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一書中,就預言了速度將是決定企業競爭力以及消費者忠誠度的關鍵因素。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給使用者想要的結果,該企業就會是贏家。如今Gartner的調查果然證實,CIO在2019年最想導入的技術,前四名都與資料及速度息息相關。 但是在傳統的架構下,想要實現在最短時間內提供給使用者想要的結果並不容易,因為企業內部存在太多與資料相關的應用系統,而且存取方式均不同,反而導致資料孤島的產生,系統與系統之間並沒有好的溝通橋樑。Pure Storage的解決方案可以協助企業解決上述的所有問題,藉由以資料為中心的技術架構(Data-centric Architecture),企業將能打破資料與資料間的隔閡,讓跨部門或跨區域的資料運用更加順暢。

他提到,以資料為中心的技術架構必須具備五項特點,首先平台必須可以快速地互通有無;其次是自動化與隨需供應;再者,即使資料共享也要確保安全性與資料的重要性;而隨著愈來愈多的企業使用混合雲,在公有雲與私有雲交互使用的環境中,如何讓資料自由地在雲端或地端進行溝通與協調,將是其中一項關鍵。最後,則是資料保護功能以確保資料安全性與可用性。

對此,Pure Storage也提供多項軟體功能與架構來協助企業實現,舉例而言,Pure Storage與VMware合作,將所有的功能整合到VMware vCenter和vRealize的管理介面中,讓使用者在熟悉管理工具的同時,可以自然而然地管理Pure Storage儲存設備。又如名為PSO(Pure Service Orchestrator)的容器儲存即服務,能將容器的各種好處延伸到任何關鍵應用,因為具有智慧化配置、彈性擴充以及自我修復能力,使得企業能夠加速應用程式交付的速度。另外,在混合雲佈局上,Pure Storage也推出Cloud Data Services雲端原生資料服務,讓內部環境的企業級應用程式無痛轉移到雲端,除了協助建立並執行橫跨企業內及雲端的混合環境外,還能進行備份和資料保護。

現代化資料管理儲存回歸應用本質 

在現代化基礎架構的過程中,企業經常面臨的痛點之一,即是成本預算不足。企業儲存亦是如此。群暉科技產品管理部產品經理于家琦引述調查資料指出,在過去一年,台灣企業資料平均成長量為30%,但相應的預算卻只增長了1%,這也意味著企業IT部門必須更絞盡腦汁來規劃儲存方案,以便取得最大化的成效。因此,在方案挑選的過程中,就必須回歸到本質,腳踏實地地審視企業所需的應用,並且盡量做到一次性投資便能滿足多項目標的需求。

針對企業內部最常見的儲存三大應用,包含檔案伺服器、資料備份以及虛擬化環境的儲存需求,群暉也推出多項套件來協助企業解決資料管理問題,特別是數位化時代下,企業應用需求有所變遷,儲存設備的軟體功能也必須與時俱進。

舉例而言,過去企業部署檔案伺服器的目的,通常是作為企業內網檔案存取分享之用,以往透過SMB協定經由區域網路傳輸,而現在則是擴展到外部網路以及跨裝置協作需求,對此,群暉也將雲端體驗納入到檔案伺服器的應用場景中,Synology Drive集結了公有雲的體驗與優點,提供3A(Anytime、Anywhere、Anything)的使用體驗,能夠跨平台進行檔案同步,大幅簡化資料管理與協作的複雜度,而且還支援搜尋功能,能迅速查找檔案也不耗時。 

而備份的場景也從以往單純的個人電腦與伺服器轉向更複雜的環境,不僅僅是跨實體與虛擬的混合環境,甚至是不同公有雲平台上的工作流保護,例如雲端上的G Suite或是Office 365等等都需要加以考量,根據調查,企業平均需要使用到4.1套備份解決方案才能滿足需求,對此,群暉推出Active Backup Suite一體機商用備份軟體,企業只需要一次性的硬體花費,並不需要額外的軟體授權,便能支援企業所有環境,包含個人電腦、實體與虛擬環境以及雲端SaaS服務例如Office 365、G Suite等等,在節省成本開支、因應法規要求之外,還能透過快照、增量備份以及全域去重複化等功能來節省容量。

另外,在虛擬化環境的儲存需求方面,由於企業對可用性以及可靠度的要求提升,群暉針對VMware以及Windows Server也提供各式整合套件,以增加效能與方便度。在可靠度上,FlashStation全快閃儲存產品線也特別加入RAID F1設計,藉由特別演算法以錯開SSD壽命相近而常同時損壞的問題。同時,針對不同企業的RPO與RTO要求,群暉在資料保護上也提供多重備份保護方式,包含Hyper Backup、Snapshot Replication以及High Availability機制供企業選擇。

AI數據分析智慧化儲存 

隨著行動裝置普及、雲端運算、社群媒體崛起,使用者大幅改變了過往的使用習慣,對於服務的回應有更高的期待,也促使企業資訊系統愈來愈傾向全年無休的不中斷營運。然而,這對IT部門而言,卻是更大挑戰,HPE資深技術經理吳銘哲便指出,IT人員最害怕半夜突如其來的電話鈴響,因為這意謂了系統已經停機,情況緊急。通常IT人員會在第一時間開始查找Log記錄判斷可能發生的根本原因,必要時,還必須緊急請求系統整合商或是原廠工程師的支援。

台灣企業儲存技術論壇創辦人暨首席技術顧問梁萬宇觀察,隨著時代的演進,資料中心的儲存型式也跟著變化,但資料才是最為關鍵。以資料為中心,儲存技術與趨勢可從存、管、用三個面向觀察其變化。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造成IT服務中斷的原因其實非常複雜,可能是應用程式、網路效能不彰甚或是儲存、主機元件故障造成的影響,有時為了故障排除,甚至必須要把主機下架。HPE團隊從成千上萬個案例進行分析,發現服務中斷並非僅僅是由單一事件引起,儲存雖然佔了一部份的原因(46%),但大部份的問題(54%)都涉及到複雜的基礎架構,包含系統、網路以及主機,正因為如此,IT人員往往很難快速探查到根本原因,更遑論進一步提出改善計畫。

也因此,經常可見的作法是透過臆測來加以解決,舉例而言,覺得可能是主機校能不足造成,於是就升級處理器,或是把虛擬主機的記憶體加大;推測可能是儲存設備的快取不夠、硬碟顆數不足,於是就將硬碟直接換成SSD,或是採購全快閃儲存架構。重點是企業做了這麼多的投資,還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浪費卻已經造成,而且後續的維護合約也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他提到,這也是為何HPE希望發展雲端資料分析系統的原因,目的就是希望解決IT維運的痛點,在第一時間分析出服務變慢的根本原因。HPE InfoSight所提供的AI智慧數據管理,就是將智慧IT所需具備的能力進行完善的整合,目標是為了減少干擾因素、營運衝擊,以及花費在查找問題所浪費的時間。理想的AI智慧數據管理必須具自動管理的能力,讓IT人員不必再浪費時間處理問題,以便將時間用於業務創新,同時也具備自動修復功能將能預先防範各種問題以杜絕干擾,幫助企業在效能、成本與資源之間取得最佳的平衡。

InfoSight誕生至今已經將近十個年頭,原本就是內建在Nimble Storage的預測性分析平台,在HPE併購Nimble Storage後,自然而然成為HPE旗下的產品,而早在十年前,AI分析系統就已經包含了AP行為分析,像是資料庫系統、電子郵件系統、作業系統以及虛擬化系統,從2008年起便開始累積了大量的大數據,透過機器學習與專家的行為模式建立,目前可針對企業環境提供非常完整的建議,而且有86%的問題可自動發現並解決。

統一雲平台管理資源透通無縫銜接

過去20年來,IT不斷地變革演進,例如從早期封閉式的大型主機發展至x86開放式系統;從硬體的環境變成以軟體、虛擬化為主流的環境;從單一功能設備,演進到多功能整合設備。Nutanix台灣區資深技術經理陳傅立認為,隨著IT技術不斷進步,現在應該好好思考如何重新整合IT基礎架構,藉由軟體定義的方式,將過去三層式架構整合到x86通用型伺服器中,在單一平台上便能提供運算、儲存以及網路資源,甚至把虛擬化平台也一併整合,如此一來,IT人員的管理維運也將更為簡單。

傳統上,企業內部若有30至40個系統,至少需要2至3個機櫃空間才能存放所有的設備,如今透過軟體定義的整合方式,只需2U或4U的空間,即能把所有的系統收攏,而這就是超融合基礎架構(HCI)的價值所在。企業內部的IT人員能把重點心力放在創新服務與應用,而不是花費大部份的時間在基礎架構的維運與部署上。

他提到,Nutanix從2011年推出全球第一套超融合基礎架構以來,便一直深受市場與第三方調研單位的認同,在許多調查報告中都獲得極好的評價,不管是Gartner在去年11月公布的HCI魔力象限,還是The Forrester Wave所發表的超融合報告,Nutanix都位於領導地位,而IDC也在去年統計了2018年全球HCI軟體銷售,光是Nutanix就佔了一半以上的銷售比重。

隨著雲端發展日益明確以及企業應用需求的增加,2016年Nutanix成為企業雲平台供應商,同時不斷增加服務與應用,目前已經有多達16種各式不同服務與應用產品線,主要可分成三大類,包含Nutanix Core、Nutanix Essentials以及Nutanix Enterprise。這其中,Nutanix Core為雲平台核心,主要是利用HCI來協助企業實現IT現代化;Nutanix Essentials則是協助企業構建私有雲;至於Nutanix Enterprise則是著眼管理多雲營運與服務。

針對企業儲存需求,Nutanix除了基本的雲平台核心之外,也推出了Files原生檔案分享與儲存服務、Buckets物件儲存以及Volumes區塊層級的儲存。Files主要是針對檔案分享,支援標準NFS與SMB協定,只需幾分鐘便能部署完畢,而且可隨需增加或減少容量。Buckets具有模組化的橫向擴展優點,能簡化資料路徑,適用於DevOps開發測試環境、智慧醫療、高解析影片、視訊監控,或是需要長期歸檔的資料。至於Volumes則專為企業雲而設計,為非虛擬化的Oracle、MS SQL、DB2等資料庫工作負載提供高可用性、可伸縮性及更佳的效能。

新世代儲存方案串接智慧物聯 

近幾年,物聯網如火如荼地發展,許多應用場景看似與IT基礎架構沒有太大的關連,但其實不然。Fujitsu企業儲存架構顧問朱孝誠在議程一開始,便以富士通在日本的物聯網應用為例,開啟新世代儲存方案的序幕。

獺祭(Dassai)是日本非常有名的清酒,也是富士通在IoT裡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結合IoT新興技術,與傳統種稻嚴謹工法,獺祭成功地將日本酒的文化,推廣到歐洲地區、美洲以及東南亞地區。但一度,獺祭的製造商,旭酒造株式會社也曾瀕臨破產危機。對於製酒商來說,酒品的好壞,原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獺祭採用的是名為山田錦的米種,這種酒米的特色是稻穗非常飽滿,但是太飽滿時稻穗又容易折斷,因此種植的難度非常高。

Commvault技術顧問陳力維指出,多雲部署的態勢愈來愈明顯,根據ESG的調查,僅僅只有16%的受訪者指出只採用單一服務供應商。高達51%的受訪者表示,企業內部至少採用了2家以上的公有雲服務,而這將突顯出混合基礎架構的管理挑戰。

2014年,山田錦出現危機,酒米的產量減半,旭酒造株式會社因此與富士通一同合作,找來山田錦的師匠傳授種植技巧,並且在田裡埋下了各式感測器,監控山田錦師匠如何除草、施肥,然後把所有資料匯集到富士通在日本的農業雲秋彩(Akisai),分析後將這些經驗分享給該地區的所有農家,讓他們用一樣的工法來種田,於是才解決了這項危機。

他提到,從這個案例來看,在農田中運用感測器來收集溫度、溼度、土壤酸鹼值,並不是新的技術,但是IT的價值在於收集完資料後,如何存放並處理這些資料,換言之,在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中,儲存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面對資料量快速增加,但預算愈來愈有限的現況,企業既希望儲存設備成本能夠降低,又希望能夠不斷擴充,而且高效、好管理,朱孝誠認為,在傳統的硬體架構與框架的限制下很難實現,但軟體定義儲存能夠協助企業克服這些挑戰,突破以往被限制住的框架,讓系統得到解放與自由。對此,富士通推出ETERNUS CD10000 S2來滿足企業所需,這是一款超大規模的軟體定義儲存系統,可同時支援物件儲存、區塊以及檔案儲存,具有橫向擴展的優勢,可以從最少4個節點開始配置,最高可擴展到500個節點。同時也提供商用版本的Ceph進行最佳化整合,能自動化部署並且提供告警與報表機制,讓企業在第一時間就能得知與因應。

從儲存演變談2019年技術熱區 

2019年,儲存技術與趨勢到底會如何發展?台灣企業儲存技術論壇創辦人暨首席技術顧問梁萬宇觀察,殺手級的技術尚不會出現,某種儲存技術已死的論調也並不能盡信,磁帶、SAN儲存以及硬碟的市場雖然都在衰退或縮減,但現今盛起的儲存技術並不能滿足所有的應用場景,換言之,市場是由多元化的技術所驅動,這些儲存技術都有其存在的需求,單一類型產品真要完全退出儲存市場,恐怕時間都還早。

但不可諱言地,隨著時代的演進,資料中心的儲存型式也跟著變化,不變的是儲存的目的是為了存放資料,雖然大多數談及儲存時都是從硬體的角度切入,但最終資料才是關鍵。以資料為中心,儲存技術與趨勢轉變可以從存、管、用三個面向來加以觀察。「存」指的是資料的儲存效益,近期有三個主要的技術重點,包含高效能儲存系統或媒體,例如全快閃儲存設備、NVMe的支援與應用,另外資料會往運算單元靠近,因而可見軟體定義儲存、超融合基礎架構的發展。而在雲端化的發展上,目前台灣企業還是偏向混合雲運用居多,不過在國外,純公有雲的接受度會比國內高出許多。
「管」指的就是管理,以往主要會聚焦備份、備援、異質或虛擬環境的儲存管理,近兩年資料拷貝管理議題浮出,當企業內部有這麼多份的拷貝資料,如何進行妥善的管理,讓儲存效益最大化,將是一大重點。另外,在未來的幾年,將會有更多智慧化管理方案出現,著眼的是運算端到儲存端的監控管理。

而「用」的需求,則是近幾年企業比較關心的議題,由於非結構化資料快速產生,龐大的資料量如何妥善地存放?這時DFS分散式檔案系統或是Scale-out NAS就有其著力點。但除此之外,如何善用這些資料加以分析,對內容進行感知,或是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預測、自動化部署或是偵錯,都將會是未來值得關注的焦點。這其中,內容感知少不了物件儲存,雖然近幾年物件儲存沒有大鳴大放,但企業需求卻是不斷。

他強調,許多企業在進行儲存方案採購時,往往只在乎效能,但是擴展能力與管理能力也同等重要。當偏重資料效能時,擴展能力與管理能力便會降低,如何從中找到平衡點,關鍵就在於釐清資料的用途,例如只需存放、管理還是需要從中進行分析,將攸關儲存技術的選擇。

混合雲資料保護與管理 

數位化潮流正在驅使企業轉型,愈來愈多的企業正對IT基礎架構進行現代化,而其中企業最常使用的策略,便是善用雲端運算的資源。根據Gartner調查,雲端優化已經成為企業面臨IT支出決策時的一項偏好,愈來愈多的企業會在新專案或是系統汰換的過程中,考量採用雲端服務。而這也造成了企業預算很可能從傳統IT解決方案轉移到雲端運算的情況,這點從Gartner最新的IT支出預測便可看出端倪,2019年資料中心系統的支出預計為1,950億美元,但到2022年將降至1,900億美元。相比之下,雲端系統基礎設施服務(IaaS)的支出將從2019年的395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630億美元。

Commvault技術顧問陳力維指出,雲端技術日益成熟,混合基礎架構已經成為新常態,根據ESG的調查,企業使用雲端基礎架構服務的原因之中,除了拿來運行應用服務、大數據分析或資料採礦之外,利用雲端資源作為DR Site的應用也是常見的使用情境之一。而另一份ESG的調查則提到,多雲部署的態勢愈來愈明顯,僅有16%的受訪者只採用單一服務供應商;高達51%的受訪者表示,企業內部至少採用了2家以上的公有雲服務,甚至還有28%有超過3家以上的服務供應商。同時,不只企業IT部門在進行基礎架構管理時,可能採用了多個服務業者,每個部門單位也很可能選用不同的雲端服務供應商。

這將突顯出混合基礎架構的管理挑戰,儘管雲端服務供應商多半提供管理與資料保護工具,例如提供複製、資料保護、快照等等,但是在多雲環境下,想要全盤清楚哪些服務個別運行在A、B、C哪一個雲端供應商?何時做過快照?又該如何復原?將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原因在於企業根本無從得知資料存放在何處,管理也更加困難。

他提到,Commvault能夠協助企業保護、管理以及使用資料,讓資料管理變得更簡單、更有延展性及完整性。不僅可針對實體伺服器、虛擬環境、端點設備、超融合基礎架構、應用程式與資料庫以及雲端運算與服務,進行統一平台的資料保護,而且還能透過4D Index開放式索引的建立,進一步針對內容關鍵字搜尋,方便管理者查找檔案。

此外,還能提供自動分流機制來確保備份如期完成。傳統上,企業在備份之前,需要先設想好備份策略,萬一在時間內無法完成資料備份,就必須以人工手動將資料分流到其他台備份主機,如今企業只需要決定SLA,例如8小時內完成備份,並且選定來源端後,便會自動調整備份策略,一旦發現備份時間將會超出預期時,就會把其他台備份主機納進來,把資料挪到其他主機進行備份。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做到部份的自動化,節省一些調整時間。

有鑑於傳統的資料保護架構多數是採階層式架構設計,並沒有考量冗餘機制,因此,Commvault在近期也推出超融合備份一體機HyperScale,以避免單點故障的情況發生。目前Commvault HyperScale Technology提供兩種部署選項,企業可購買HyperScale融合一體機並且部署於企業內部,或者單純採購軟體方案,安裝到企業現有的硬體設備或已通過認證的參考架構中。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