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生活與消費型態的轉變,驅動企業與組織正視數位化世代的應用習慣,以往為了推出新業務,由IT部門自主開發、採購建置基礎架構、整合測試後上線營運,冗長的工作流程已無法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
隨著雲端運算平台的彈性配置、快速啟用資源,獲得企業與組織一致的青睞,再加上近年來興起的容器化運行環境,解決維運、異質雲端平台遷移的關鍵問題,讓微服務架構的系統逐漸成為主流,可說是數位化應用不可或缺的一環。
IBM雲端運算暨認知軟體事業部軟體方案顧問林光雄引述IBM內部調查數據指出,儘管應用程式部署到雲端平台提供服務,已成為企業發展數位化中重要的戰略,實際上工作負載遷移到雲端的企業卻只有20%。阻礙了80%企業應用轉移到雲端的因素,歸納起來不外乎工作流程與資料存取需求的變異、多種雲端平台與供應商難以抉擇、技術代溝。
「IBM希望能夠加速企業成功上雲之旅,針對工作流程與資料存取需求的變異,想要構建一次、隨處部署,現階段必須是開放的技術,才得以在異質環境中遷移;其次,即使是工作負載散落在多家雲端平台,亦可借助開放平台的特性實作遷移與整合;至於技術代溝,也就是雲端原生與傳統應用程式之間的知識落差,則可透過文化與技能轉型來達成。」林光雄說。其實技術層面的問題通常不大,較麻煩的是企業文化較難以克服。就銀行核心系統演進史來看,早期從撰寫COBOL語言演進到Java環境,事實上經過多年時間才全數轉移。現在則是從Java遷移到雲端平台,運行在容器化環境,已經不僅是程式碼的轉變而已,甚至自家內部的維運流程、標準作業程序,皆須同步進行調整,這也是前述提及文化與技能轉型必須都到位,才有辦法處理技術代溝的問題。
商業軟體容器化打造立即可用方案
2018年IBM宣布斥資340億美元收購Red Hat案,日前完成審查程序之後,IBM隨即發布Cloud Pak系列,基於Red Hat OpenShift平台搭配Operational Services,打造預先建構立即可用的解決方案,現階段已完成了五大應用場景,包含Application雲端原生開發與工具鏈、Integration透過API進行系統整合、Automation讓重複性的工作自動執行、Multicloud Management在中央控管畫面上調度或監看叢集、Data則是發展人工智慧必要的資訊架構。
IBM雲端運算暨認知軟體事業部技術副總胡育銘指出,事實上,IBM花費將近兩年的時間把旗下包括Cognos商業分析、SPSS統計軟體、DB2資料庫、MQ中介軟體、WebSphere應用系統等,至少超過九成的商用軟體予以容器化,並且架構在OpenShift平台之上,來打造預先建構完成的五種Cloud Pak。正在積極發展中的還包括針對5G應用所需的環境,讓企業得以依照不同應用場景與需求選用。
「至於既有的IBM Cloud Private(ICP),會繼續維護大約三年時間,接下來將由Cloud Pak來取代ICP。畢竟OpenShift與ICP同樣是基於Kubernetes為核心發展,轉換門檻並不高,實際上也已經有客戶開始實作。」胡育銘說。
IBM Cloud Pak系列的Application,可用於輔助建構雲端原生應用程式,依照開放原始碼框架所設計的工具鏈,例如Java、Python、Node.js等開源框架皆已納入支援。林光雄說明,在微服務架構中,每個容器都有專屬的版本,欲達到快速封裝上線營運,必須仰賴工具鏈協助,讓容器版本從初始開發到上線之後的持續監控,整體工作流程中必須執行的任務,皆得以基於一套整合完成的工具來執行。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有效降低開發與部署雲端原生應用程式的門檻,Cloud Pak for Application解決方案中,IBM依照開放原始碼框架設計工具鏈與方法論,釋出名為Kabanero的開源專案,幫助企業有效率地設計、構建、部署與管理基於Kubernetes發展的應用程式生命週期。
林光雄觀察,若非由軟體技術供應商提供整體工具鏈,企業IT必須自行搭建工具鏈,自行封裝Docker映像檔,因此Kabanero開源專案的目的,是讓DevOps團隊從開發初期程式碼的撰寫,直到封裝映像檔,進而部署與維運監控,皆能夠基於Kabanero專案來執行。
雲端原生搭配資料虛擬化發揮彈性效益
應用服務上線之後常見必須透過API介接整合其他系統,即可藉由Cloud Pak系列的Integration進行實作,或是運用IBM MQ企業訊息交換,甚至是IBM Aspera建立高速資料傳送能力,取代傳統的FTP功能執行大量檔案傳輸的應用,藉此提升效能與確保安全性。
在工作流程中,針對人力介入執行的操作,採用Cloud Pak系列的Automation輔助,可用於提升員工生產力。例如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機制,搭配業務工作流程(Workflow),透過單一平台整合運行。林光雄舉例,「以往掃描紙本文件轉換為電子檔案,經過光學字元辨識(OCR)後才得以取出資料內容。如今則可自行增設欄位,以人工智慧主動辨識,如同非監督式的演算法,達到自主學習。」
對於因應業務型態,工作負載必須部署在異質雲端平台的企業,可藉由Cloud Pak系列的Multicloud Management平台來掌控。例如基於基礎架構即程式碼(IaC)元件,建立通用、可重複使用與因應狀況調整的作業程序,讓底層的佈建得以有一套參考準則。
Cloud Pak系列中較特別的是Data,來自不同技術領域的整合,除了預設具備的ETL(擷取、轉換、載入)、資料倉儲等功能,可進一步增添關聯式資料庫、SPSS Modeler資料探勘與預測分析、Watson人工智慧系統,以便讓敏感性較高的資料可先於內部進行訓練。例如銀行業設計Chatbot(對話機器人)提供客服,過去必須連線到外部公有雲服務供應商的平台運行資料演算解析,如今在自家內部即可運用Watson。
林光雄進一步說明,多數銀行業採用雲端服務所發展的對話機器人,通常會遭遇的問題是,依據呼叫次數計費,必須撰寫許多判斷式過濾用戶端的提問,相對減低資料模型訓練效果。不如內部部署人工智慧,得以運用豐富的素材先行訓練,提高精準度再上線提供服務,訓練過程較採用公有雲服務的操作方式並無差異。
事實上,企業的應用系統欲基於雲端原生發展,過程中最挑戰的部分就在於資料庫、資料倉儲,要如何在微服務架構中整合運行。應用程式可予以拆分,但是資料庫系統則往往過於龐大,根本難以分割,可說是目前最大的挑戰。林光雄認為,資料虛擬化(Data Virtualization)機制正可協助解決難題,亦是企業下一步發展的要項,如今Data方案中已納入,可藉此彈性地部署與應用資料庫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