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Red Hat Cloud Solution。 Helion CloudSystem Gemini Open Cloud 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 Helion Rack iServCloud OpenStack Red Hat Walmart Yahoo! PayPal 雙子星雲端 AT&T Dell HPE

跨越OpenStack鴻溝 企業級整合方案搭橋

2016-12-14
OpenStack具有免費下載部署的優勢,卻也存在技術上的鴻溝。由於OpenStack的架構設計是將所有的服務(Service)都拆開來,使其獨立的開發與運作,每個套件(Project)都有各自的開發進度與技術,透過套件之間相互的關聯與互動,才能真正的運行,因此對於OpenStack架構不熟悉的IT人員而言,部署相對複雜且有難度。
近幾年,OpenStack聲勢日漸壯大,企業應用案例也逐漸增加,特別是在眾多大型企業,如AT&T、Yahoo!、PayPal、Walmart等帶頭下,OpenStack也慢慢攻入企業Production環境。最新出爐的OpenStack用戶意見調查顯示,相較於2015年的表現,2016年部署在Production環境/?完全運營用途(Full Operational Use)類的比例成長了20%,而同樣的問題在2013年年末的調查中,僅只有32%的佔比,明顯大幅增長。而在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或開發/?測試部署比例正在逐步降低,從2013年的34%降低到11%與18%。

這得歸功於OpenStack快速成熟發展。2010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辦的第一場OpenStack高峰會(OpenStack Summit)僅僅只有75人參加,而6年之後,在同一個地點舉辦的高峰會,與會人數已然達到了7,500人,足以顯見其成長的力道。社群也在快速增長中,甫發表不久的第14個版本Newton,便是由2,581名來自全球309個機構的社群開發人員、操作員及使用者共同設計構建而成。再加上許多在IT界知名的國際公司加入,在在都提高了企業的應用意願。

雙子星雲端行銷長姜昱有觀察,OpenStack的發展過程與Linux作業系統崛起的軌跡極為類似,當年Linux逐步打造出足以抗衡微軟的系統,20年後,Linux不僅成為主流、培養出知名國際大廠,也讓微軟轉身擁抱。而在2010年10月才發表第一版Austin的OpenStack,原先在私有雲預設的潛在假想敵是VMware,兩年後,VMware就投入OpenStack。「從這些歷程的比較也不難發現,OpenStack發展速度比Linux更為快速,也難怪被視為雲端版的Linux。」


▲今年10月發表的OpenStack用戶意見調查指出,相較於2015年初的調查結果,部署在Production環境/完全運營用途(Full Operational Use)類的比例成長了20%。

成本是首要驅動力

在高度數位化的時代下,企業面對的競爭更為激烈,而最終的勝負關鍵就在於是否具備隨時可因應企業需求的彈性IT基礎架構。而OpenStack可以提高運營效率能力以及能快速部署應用程式,加速組織創新與競爭的優勢深受企業青睞。

但是成本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在OpenStack用戶意見調查中,高達72%的使用者反映,採用OpenStack的首要原因是可以讓組織節省成本,是IT基礎架構的替代選擇。

HPE資深雲端架構技術經理曹建國指出,台灣企業對於成本也相當看重,而且不少企業會把OpenStack視為解決虛擬化軟體高昂授權費的良方,例如某遊戲業者,早在OpenStack核心還是第9個版本Icehouse的時候,就採用了HPE的OpenStack解決方案,導入原因就是希望能夠Cost Down,並透過OpenStack內的KVM技術取代VMware虛擬化平台。

人力不足與錯誤預期 影響導入意願

一如所有的開放軟體,OpenStack具有免費下載部署的優勢,卻也存在技術上的鴻溝。由於OpenStack的架構設計是將所有的服務(Service)都拆開來,使其獨立的開發與運作,每個套件(Project)都有各自的開發進度與技術,透過套件之間相互的關聯與互動,才能真正的運行,因此對於OpenStack架構不熟悉的IT人員而言,部署相對複雜且有難度。

台灣戴爾企業解決方案資深副總梁匯華提到,OpenStack並不是商業軟體,不能以商業軟體的眼光來看待OpenStack。台灣企業很熟悉商業軟體的運行模式,遇到問題只需要打電話給原廠,基本上都能獲得豐富的支援,多數的企業以為OpenStack也應該可以如此,但結果卻不如預期。「OpenStack只能在社群內尋求解決的方式,甚至自己解決問題。因為沒有獲得立即的協助,讓IT部門直覺OpenStack解決方案行不通,反而又走回商業軟體例如VMware的案例也不少。」

另外,專業人力不足也是潛在的難題。現階段,OpenStack環境多半是與傳統IT基礎架構分開運營,對於IT部門而言,同時管理兩套架構也就意謂了人力必須重新調配,就算IT團隊人員不少,但真正熟悉OpenStack技術的人員卻往往只有寥寥數人。再加上OpenStack每半年就有一個新版本,IT部門明顯跟不上OpenStack開發的腳步。他直指,這也是為什麼不少IT大廠為了降低OpenStack導入門檻,也紛紛推出企業級OpenStack解決方案的原因,但是這樣的作法就會與企業預期的成本有不小的落差。

企業級方案紛出籠 提供附加價值

現階段,企業已經可以在市場上找到不少企業級OpenStack解決方案,包含由工研院雲端中心團隊獨立出來的新創公司雙子星雲端發表的Gemini Open Cloud企業級雲機櫃、HPE預載OpenStack平台的Helion Rack整櫃式私有雲機櫃,以及能夠銜接混合雲的Helion CloudSystem。另外,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投入開發的iServCloud雲端資源管理平台,以及Dell與Red Hat共同設計開發的Dell Red Hat Cloud Solution,都是基於OpenStack開發出來企業級解決方案。

這些解決方案目前多數都是基於Mitaka版本所開發而來,共同點是其所提供的套件基本都包含OpenStack核心服務,例如Nova(運算)、Neutron(網通)、Swift(物件儲存)、Cinder(區塊儲存)、Keystone(身分識別)以及Glance(映像檔管理),此外,Horizon (儀表板)、Heat(編排模板)、Ceilometer(資料監控計量),也常見於解決方案中。

但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會在基礎的OpenStack核心服務之上再行加值。舉例而言,雙子星雲端專注在提供PaaS層的Turnkey Solution,而HPE關注未來的混合雲應用,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則結合即時通訊(IM)主打創新體驗,至於Dell與Red Hat則聚焦在滿足企業不同的需求上。

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主任陳立群指出,OpenStack是一個很有彈性的架構,不同企業所部署的架構其實差距很大,而支援與服務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沒有廠商服務,企業大概就只能做到基礎安裝,若想要較高的效能與QoS,仍需要專業協助,因此預載了OpenStack軟體套裝並完成整合優化的解決方案將有助於減少部署的複雜度。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