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 IaaS PaaS SaaS 伺服器

最佳適用伺服器 思維廣度是挑選關鍵

2011-12-06
雲端運算談論多年,直到近年來,企業對於雲端運算的認知才總算有了清楚的輪廓,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等雲端服務類型早已耳熟能詳,然而對於許多對雲端感興趣的企業來說,如何讓雲端「落地」是現今面臨的最大難題。企業的IaaS該是什麼樣貌?怎樣才算是建好了一朵雲?在討論雲端架構最基本的伺服器之前,得先從觀念談起。
多數企業已經認同虛擬化是企業操作雲端運算基礎架構的必要技術,將既有的IT設備集中、整合並且虛擬化是許多企業在打造一個真正可運作的雲端運作時必要的前期步驟。虛擬化的普及應用甚至讓VMware以黑馬之姿竄起,VMware大中華區總裁宋家瑜日前曾表示,VMware在大中華地區x86伺服器軟體市場成長快速,目前只屈居微軟之後名列第二。

然而,虛擬化並非等同雲端,真正可以稱呼為一朵雲的架構,IT業者普遍認為必須符合幾個特點,標準化、自動化、依使用付費並且是自助式的服務,從企業私有雲的角度來看,IT部署的雲端要做到讓使用者可以在簡單的操作下就能輕易取得需要的服務或資源,才能稱之為「雲」。

IBM系統暨科技事業處產品經理邱垂彬解釋,過往使用者需要使用某種應用服務或IT資源時,需要冗長的申請流程、許多道關卡、費時數周到數個月才有可能取得,而雲端提供給使用者的是自主的選擇性以及更快速的效率,想要那些服務或資源,馬上就可以申請,而且只需要一小時或半天就能獲得所需的服務與資源。

▲IBM系統暨科技事業處產品經理邱垂彬解釋,雲端提供給使用者的是自主的選擇性及更快速的效率,想要那些服務或資源,馬上就可申請,而且只需要一小時或半天就能獲得所需的服務與資源。

當企業要將這些特點實現而成為一個可運作的機制時,抽絲剝繭到最後,企業絕對需要IT基礎架構的支持。單純的從硬體層面來看,讀者將會發現,雲端環境所需要的IT基礎架構跟過往企業部署的IT架構幾乎沒有不同,企業仍需要網路、儲存設備與伺服器一同支撐應用服務的運行,但差別在於,雲端環境建置的過程中,要考量的因素更多、更廣,而這往往也影響了IT設備設計與選擇,對於伺服器來說也是如此。 為了更符合企業能更快打造出雲端適用的基礎架構,伺服器供應商在整體設計上也有些調整,不過,與其把焦點放在伺服器,談論那一種伺服器最為適用,不如先來看看雲端環境會強調那些作法、特點或因素,而這些也將影響伺服器的選擇。

成本考量 伺服器愈陽春愈好?

早些年,Google揭露了雲端資料中心的神秘面紗,影片中一眼就看見,每一個機櫃裡的伺服器與企業熟知的直立式、機架式或是刀鋒式伺服器不同,2U高度的伺服器堆疊起來的機櫃,幾乎見不到多餘的機殼,於是以幾近裸機形式的客製化伺服器打破了企業原本的邏輯,原來,雲端資料中心內的伺服器不用侷限於通用型伺服器,以白牌伺服器甚至僅以主機板為主的裸機(搭配有效的冷卻散熱機制,PUE(能源使用效率)也能達到超完美的1.25數值,而且伺服器成本更低廉,這樣的資料中心也成為企業期待能效法的對象。

近日Facebook打算跟進Google在台成立雲端資料中心的消息一被媒體披露,馬上就引起台灣主機板代工業者的興趣,而這些大型服務供應商的成功案例也讓企業認真思考以裸機建置雲端資料中心的可行性,同樣的伺服器搬到台灣企業內部機房中是否適用,是近年來不少企業希望尋求的答案。

HP企業業務事業群企業伺服器暨儲存網路設備事業處工業標準伺服器事業部產品經理郭裕昇指出,企業想要學習Google或Facebook等雲端服務供應商的作法,面臨的挑戰不低。

規模不足跟進挑戰大

▲HP企業業務事業群企業伺服器暨儲存網路設備事業處工業標準伺服器事業部產品經理郭裕昇指出,企業想要學習Google或Facebook等雲端服務供應商的作法,面臨的挑戰不低。

他提到,首先台灣企業多數資料中心的規模遠不及這些大型服務供應商,因此動輒數百台、上千台伺服器數量是一項龐大的負擔,企業並沒有足夠的需求量來說服OEM業者為其客製化。

其次,Google資料中心的強項並不是在硬體,而是龐大專業IT人力下所撰寫的軟體以及叢集平行處理機制,因而在硬體上選擇以最精省的元件打造成本最低廉、同時符合軟體運作的伺服器,對於企業來說,近年來資訊部門IT預算只有精簡的趨勢,能夠持平已經相當不錯,要一口氣增加IT人力來維繫有其困難,更何況企業還要自行設計中介管理軟體,即使有辦法研發出來,能不能適合雲端資料中心運作還有待時間考驗。同時要做這麼大幅度的轉變,高階主管的支持度勢必不能少,這些總總因素所必須投入的心力、人力與成本,若是企業只打算先在企業內建一小朵雲端,這麼做反而大費周章。

以應用服務為主,不能面面俱到

▲神達電腦旗下泰安產品事業體系統產品部資深經理陳昭仁指出,通用型伺服器為了適用於各領域,因此在設計初期就會面面俱到,但是客製化伺服器的思維則是以應用服務為主,因此只會保留到該應用服務所用得到的元件或功能,其他則通通都捨去。
神達電腦旗下泰安產品事業體系統產品部資深經理陳昭仁補充說明,國外許多Mega Data Center的確都選擇採用客製化伺服器,之所以採用客製化模式,除了考量省電因素之外,同時也要求降低成本。他分析,單純從硬體來看,拆下通用型伺服器內的主機板,將一些不用的元件拔掉,的確可以省電也降低成本,但這麼做卻會帶來風險。因為通用型伺服器的所有元件都經過了最佳配置的設計,元件的存在都有其必要的考量,而且這些元件也都會經驗證,以確保伺服器運作,但是自行拔掉元件卻極有可能帶來「意外」,因為被拔掉的元件很可能是讓伺服器穩定運行的重要關鍵,因此,Mega Data Center業者會要求重新設計主機板,也許會與現有的平台有80%的相似度,而剩下的20%則是依需求調整。

「不過,客製化伺服器與通用型伺服器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限定需求。」陳昭仁指出,一般通用型伺服器為了適用於各領域,因此在設計初期就會面面俱到,把企業所有可能用到的元件或功能都包含在內,但是客製化伺服器的思維則是以應用服務為主,因此只會保留到該應用服務所用得到的元件或功能,其他則通通都捨去。

此外,他還提醒,Mega Data Center所建立的雲端架構多半不是採購目前企業常見的虛擬化平台解決方案,這類型的業者會自行設計軟體,以符合該業者心目中的雲端要求,對於一般非Mega Data Center型的企業來說,這麼做划不划算就得先行評估。

確認企業雲端樣貌 才能選對工具

雲端運算可以為企業帶來不少利益,但企業落實雲端之前必須先問清楚企業心中的雲端是什麼模樣?因為那些需求而必須做好雲端基礎架構的部署?而為了達到這些目的,伺服器是那種類型?客製化伺服器、通用型x86伺服器還是大型Unix伺服器?

▲Dell伺服器解決方案經理李俊邦提到,Dell雖然同時也為Mega Data Center這類大型公有雲服務供應商客製化伺服器,但即使是一般企業慣用的通用伺服器,也會因需求相異而有不同的抉擇。
「企業建置雲端環境的目的是為了創新業務,提供新的應用服務給予所有使用者還是希望讓企業內部IT資源動態調配,將現有的資源最大化的運用?抑或認為企業需要協同研發,針對研發需要設立一朵小雲將有助於資料管控與安全機制的落實?這些問題的答案最終會影響到伺服器的選擇。」Dell伺服器解決方案經理李俊邦提到,Dell雖然同時也為Mega Data Center這類大型公有雲服務供應商客製化伺服器,但即使是一般企業慣用的通用伺服器,也會因為需求相異而有不同的抉擇。

NEC企劃部主任洪啟文也認同,他提供個人經驗明確地指出,大型服務供應商前端有使用刀鋒伺服器構成,也有企業採用1U伺服器堆疊的作法來提供服務,或是在1U的空間提供多節點,以多節點伺服器來架構雲端環境的企業也大有人在。至於希望以虛擬化作為進入雲端第一步的企業,或許就會選擇記憶體較大的伺服器機種,另外也有企業評估到最後,決定買中高階伺服器,一次就把企業內所有的應用服務集中到最少數量的伺服器內。「實踐雲端的工具有很多種,企業雲端內的內容愈明確,企業才愈容易選到對的伺服器來加速實現。」

雖然企業常見使用x86伺服器,但在穩定性與可靠度上,Unix伺服器也是另一種選項,邱垂彬表示,資訊安全已經是現今所有企業都必須面臨的課題,尤其在雲端架構下,安全性受到更高的關注,目前x86伺服器與Unix伺服器的虛擬化技術不同,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不一樣的表現,他提到「目前多數的x86伺服器都是採用基於作業系統之上的Hosted Hypervisor技術,因為作業系統本身安全性的設計問題,已被發現多起入侵記錄,因此若企業在雲端基礎架構有更高的安全性考量,Unix伺服器位於作業系統之下的Hypervisor技術,或許就是好的方案。」

節能、空間效率與管理都是影響因素

▲NEC企劃部主任洪啟文表示,實踐雲端的工具有很多種,企業雲端內的內容愈明確,企業才愈容易選到對的伺服器來加速實現。
適合雲端基礎架構的伺服器,除了因應企業提供的雲端內容而有不同規格可供選擇之外,其實近年來,伺服器的設計也受到了不少因素影響。首先在經濟環境面仍有所隱憂的情況下,企業對於IT預算與成本的掌控日益嚴格,最明顯的變化莫過於,過往電力成本都算在總體費用中,現在則要單獨計算資料中心的耗電量,甚至規定,每年的電費只有一筆固定預算,不能增加只能減少。

另一方面,傳統企業IT設備的增加都是緩慢而可預期,但是進入雲端之後,基礎架構很可能突飛猛進地茁壯,在資料中心有限的空間中,要安置這些設備,也使得企業漸漸留意到空間使用性問題;另外,雲端也造成IT人員工作內容上的改變,過去只要留意單一領域,現在則要廣泛地理解與管理,基於這些總總的變化讓伺服器也朝向節能、空間效率與簡易管理方向發展。

陳昭仁指出,隨著企業愈來愈重視資料中心可觀的耗電量與空間應用,伺服器設計日益朝向節能減碳以及提高密度使用率的方向發展。「根據一些資料統計,資料中心所耗費的電力大約佔了全球總用電量的1.5%,換算成電力成本,每年的用電成本約達260億美元。電力節省與資料中心空間運用是企業目前在雲端架構下採購伺服器的優先考量因素,因為愈少的電力支出就等同增加企業的營運收入,而且資料中心空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間承載更多伺服器,也是當今伺服器的發展趨勢之一。」

他接著指出,除了讓伺服器可以快速散熱,減少熱點產生,以降低冷卻空調需要的冷氣之外,採用高效率的電源供應器也是常見的作法,「多節點伺服器的研發其實就是基於省電以及空間運用效率需求而來,一般規格的伺服器雖然可以針對節能調整設計,但卻沒有節省空間,對於企業來說,空間其實也是成本的一環。」

雲端改變了使用者行為,也為企業的管理面帶來不同的需求。標準化、自動化、依使用量付費並且是自助式的服務固然對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便利性,但對IT人員而言,也將面對更多的挑戰與不確定性。郭裕昇認為,從一台伺服器如何提供最快速、方便且有效的管理方式,乃至於無人機房的管理,如何有效排除問題,已經成為企業關注的議題。

「而且既然已經進入到雲端,IT部門生態也極有可能被改變,對於整個基礎架構的管理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或許以前只要懂得管理伺服器、儲存設備或網路任何一者即可,現在則要求多方涉獵,也因為如此,伺服器朝向更簡單管理或更智慧型的管理就會是一種趨勢,而這些也會讓伺服器在設計上有所不同。」郭裕昇說。

為了讓雲端環境以及運作其上的應用服務發揮最大的效益,伺服器不可或缺。然而,從上述的文章讀者想必也能發現,目前並沒有一款萬能伺服器,可以適用所有企業可能建構的雲端環境,伺服器的選擇基本上還是得按部就班,考量與評估各種條件與因素,挑選出最適化的伺服器。不過,小編還是請專家達人推薦了幾款入門機種供為參考,這些伺服器在推薦之初也都考量了企業常見的需求與環境,而且在設計上都有其獨到之處。


追蹤我們Featrue u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